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力:施瓦布“課程審議”及其引發的學習與思考

在2020年開年因疫情宅家停學不停研的學習時間裡變得“火熱”起來。課程審議是什麼?課程審議要不要?課程審議只是侷限於課程開發而言嗎......


本刊連線了學前教育界的一些高校學者和一線的園長、特級教師,請他們談談對幼兒園課程審議的看法,我們將以“課程審議大家談”的欄目連續刊發系列文章,希望進一步釐清大家對幼兒園課程審議的認識。

劉力:施瓦布“課程審議”及其引發的學習與思考


以我對施瓦布“實踐課程觀”及其中“課程審議”的研讀,“課程審議”是美國課程專家施瓦布的實踐探索指向的課程論重要概念,這一概念突出了“生活智慧”和“課程智慧”這兩個關鍵詞。


由此出發可把“課程審議”(如只借用了施瓦布的原創概念,其實在本土實踐中有自己的帶有“審議”若干啟示的獨特作法除外,像“主題審議”就是如此,是有中國特色的概念,建議不用去附會施瓦布的“課程審議”)的基本信條或要義簡述如下:


01

所要審議的課程重建了課程價值觀,要求課程應追求迴歸實踐,指向生活智慧的旨趣——“實踐旨趣”(也有論著譯成“興趣”,致使有人誤讀為兒童的興趣需要)這種“實踐課程”的屬性是“真實性”、“探究性”、“情境性”、“過程性”,豐富愛與心靈,尊重生命立場,不能只過度關注學術性學習,關注抽象知識學習的內容和結果,不能過於強調課程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過程的控制.。對幼兒園課程尤其如此。

一句話,不能以“技術旨趣”而應以“實踐旨趣”為課程指向!

劉力:施瓦布“課程審議”及其引發的學習與思考


02

因為要回歸實踐,翻轉了課程開發機制,從強調基於抽象學術知識自上而下開發課程,到基於具體生活實踐自下而上開發課程。改變“課程由學科專家研製,且課程學術性強,與兒童生活實際和發展特點相脫離,一線老師和兒童只要做“忠實執行者”的課程開發現狀。


課程審議重建了教師和兒童的課程角色,要求把課程與實施變成“研究和開發”,教師包括兒童都是研發者!這裡請注意,施瓦布說的課程主體是多主體,用他的話語叫“新的公眾”(a new public)主要由教師、學生、校長、課程專家、社區代表等組成,其中教師和兒童是課程主體的核心!


順便說一下,這次關於課程審議的討論,把“教師中心”還是“兒童立場”對立起來闡述,有悖於施瓦布的原意(不採用他的“課程審議”概念則另當別論)。施瓦布的課程主體不是單數概念,或教師主體,或兒童主體,是複數概念,

所以強調多主體,大家都是課程研究者,共同開發課程。


劉力:施瓦布“課程審議”及其引發的學習與思考

03

也因課程開發和實施過程就是研究過程,研究就是審議,審議也是研究,“實踐是審議的,審議的也是實踐的”,這個理解非常重要!


當課程開發與實施變成了研究和審議,也就從傳統意義上的“預設”變成了“生成”,不能由哪一個課程主體“一言堂”!“多”課程主體通過平等對話和共同協商的方式,確定特定課程情境中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請注意,這個過程是“開放”的,而且是“循環往復”的”所有可能的觀點和備擇方案都可充分交流碰撞,再取得共識(哪怕是“暫時性共識”),進而對不同課程主體的課程方案進行權衡,以選擇最佳方案,並作出最終決策。


這就是施瓦布主張的“課程審議”,其目的就是教師、兒童、教材、教學環境條件等諸要素都能通過審議達到整體優化的課程效果。


目前我們幼兒園從“主題審議”切入,以我的理解,是重點突破“以點帶面”的有本土化特色的創新做法,期待今後朝“全審議”深化。至於多樣化的課程審議方法策略,這裡從略。一線老師也有很多實踐創新,可以分享和推廣。

劉力:施瓦布“課程審議”及其引發的學習與思考


04

還要提示的是,實踐探究取向的課程因為強調課程是所有參與者(主體)共同理解,體驗和審議的結果(也是一種折衷),突破了把課程看作是預設的既定目標和系統計劃的“目標模式”課程,更關注課程運作過程中的情境互動性,因此

不主張用劃一的課程目標,內容和方法來“規範”(實為限制)具體活動實踐,是“過程模式”的課程設計。

劉力:施瓦布“課程審議”及其引發的學習與思考


05 無論如何,倡導課程審議有積極作用:

一是把“發揮課程專家的智慧”變成“多課程主體大家的課程智慧”,通過集思廣益共同協商的“生成”過程,使特定情境的課程設計與實施更有效;有助於提高教師的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提升教師專業的課程意識;關注和鼓勵兒童參與課程開發,體現兒童立場,也需要老師會“發現兒童”。


二是強化了有助於園本課程改革的新的話語體系。借用課程審議的課程論話語體系,意在強調課程發展的實質,是教師和兒童精彩觀念的誕生,一改過去教研重執行和複製專家對課程的預設,對課程進行審議的過程力求鼓勵發揮課程主體的創造性。


三是幼兒園生活課程就是實踐課程,體現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課程的理念。生活的流動不居及不確定性,生成的課程也是鮮活而生動的。通過審議可以防止幼兒園課程小學化傾向,改革方向正確。

劉力:施瓦布“課程審議”及其引發的學習與思考


06

關於課程審議的經驗交流和學術討論,我的基本認識是,中國道路,中國經驗,最好用中國的概念理論去闡釋,否則會引起誤讀和誤解。


近日,我陸陸續續看了一些推文,特別欣賞一線老師和教研員的想法,做法和說法!如何真正瞭解孩子?如何真正堅持兒童立場?如何進行真正的有本土特色的課程審議的科學研究?


一線幼兒園的教學研究就像游泳一樣,只有親身經歷才會有發言權,才能對課程審議的重要性和意義做出正確的判斷:課程審議是如何運作的?用什麼概念、理論、思想可以深入闡釋?此“課程審議”是彼“課程審議嗎?”什麼是好的課程審議?這樣做是真正好的課程審議嗎?


我期待這樣的學術討論和實踐嘗試,有利於做好“生活智慧”和“課程智慧”的改革篇章,能對幼兒園課程改革起到積極的作用,向各位探索者致敬!


更多課程審議系列文章:


《王春燕:如何破解幼兒園課程審議的前世今生之謎?》

《秦元東:課程審議與教師專業發展:阻礙VS助推?》

《王振宇教授談“課程審議”》

《俞春曉:課程審議,在理性思考中前行》

《馮偉群:如何以審議支持項目活動有效展開》


本文作者:劉力,首發於公眾號:幼師口袋。全國已有300多萬幼師在用口袋。我們希望讓幼兒園不再“小學化”,把老師的時間還給孩子,讓教育更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