專訪《不完美的她》總製片張娜丨以“小眾題材”引爆“大眾話題”

作者 / 靈樨


“家暴”不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世界的問題,然而這個敏感字眼在普通人的生活和談吐中卻鮮少提及,因為在這個問題背後掩藏的是露骨殘忍的人性和岌岌可危的家庭關係,人們會本能地選擇避之不談。然而,3月27日登陸騰訊視頻播出的都市女性劇《不完美的她》卻勇於直面問題核心,“家暴”、“原生家庭”、“女性就業”、“親子關係”等一系列社會話題瞬間湧入觀眾視野。

雖然自開播至今,該劇口碑兩極分化,但也不失一些時尚圈、兒童教育圈等公眾大號自發對其從各自的領域發起評論,這些“自來水”側面反映出該劇的話題影響力及其持續破圈之勢。


專訪《不完美的她》總製片張娜丨以“小眾題材”引爆“大眾話題”


媒體、網友、觀眾、大V們對《不完美的她》褒貶不一的爭議引起了新劇觀察(ID:xinjuguancha)記者的好奇,在一口氣刷完了12集之後,記者採訪了企鵝影視天然工作室總經理、《不完美的她》總製片人張娜。在對話的過程中,張娜非常客觀地面對各界的質疑,從創作理念、製作細節等層面分享創作路徑,以及創作過程中的遺憾與反思。


專訪《不完美的她》總製片張娜丨以“小眾題材”引爆“大眾話題”

小眾題材如何尋找大眾共鳴?

在電影領域,“女性主義”是一個熱門的電影題材,許鞍華、拉斯·馮·提爾、黃蜀芹等電影人都曾在電影中用或柔軟或尖銳的筆觸為女性發聲。然而放眼國產電視劇,女性題材甚為小眾,冷色調的文藝畫風也極不符合大部分電視劇受眾的審美需求,但張娜卻堅持做了這個勇敢的決定。


專訪《不完美的她》總製片張娜丨以“小眾題材”引爆“大眾話題”


“決定做這個片子的時候我們想做的是創新品類,走的是創新賽道。應該說很多年,電視劇也好網劇也好都很少有這類題材,但是母愛、親情卻是一個大眾話題,這部劇裡的情感都是蠻真實的。”對於張娜來說,題材的小眾化並不能從根本上決定劇集品類的優劣,情感的真實性和故事的共鳴性才有權利決定劇集是否成功,而追求創新也是騰訊視頻所一貫支持的。

以小眾題材博取受眾共鳴點是《不完美的她》在創作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虐童”、“暴力”雖然不會發生在每個人的身上,但新聞、社交媒體也並沒有迴避這些沉痛的話題,談及創作初衷,張娜坦言:“作為媒體人,我們要有一點社會責任感,要為弱勢群體發聲。”當初創作女性題材作品的時候,主創團隊與周迅是一拍即合的,相比娛樂性質濃烈的偶像劇,他們更想做一部具有社會意義的劇集。


專訪《不完美的她》總製片張娜丨以“小眾題材”引爆“大眾話題”


面對市場反饋,張娜表示還是看到了一些讓自己暖心的評論。一位母親曾在觀看了該劇後評論道:“看完之後我覺得我要有點耐心對待我的孩子,我應該花點時間多陪陪他。”《不完美的她》或許無法讓觀眾們以輕鬆娛樂的心情觀看,但一定會在觀看後引起反思和共鳴。

“這是一部你需要放下手機來看的劇,我們之前看劇都習慣一邊刷手機一邊看劇,但是這部劇需要你靜下心來看。”張娜表示,也許《不完美的她》不僅在內容題材上帶給了觀眾眼前一亮的感覺,甚至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觀眾的觀劇方式。


專訪《不完美的她》總製片張娜丨以“小眾題材”引爆“大眾話題”


身為製片人,張娜一直謹記媒體人的責任,保持著媒體人對社會焦點的敏銳嗅覺。放棄易於“吸睛”和“吸金”的娛樂性題材,勇於揭露社會痛點、嘗試女性話題,天然工作室的這次創新性嘗試無疑顛覆了電視劇的固有模式,能夠不斷鼓起勇氣突破創新,也得益於她足夠“相信觀眾”。


專訪《不完美的她》總製片張娜丨以“小眾題材”引爆“大眾話題”

文藝電影風如何吸引電視受眾?

張娜自做劇以來一直秉承著這樣的理念:“一定要尊重觀眾,相信觀眾的智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一切先鋒藝術都會漸漸征服受眾審美,這也說明藝術的發展進步與受眾的審美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如若因擔心受眾的接受能力有限而杜絕做出創新性的作品,則必然會導致行業的停滯。

在電影人紛紛投入網絡劇創作之際,該劇不僅聚焦了周迅、趙雅芝、惠英紅、黃覺等電影級演員加盟,而且連幕後團隊、畫面質感也都按照電影化的標準要求。全劇充斥著帶有電影質感的文藝風,不少網友吐槽其過於文藝、節奏緩慢,不適合網絡劇的播出渠道,甚至有人因不適應其劇情節奏而選擇棄劇。張娜對此回應稱:“我們不要做一個撒狗血的劇,它就是一個帶有文藝風格、文藝氣質的劇,所以它不是強情節的。所以你不要用強情節劇的標準來要求它的節奏,不過它的節奏一點也不拖,如果你倍速觀看或者落下某一句臺詞的話,後面可能就看不懂了。”


專訪《不完美的她》總製片張娜丨以“小眾題材”引爆“大眾話題”


原定《不完美的她》是24集,但真正播放出來的只有22集,張娜坦言最後精剪是張娜帶領團隊一起操刀的,把一些不必要的情節和過場戲都剪掉了。追求細節控的張娜利用疫情在家的時間與團隊製片人薄冰“雲溝通”完成了最後的剪輯工作,“我真的是用生命在剪片,第一集我幾乎剪輯了三十遍,每天我的製片人用剪輯軟件剪完影片發給我,然後我第二天跟她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對,然後片中的音樂、細節都是我們很努力地想要完成到最好。”

周迅、趙雅芝、惠英紅都是影后級別的演員,她們對情感的把控、臺詞的節奏、表情動作的細節都演繹得近乎完美,這也為劇集最後呈現的質感增色不少。不僅如此,劇中小女孩的飾演者陳思諾也以其靈動的演技征服了觀眾,作為整個事件的“靈魂人物”,小女孩的表演自然是至關重要的。


專訪《不完美的她》總製片張娜丨以“小眾題材”引爆“大眾話題”


除了演員的助攻以外,導演劉飈也為劇集的審美方向奠定了基調。出身於攝影師的導演對畫面質感有嚴格的高要求,具有自己成熟的審美體系,因此劇集的鏡頭、構圖、色調都帶給觀眾美的享受,使電視劇作品也能擁有電影般的藝術特性。

此外,劇集的角色海報也頗具藝術性,這也是天然工作室與海報設計師一幀一畫修改之後的結果,在否定了無數個海報創意之後,張娜最後選定了這版與劇集審美調性一脈相承的海報風格。“我對劇集的整體審美還是蠻有要求的,前期製作過程中的方方面面只要是我能把控的,我都會盡力做到最好。”哪怕只是起到輔助作用的物料,張娜也會精益求精,正是這種追求完美的個性,才能最終呈現出品質劇集。


專訪《不完美的她》總製片張娜丨以“小眾題材”引爆“大眾話題”


正所謂“眾口難調”,即便付出了120%的努力,最終仍然無法獲得所有觀眾的認可。面對質疑聲,張娜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客觀地對整個製作過程進行了反思。


專訪《不完美的她》總製片張娜丨以“小眾題材”引爆“大眾話題”

爭議與遺憾

當問及“製作過程中的遺憾”時,張娜給予了非常客觀的回應。由於時間週期等客觀原因,《不完美的她》全體工作人員即便已經盡力地完善所有細節,但仍然存在一些紕漏的地方。

從劇本層面上來講,編劇苦心埋伏了多條線索,其中包括林緒之和田放追查長川生物詐騙真相、林緒之收養小歐學習成為一個母親、林緒之追查生母、袁玲和林緒之彆扭的母親感情線、田放和林緒之的愛情線、林小歐原生家庭的虐待等,劇本渴望聚焦虐童、醫療詐騙、家暴、親子分離、收養等諸多社會現象,但由於篇幅的限制無法將所有的線索都交代完整,這些“留白”實際上可以做到更加完整,卻沒有給予觀眾滿意的答卷。


專訪《不完美的她》總製片張娜丨以“小眾題材”引爆“大眾話題”


在後期剪輯的過程中,盡全力對素材重新整理和藝術化處理,希望觀眾

可以注意到,劇集中加入了多處主人公獨白的畫外音,通過這些精煉的臺詞更能表達主人公心境以及彌補劇本中未能交代清楚的情節。不得不承認,這些畫外音的介入並不會使劇集的風格顯得突兀,反而起到了情節潤滑劑的作用,相比生硬的轉場,這個處理方式高級了不少。


專訪《不完美的她》總製片張娜丨以“小眾題材”引爆“大眾話題”


另一個遺憾之處在於配音,在官方曝光的幕後花絮中,惠英紅和趙雅芝努力在用國語表達臺詞,但即便二位是香港演員中普通話相對較好的藝人,還是有許多臺詞的表達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主創表示,在接下來的作品中會更加用心得處理配音問題,並且在之後的創作中提前預想更好的解決方案彌補。


專訪《不完美的她》總製片張娜丨以“小眾題材”引爆“大眾話題”


反思能夠令影視製作者進步,這部充滿了遺憾的作品仍然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從用戶反饋來看,觀眾對於劇集的內容關注度要遠大於形式,電視劇市場也不乏文藝氣息濃重的作品,電影與電視劇的製作風格界限也愈發模糊,觀眾對於披露人性、關注社會話題的劇集題材接受度越來越高,這極有利於開發和促進電視劇創作者的創作深度和廣度。

《不完美的她》對劇集題材的創新無疑是一次“拋磚引玉”之舉,未來也期待看到更多既具有剖析社會現實的思想性,又不乏戲劇感召力的藝術性,同時又具有話題爭議和共鳴性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