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這個品牌怎麼樣?

Crixus


繼菲亞特後,又一國外汽車品牌將要退出中國市場。繼鈴木汽車將所持有的長安鈴木的全部股權,轉讓給北汽昌河後,鈴木汽車又開始與長安汽車就解除合資關係進行談判。

外媒報道,鈴木對從中國市場退出這一決策十分堅定,鈴木或將從中國汽車市場完全退出,將業務重心轉向印度。目前已經與長安汽車進入談判階段,若協議達成,鈴木在中國汽車市場的25年發展生涯將成為歷史。

這次事件可能與長安鈴木銷量不振一路下滑有關,2017年的長安鈴木整體銷量僅為8.39萬輛,相比2016年同比下跌了近50%。而在2018年後,長安鈴木銷量依舊沒有起色,一季度累計銷量僅為1.3萬輛,同比下跌56%。鈴木在長安鈴木合資公司中共導入有7款車型,分別是維特拉、驍途、雨燕、啟悅、奧拓、天語 SX4和鋒馭。而目前僅僅啟悅和維特拉的銷量尚算可觀,但也難以掩蓋整體銷量不振的現狀。

想當年,剛進入中國市場的鈴木可以說是風生水起,為何經過這麼多年發展,鈴木已經淪落到慘淡退出?其實,鈴木的下滑可以說從市場銷量上看就能夠窺得端倪。一方面自主品牌快速崛起,一方面是自主品牌飛速發展對合資市場進行著蠶食,並且鈴木的車型多是15萬元以下的車型,與自主品牌的售價高度重疊,所以受到的影響更大。另一方面隨著消費升級,國人對小型車不再熱衷,反而追求大空間高排量的車型。

鈴木自身也難辭其咎,單論產品而言,鈴木的整體水準並不差。另外,鈴木超級維特拉在越野賽事中屢屢有上佳表現的車型。其他車系雖然省油耐用質量穩定,但卻遲遲不見換代。吉姆尼20年未換代,直到最近才更新。2005年在中國問世的鈴木雨燕已經賣了12年?不過在這12年間,雨燕(SWIFT)在日本海外已經更新到第六代了,中國在售的卻仍是第四代車型。要知道就算是同為退出中國市場的菲亞特致悅都更新換代多次了。遲遲不更新換代的鈴木在中國市場似乎也喪失了活力,銷量日漸低迷,快要被國人所遺忘了。無法適應國內的市場升級,可以說鈴木是咎由自取。

1984年進入中國,陪伴消費者30多年的鈴木也要退出中國市場,以後國內消費者可能只能以進口車的身份購買了。鈴木在中國市場的興衰史是值得繼續有心於國內市場的參與者思考的,如何做出受中國消費者歡迎的車型,這方面同為合資車型的大眾可以說做的很好。你對鈴木有什麼印象?對這次鈴木退出中國市場怎麼看?


老司機侃侃車兒


說鈴木的發動機好,其實不僅僅是省油,倒是新車君家裡的那臺1.0升的手動擋奧拓,百公里油耗在5升以上,算下來其實一點都不省油,但讓我們比較欣慰的是,這臺發動機開了6年多,一直沒出過什麼問題,平時開車時,二擋、三擋超車也是蠻輕快的。

自新奧拓之後,鈴木在中國就沒怎麼認真發力了,後續的鋒馭、維特拉、啟悅等車型,都是上市時一波簡單的推廣,隨後就石沉大海一般沒什麼聲音了。鈴木一直被稱為小車之王,無奈2010年之後中國市場的小車市場一直在快速萎縮,專攻小車的鈴木自然而然就逐漸沒落了。

所以,除了鈴木不夠努力之外,大環境的改變也是它在中國沒落的原因。

而在印度,鈴木卻一直風生水起,自己一家幾乎佔據了整個印度乘用車市場的半壁江山,銷量遠超大眾豐田通用現代起亞,主要還是因為印度消費層次較低、城市道路環境差,小車頗受歡迎。也正因為鈴木有了印度這麼大的一塊市場,才讓它可以比較淡定地看待中國市場的沒落。

至於鈴木的技術實力,之前主要在於小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以及小車的可靠性,但如今小排量渦輪增壓已經電氣化成為新潮,鈴木的傳統優勢也遇到了挑戰,未來一旦印度市場有變,鈴木整個品牌的生存根基可能也不再牢固了。

小車之王就這麼淡出了我們的主流市場,還是蠻可惜的。


深入淺出新車君,回答完畢。


新車新技術


近日,網傳長安汽車計劃收購鈴木所持有長安鈴木股份,繼續推進長安鈴木品牌在中國市場經營,後續又傳出長安鈴木官方發佈聲明予以否認。但是,結合此前鈴木已從昌河鈴木完全撤資來看,昌河鈴木幾乎已然成為歷史。

鈴木,一家日本汽車製造企業,成立於1920.最早生產摩托車,1955年開始生產汽車,結合日本國土資源情況,以微型車為主。1984年首次提供技術給中國市場,也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日資車企之一。進入國內市場後生產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奧拓,北斗星,雨燕等車型。

隨後幾年國內自主合資品牌紛紛崛起之時,鈴木始終未能摸清市場節奏與需求,產品導入緩慢,也為退出中國市場埋下伏筆。

在中國內地車市SUV大熱之際各大車企紛紛爭相上市各自當家SUV車型已俘獲廣大消費者芳心,唯獨鈴木並不出眾的維特拉姍姍來遲終究未能搭上SUV末班車,加上各自主品牌的性價比對比,更一步加快了鈴木的衰敗之路。曾幾何時滿大街奧拓雨燕北斗星已然不復存在。而現在的中國也不再是90年代的夏利時代。從80年代的板桑都歷經了幾代的更新換代,鈴木卻還是八九十年代的車型,根本不是現在的八零後九零後所鍾愛的車型。摸不清消費者需求及心裡進而銷量一跌再跌。

2012年11月5號鈴木宣佈退出美國汽車銷售市場,美國市場需求大排量車型,鈴木以微型車為主,不順應潮流注定被消費者淘汰。然而美國市場的失敗並未給中國市場的鈴木給予經驗教訓,不及時調整產能轉換,雖然歷經五次換帥但依然在市場邊緣徘徊依然我行我素的以微型車為主,產品更新過於緩慢並不能跟上消費者步伐,被消費者慢慢遺忘也並非偶然。也導致中國市場成為鈴木另一個重災區。

不過,鈴木雖然在美國中國兩大汽車銷售市場相繼失敗,並不意味著鈴木品牌質量就不行,畢竟吉姆尼的越野能力大家也有目共睹。而鈴木的退出不是失敗,而是整合資源已更好的精力去專攻它的某個領域。

中國有句老話,藝不在多在於精。但過於固守陳規不懂得把握市場需求及消費者心裡,顯然消費者並不會為車企的錯誤買單。看到鈴木的婚姻失敗,不禁聯想到到各大自主品牌以及遍地開花的新能源車企。當下百家爭鳴,見分曉時方知幾家歡喜幾家愁!

小結:一個車企的成功與否不是自己說了算,也不是自己的產能多少來決定,而是消費者認可你車企文化,內涵,品控,外觀,性價比,舒適度等,做到了這些才是車企的成功。要知道,為消費者交一份滿意答卷,消費者自然會為你的努力買單!


二師兄玩車


60秒懂車,回答你的汽車問題。

最近流氓的話題又多了,你要搞明白一件事兒就是,鈴木,本身的品牌,是不錯的,但是和銷量賣的好,是兩個概念,賣的好的車品質不一定好,品質好的車也不一定就賣的一定好。

但是有一點,當品質特別好的車,會,最終被別人接受,會背來賣的比較好,長期。


鈴木在日本的和全世界的都有一個比較奇葩的定位,就是他指定性定位小型車,微型車,節油的車,主要是讓人們做代步工具使用,在,成熟和發達的國家,人們對車的定義很大一部分就是為了代步,越便宜越簡單越好,所以呢鈴木呢,在一些發達國家,包括東南亞和日本本土,賣的都不錯。

但是中國人現階段買車呢,要的是面子和身份,所以需要買大車,長得漂亮的車,而對內在品質往往的忽略,更多的考慮的是如何能撐面子,所以這就是現階段中國的一個發展趨勢,所以大眾啊和很多國產車型的就掌握了這種市場規律,包括尼桑兒,就是讓新車型上市很快,哪個都比較高大上,賣完之後過段時間再換。



而鈴木的定位是一款經典車型,賣好多年,以前本田也不適應,但是現在本田也是現在,本田也是適應市場各種的改變,新新的車型的推出,速度。。

鈴木就是這樣一個不為市場所動,堅持自我造車理念的公司,所以在中國的這幾年,可以用慘敗來形容,就是幾乎淡出了大眾的視野,但是未來中國人對車的瞭解之後,鈴木也可能還會再來。

而且進口的車型,也會在中國有銷售。

我打個比方,咋覺得我說的對,就點贊,就像年輕的男人和女人就這樣,在年輕的時候就不知道誰在愛誰,等老了對人生都懂的時候,發現追悔莫及。

中國人對待好車應該也會有追悔莫及的感覺吧,小編原來買了一個一汽大眾的開迪,也就賣的特別不好,但是能買二手車的時候,就賣的很貴,因為大家知道這款車好又抗造,空間又大,但是你買不到了。

這是大眾的對中國愛車的人的一種懲罰,我想鈴木也會延續這個套路吧。

小編,你好車河,這個真欣慰,國人造好車的公司得有一種情懷,所以發表了很多個人見解,如果你覺得我說的對,就給我點贊吧。


60秒懂車


以去年鈴木330萬全球銷量超過多數國產大牌,在汽車界還是不錯的。但我個人還是覺得鈴木造汽車還是個三流品牌(摩托車除外),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車小,看看幾幅圖




車小不錯可是軸距就小空間狹小坐人壓抑拉貨不多,反正中國人多越來越不實用……

二,做工差,從鈑金加工到磨具噴漆,縫隙大又不均勻,隔音不好有時高速120得拿對講機。


你去4S看看有時一個手指能插進去,各處做工和細節完全不能和一線品牌對比!

三,價格貴,你車小做工不是很好外形不是很酷,價格低點大家也會買臺買買菜散散步是不?你說現在隨便幾萬國產都是大型車誰會花著錢買個小型車,裝B不了裝人不了裝貨都夠嗆……

說到這不得不提下鈴木發動機其一皮實耐用其二力小省油。鈴木淡出人們視線主要是中國市場此一時彼一時,不改變策略不適應市場需求就是死
說的不對地方,望大家指正討論………謝謝


用戶5870283711


鈴木成立於1920年,1952年開始生產摩托車,1955開始生產汽車,主要是以輕型越野車和微型車為主,素有世界小車之王之稱,全球十大車企之一,日本第四大汽車製造商,全球五百強企業,鈴木在日本本土的保有量較高,東南亞,和歐洲的口碑和銷量都不錯,印度銷量第一。2018年初據日本媒體報道,鈴木已經加入了由豐田牽頭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公司。共同研發,技術共享。

鈴木車的品質一直很優秀,發動機穩定性高,配置厚道,從不簡配,是鈴木一貫的作風,比如2015年上市的維特拉,全系ESP,全方位6安全氣囊,底盤採用了超級維特拉的內嵌式梯形車架,三大件純進口,高強度鋼佔比達百分之六十,TECT高強度鋼吸能安全車身,動力強勁,百公里里加速時間為8.4秒,百公里油耗5.6L。鈴木車的特點是省油皮實。

2017年維特拉國內全年的銷量大概是兩萬多臺,基於鈴木車的車身尺寸原因,鈴木車在中國的銷量有些尷尬,鈴木本來就是造小型車的,可是部分國人偏偏喜歡的是高大上,喜歡盲目跟風,喜歡盲目攀比。很多人不考慮自己購車的實際用途,看外表的多,看內在的少。這是鈴木小型車在國內並不買賬的原因,其實車就是個代步工具,要的是經濟實用,車再大,其實大部分時間就坐的是自己,現在各個城市都存在停車難道路擁堵的問題,小型車就越來越有優勢,很方便很實用。隨著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國人購車觀念的也會慢慢轉變,始終相信鈴木的小型車也會逐漸升溫的。必竟車是代步工具,圖的是經濟實用。


尚錦生活日記


鈴木成立於1920年,是日本的一家汽車及摩托車製造商,總部在日本濱松。日本第四大汽車製造商,世界五百強。在日本本土以及印度、泰國,和歐洲的匈牙利都有工廠,鈴木以造小型車和輕型越野車而聞名,素有世界小車之王之稱。公司產品已經銷往127個國家和地區。



鈴木小型車賣得很不錯,日本保有量前三甲,印度銷量第一,歐洲銷量也不錯,歐洲五星級安全標準,車體高強度鋼佔比達百分之六十,可以用小坦克來形容,具有百年曆史和影響力的福布斯雜誌公佈了2017年度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十大車企,鈴木榜上有名,可見鈴木車品質卓越。





發達國家以車為代步工具,經濟實用為主,這就是鈴木車在日本本土買的很好的原因。鈴木車1984年就進入中國了,鈴木是第一個將造車技術帶入中國的外資企業,左翼反戰親華日企,鈴木奧拓也在中國火了一陣子,截止2008年奧拓在中國的總銷量達50萬輛,然而隨著眾多合資車,及國產車的風起雲湧,鈴木的小型車優勢並不明顯,這和國人的用車理念有一定關係,部分消費者盲目追求高大上,鈴木在中國的銷量漸滑,其實鈴木車的品質還是非常不錯的,發動機穩定可靠省油,底盤紮實。鈴木專注於造越野車,並熱衷於參加汽車拉力賽事,底盤四橫七縱本應專屬於那些競技車款,而鈴木卻幾乎“全系標配”,這是品牌精神的體現。 底盤四橫七縱具有優秀的剛性和抗衝擊能力,還能優化前後軸荷。維特拉的半承載車身是加強材質版四橫七縱。雨燕、天語sx4的普通版四橫七縱也都相當粗壯。


與此同時,鈴木車曾多次征戰世界頂級汽車拉力賽,鈴木車隊在國際賽場上的表現更是搶眼。繼鈴木雨燕征戰JWRC,並兩次奪得年度總冠軍殊榮後,鈴木天語SX4在08年正式進軍世界頂級賽事WRC,並以尤為喜人的戰績收穫累累碩果。



JWRC冠軍車手Per-Gunnar Andersson駕駛天語SX4初戰WRC首輪蒙特卡羅站的比賽,就以第八名的成績順利得分,此後陸續拿下新西蘭站第六、日本站第五、威爾士站第五等一系列戰果,為鈴木首度征戰WRC拉開圓滿序幕。



“馳騁08年度CRC賽場,並屢奪桂冠的SWIFT雨燕是長安鈴木旗下主力車型之一,曾經多次征戰世界頂級賽事JWRC,並以卓越的整車性能和完美的運動操控,兩次奪得JWRC年度總冠軍殊榮,被譽為JWRC賽場的當紅冠軍王。”據長安鈴木介紹,經歷了多年來的賽場錘鍊,雨燕在動力、底盤、匹配等方面有著明顯優勢,堅固結實的賽車底盤和先進懸架科技,能夠適應各種複雜的路面環境,彎道行駛時也表現得非常靈活,使車主在行駛過程中盡享賽車的勁酷 感受。


2018年初重磅消息,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鈴木,斯巴魯以及豐田集團的大發工業和日野汽車4家公司已決定加入由豐田汽車公司主導的電動汽車技術研發新公司,以共享相關知識、降低成本、加速研發進程。 據共同社和《日本經濟新聞》報道,4家公司將承擔部分研發經費,並在2018年1月以後陸續向新公司各派遣數名技術員。但這些公司暫時不會向新公司注資,而是視研發情況再作決定。 加上原有的豐田、馬自達和電裝3家公司,新公司將成為7家公司的聯盟,這些公司在共享電動汽車領域最新技術的同時,分別發揮各自強項,其中鈴木、大發以小型車為中心、斯巴魯以中型車為中心、日野以商用車為中心,從而構建一套適用於各種車型的電動汽車基礎技術。 近年來,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對溫室氣體排放的限制日趨嚴格,一些地方甚至硬性規定了銷售車輛中必須有一定比例的電動汽車。 日本電動汽車的商業化之路起步相對較晚。豐田環保型汽車戰略一直以混合動力車和燃料電池車為核心,不過,2016年11月,豐田披露計劃到2020年建立並完善純電動汽車批量生產體系。豐田、馬自達和大型汽車零配件製造商電裝公司則於2017年9月宣佈,就合作研發電動汽車相關技術簽署合同,並決定為此成立一家新公司。其新公司的成立目的是針對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共享,共同研發。也希望鈴木在新能源領域發揮所長,共創輝煌。有些不瞭解鈴木的人,說鈴木要退出中國了,其實是杞人憂天,鈴木原廠日前公佈2017年全球年產量成績達330.2萬輛、較2016年成長12.1%,是鈴木品牌兩年來第一次在全球年產量有所成長,更創下品牌歷史新高。鈴木在日本本土的工廠全年產量成長更是強勁,包含供應日本、以及海外市場的產量,達到近百萬輛的98.7萬輛、成長24.3%。 鈴木不但不會退出中國,而且會發展的更好,隨著中國人的用車理念的提升,鈴木的小型車也會逐漸升溫。畢竟車是代步工具,經濟實用為主。


華能市場尚錦名門


一提到鈴木這個品牌,大家對這些車型:奧拓,北斗星,雨燕,SX4,吉姆尼,凱澤西,維特拉5門一定都很熟悉吧!但是鈴木這幾年在國內銷量慘淡,目前鈴木所有車型加起來,月銷量好的時候,能超過1萬,淡季的時候大概也就是8000左右,這可是全部車型的總銷量。為了擺脫這種局面,於是推出了全新小型SUV—鈴木XBEE。售價在1749600日元-1911300日元之間約合10.2-11.15萬元之間。


該車定位於一款小型的跨界車,外觀造型上以小巧可愛為主,前臉使用了大量柔和的線條,組成方方正正的車身,圓形的大燈看上去有幾分像MINI,下方保險槓的造型比較厚實,標準版車型採用黃色車身和黑色車頂的雙色搭配,車頭還有粗壯的銀色保險槓,頗為亮眼,透露出幾分越野氣息。



車身側面,新車採用了平直的線條處理,使得車內空間的利用率最大化。車身尺寸分別為:3760/1670/1705mm,軸距為2435mm。



內飾上新車延續了鈴木家族最新的設計風格,整體以簡約實用為主,貫穿整個中控臺的飾板有多種顏色和樣式可選。中控臺上擁有不少儲物空間,檔杆整合在中控臺上的設計也為車內駕乘空間做出不小的貢獻。新車雖然定位為小型SUV,但在乘坐空間與儲物能力上一點都不輸給同級競爭對手。


動力方面:新車將採用輕混合動力系統,有一臺代號為K10C的1.0L,Boosterjet三缸渦輪增壓汽油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75kW,峰值扭矩可達到150N.m,與之匹配的是6速自動變速箱,值得一提的是新車還將搭載了ISG輕度混合動力系統。百公里油耗為4.5升。

有的網友這樣認為鈴木:修思想古板,是個好廠長好車間主任,但不是個好CEO。整個品牌的戰略方向有問題,目前鈴木所有的困境都源於此。我認為鈴木就是以後在國內上市這款XBEE,也未必能扭轉銷售慘淡的不利局面,如今國人汽車消費觀念已經改變了,以前確實窮,消費能力低,有一臺小奧拓就是小康家庭了,如今國人買車追求的就是一個大,對於小型車甚至是微型車早就嗤之以鼻,這一點從我們國內的微型車市場即將消消逝能看出來。


宇哥聊熱車


鈴木是合資品牌裡的異類,新車型配置厚道,但不善於宣傳,車外觀很平庸,空間相較同級不佔優勢。鈴木小型車過多,造成品牌影響力不夠,滿足不了國人的面子和喜歡大車的要求,緊湊級suv超級維特拉和中級轎跑凱澤西過於偏科,而且沒有國產,保有量太低,零配件難找;吉姆尼過於專業,實用性不高,外觀內飾大部分人無法接受,油耗偏高,售價有些尷尬,只是一部分越野愛好者的玩具,註定銷量不好。國內長安鈴木奧拓、雨燕、SX4車型老舊很久沒有改款,雖然價格低,但相比現在的車型,配置也低了些,新車型啟悅、鋒馭和維特拉,相較同級合資配置優勢很明顯且對比國產車也不落下風(標配6氣囊、無鑰匙進入/啟動、博世9.1esp,鋒馭和維特拉中高配帶有可完全開啟的全景天窗和疝氣大燈,頂配帶有可鎖止四驅系統),但售價方面卻並不佔優勢,再加上品牌知名度和少的可憐的4s店,只能是雪上加霜。昌河鈴木不太瞭解所以不做評價。但這並不代表鈴木車不好,省油、耐用、省心,厚道是鈴木最大的特點,安全性上,鈴木也算中上等,沒有減配任何零件,不管是歐洲碰撞測試還是國內的碰撞測試都是五星級水準,發動機技術和四驅技術很不錯,但沒有像其他品牌那樣鋪天蓋地的宣傳。兩大件基本進口,而且全車大部分配件都是世界級品牌產品,這個在汽車之家鋒馭論壇中有篇帖子裡可以看到。異響之類的小毛病有,但大毛病不多,長安的做工很多人都清楚。總之鈴木只適合懂它的人,至少絕不會讓人失望


星海雲間


鈴木車,誰用誰知道。我的鈴木啟悅路樂享型快一年時間接近兩萬公里了。在北京的城市道路上平均油耗6.4。去年夏天從北戴河回到北京一百塊錢油跑了近300公里。真心的省油省心。之前購置的上海華普八年時間不到6萬公里就置換報廢了。上海華普海域1.3真是個垃圾車,毛病太多了。朋友的鈴木天語sx4也是八年時間了,向我推薦購買鈴木車。鈴木車真的省油省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