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歷七朝、銜接兩漢的悲催太后—漢元帝劉奭皇后王政君

與其他歷史名人比起來,身歷七朝的王政君在民間名頭並未流傳多廣,不過她身邊人的知名度卻都很高,比如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比如禍國妖姬趙飛燕姐妹、比如最早的宮怨詩人班婕妤、著名的斷袖美男董賢、篡漢大奸臣王莽等等。

身歷七朝、銜接兩漢的悲催太后—漢元帝劉奭皇后王政君

幸運醜小鴨的故事

在漢代,好幾位皇后都有未嫁而夫死的經歷,相士們多稱之為“貴人”命格,並被寫入史書。王政君也是如此。她入宮做“家人子”(無職位的低等宮女)之前,接連“克”死兩個未婚夫。

當時還是太子的劉奭剛死了良娣司馬氏,心情抑鬱,疏遠所有姬妾,老爹漢宣帝劉詢(他的“故劍”許平君也有“剋死”未婚夫記載)擔心兒子心理健康和皇嗣大計,便為兒子選了幾個美女,劉奭無心憐香惜玉,隨手一指,恰好指中王政君。

王政君出身小吏家庭,相貌一般,才智平平,論條件本來沒可能被太子重視,但《漢書》中說劉奭十幾個娣妾七八年都沒生育,王政君只侍寢一夜,便幸運地生下了皇嫡孫劉驁(看劉詢給孫子起的這名)。

王政君18歲入宮,19歲生劉驁。劉驁三歲時,即公元前49年,漢宣帝駕崩,28歲的劉奭登基,是為漢元帝,長子劉驁被為儲,王政君被封為後,曾經的“家人子”就此一步登天。

歷史是一部鬧劇

幸運不可能伴隨人一生。此乃真理。劉奭在位16年,王政君再無所出。公元前33年,劉驁繼位(漢成帝),38歲的王政君升格為太后;

劉驁在位26年,死於春藥和縱慾。公元前7年,他的侄兒,定陶王劉康之子劉欣即位(漢哀帝),64歲的王政君升格為太皇太后;

身歷七朝、銜接兩漢的悲催太后—漢元帝劉奭皇后王政君

劉欣在位6年。公元前1年,王政君和侄子王莽迎立漢元帝孫,中山王劉興九歲的兒子劉衎為帝(漢平帝),70歲的王政君以太皇太后身份臨朝,大司馬王莽執掌朝政;

劉衎在位5年,公元6年(以後終於可以不用再寫“公元前”這三個字了),王莽迎立漢宣帝玄孫劉嬰為“孺子” (劉嬰史稱“孺子嬰”,秦末代統治者亦名子嬰,純屬巧合),王莽自封“攝皇帝”, 76歲的王政君成為有名無實的太皇太后;

兩年後,年僅4歲的劉嬰“禪位”王莽,次年改國號為“新”,79歲的王政君又做了五年的“新室文母太皇太后”。

算起來,她的命可真夠長的啊。

長壽固然是好事,可面對如此大起大落的政治鬥爭,如此紛紜叵測的人生命運,尋常心臟如何能夠承受?虧她能有格外強大的心理建設。

王政君的歷史是一部系列劇

通常以宣、元為界,西漢王朝開始走下坡路,王政君正好趕上看熱鬧了,這一看不得了,熱鬧事都來了。

首先是關於她丈夫漢元帝劉奭的故事。史稱漢元帝“柔仁好儒”,他是歷史上第一個以皇帝名義奉祀孔子的人,也是第一個以和親方式結束漢匈衝突的皇帝。漢代和親的公主和宗姬比比皆是,真正達到階段性“寧胡”效果的大概只有宮女王昭君(王昭君在匈奴的封號為“寧胡閼氏”)。

因為劉奭“柔仁”,即使他看出長子劉驁不成器,想改立傅昭儀(後為定陶太后)的兒子劉康(即定陶王,漢哀帝的父親)為嗣,但終究沒下得了狠心易儲。

接著的故事主角是王政君的獨生子。劉驁的后妃趙飛燕姐妹遺臭萬年,家喻戶曉。趙飛燕冒充處女迷住了皇帝,恰逢一連三年日蝕,民間歸咎於太后王氏家族專權,王太后便轉而指責許皇后“失德”,趙飛燕乘機告密說許皇后巫蠱,王政君居然信了,許皇后因此被廢,而王政君受外甥淳于長攛掇,同意兒子立這對來歷不明的姐妹為后妃,趙飛燕“淫佚穢亂”,趙合德“驕奢無度”,姐妹倆合夥虐殺了後宮僅有的兩名嬰兒及他們的母親(一為女官曹偉能,一為宮人許美人),王政君居然像兒子一樣,睜一眼閉一眼,由著她們胡作非為。趙飛燕淫亂後宮人人盡知,可就因為她姐妹在立劉欣為嗣的事上出過大力氣,所以劉驁死於非命,趙合德自盡後,趙飛燕居然能在太皇太后的眼皮子底下,安穩做夠六年太后。直到王莽上位,看趙飛燕不爽,舊事重提,這才逼得她自裁。

還有王氏外戚專權的故事。王政君的父親王禁是個酒色之徒,王政君的母親李氏雖為嫡妻,卻也無法忍受丈夫到處尋歡作樂,丟下三個孩子改嫁他人。王政君做了皇后,她的父兄逐漸進入最高權力中心,王政君當了太后,王家更是“一日五侯”,飛黃騰達,王政君的胞兄王鳳以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排除異己,集軍政大權為一身。自王鳳以下,王家諸人飛揚跋扈,不得民心,只有一個例外——王莽。王莽是王鳳的異母親侄,父親早亡。他生活清貧,謙恭謹儉、溫文爾雅,侍奉母親、寡嫂、叔父無不“至純至孝”,對兒子的過錯大義滅親,因而感動了每個人,從太后、王鳳,乃至官吏儒生,沒有不誇他的,當時每個搞政治的和不搞政治的,都被他矇蔽了眼睛,王莽被當做“周公在世”挽救漢室。史上第一偽君子,公推“王莽謙恭下士”,後世各種竊國大盜,統統得排在他後面。因而,他架空歷史的治國思路,也最終被歷史湮滅。

王政君最後的故事與傳國玉璽有關。王莽代漢自立,派侄子王舜找王政君索要傳國玉璽,漢室忠實擁躉的老太后不給,但經不住侄孫威逼,於是擲玉璽於地,說:我老將死,你們兄弟定受滅族的報應!她這番舉動絲毫沒有影響王莽改朝換代的進程,只把著名的傳國玉璽磕破一角,後來王莽找人補了金子在上面,便是今人所知的“金鑲玉”。

女主角的悲哀

王政君老太太從19歲便進入政治中心,大半生都站在帝國權力的最高峰,可她的政治素養不得不讓人詬病。兩漢皇后、太后扶持外戚數不勝數,但像她這麼窩囊的也算是獨一份了。

身歷七朝、銜接兩漢的悲催太后—漢元帝劉奭皇后王政君

尤其上面奪璽時惡毒咒罵“我老而死,如爾兄弟,今族滅也”,具體行動則是:王莽當政後將禮服上的黑貂改為黃貂,王老太太賭氣故意沿用黑貂。這般見諸史書的幼稚做法,再次充分體現了她的愚庸無能,軟弱寡斷。處在權力的漩渦,換做宋劉娥、清孝莊,會不會有更好的辦法?也許。應該。肯定。

若說王政君沒有一點政治頭腦,卻也不像,漢成帝一度不滿王鳳專權,想讓舅舅挪位子,王政君便以絕食相威脅,逼兒子留哥哥繼續掌權。劉欣即位後,尊祖母傅氏(王政君最大的情敵和政敵)為皇太太后,母丁氏為太后,加上王政君的太皇太后、趙飛燕的太后,總稱為“四太后”。王氏外戚受到打壓,王莽等被排擠出京。劉欣一死,王政君馬上下旨,賜死趙飛燕,罷免劉欣男寵董賢的大司馬職,召王莽進京綬為大司馬領尚書事,再次將王氏家族推上權力的頂峰。這等雷厲風行的決斷,又不像是個沒魄力的懦弱人。

王政君一介女流,最終沒能掣肘王莽,按說不完全算她的過錯,但她沒能管束趙氏姐妹,那就責無旁貸了。趙飛燕姐妹毒害了許多宮妃,唯獨放過曾經受寵的班婕妤,只因為班婕妤避寵侍奉太后,可班婕妤的賢德和才華很受時人讚譽,趙家姐妹如果不是對王政君心存畏懼,豈能對班婕妤放得下心?

身歷七朝、銜接兩漢的悲催太后—漢元帝劉奭皇后王政君

若說趙氏姐妹怕婆婆,可她們在後宮傾軋嬪妃、虐殺皇嗣,“燕啄皇孫”無論放在哪個時代都令人髮指,王政君身為太后和祖母,裝聾作啞不聞不問,這種“無為而治”實在讓人匪夷所思。趙飛燕詔立定陶太后的孫子為皇嗣,傅氏本是王政君一貫的勁敵,王政君身為真正拍板的人物,耳根子得軟到什麼程度,居然肯同意,還要等上6年,忍到侄兒掌權以後才發作,這般心性堅忍,貌似頗有其侄之風。

總體來說,王政君在丈夫生前不受寵愛,未來全靠指望兒子和外戚;在兒子生前不理後宮家務,專門扶植兄侄掌權;在與情敵傅太后對峙的六年裡,她低調隱忍;在侄兒掌權之後,她最終成了一個擺設。這就是身歷七朝、銜接兩漢的一位“政治女性”的政治生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