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西側的六部口

六部口是條街道,也是個地名,是北京西城長安街南面一片約 300平方米地盤的統稱。

六部口是一條長約200米,寬不足10米的南北走向的小街道。街的北端街口連著長安街,南端與西絨線衚衕相接,街的兩側與幾條小衚衕相連,自北至南主要有西安福衚衕、小六部口衚衕、北新平胡同、南新平胡同。這一片基本上都是小平房,最高樓的也不過兩層,是一個較為古老、較為舒適的居民生活區。對於擁有許多名勝古蹟的大都市北京來說,六部口算不上一個大地名,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在哪兒,地圖上也沒有明顯的標誌,以至打的的時候許多的哥都找不到道還要讓乘客指路。

雖說不大不出名,但六部口在北京也算是個老地名,應該說它還有那麼一點歷史。

據說那裡最早不叫六部口,而叫六部坑。相傳,明清時期那裡有兩個土坑,一大一小,大的叫大六部坑,小的叫小六部坑。時間長了,人口逐漸增多,土坑被慢慢填平,後來人們又在土坑上修建了房屋,便形成了街道。

六部坑的名稱始於何時,誰先叫出來的,現已無從考證。不過從字面判斷及有關史料記載,它除了與那一大一小兩個坑有關外,還與明清時期的六部有關。六部是舊時官府衙門的名稱,產生於隋唐時期,這個稱謂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涵義,所屬的部門和職能也不完全相同。在清朝,六部是指吏部、禮部、戶部、工部、刑部和兵部,是清朝的最高權力機關直接對皇帝負責。吏部位於六部之首,掌管全國文官的挑選、考察、任免、升降、調動、封勳等事務,其職能相當於現在的中央組織部門。戶部掌管全國的土地、戶籍、貨幣、各種賦稅、財政收支、官員俸祿等事務,其職能相當於現在的農業部、財政部。禮部掌管朝廷的重要禮節、主持科舉考試、負責接待外賓等,其職能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外交部。兵部掌管全國武官的選用,兵籍及士兵的操練,軍械的製造、保管,軍令的發佈等事務。其職能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刑部掌管全國的司法事務,其職能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工部掌管全國的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務。其職能相當於現在的水利部、交通部等。

清朝的六大衙門主要都集中在天安門千步廊東西兩側辦公(今天安門廣場一帶)。

六部口位於天安門千步廊以西,距天安門只有半袋煙的路程,各地來京辦事的官員,一般都候在六部口一帶等著朝見,一旦得到旨意,便從六部口超近路往東經絨線衚衕、兵部窪衚衕直達六部。所以那裡就相當於進出六部的巷口,自然就被叫做“六部口”了。來京辦事的都是各地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吃住在六部口,想來當年那裡一定很繁華,白天轎車馬車來來往往門庭若市,夜晚茶店酒店人色混雜燈火通明。

如今的六部口雖然沒了往昔的風光,但那裡不失往昔的喧鬧。六部口周圍,是中央和國家一些重要機關的辦公所在地,還有北京音樂廳、北京圖書大廈、民航營業大廈等大型公共場所圍繞四周,所以這一帶的小旅館雖然不很氣派華麗,可住宿十分緊張,常常暴滿。更為直接的原因是,六部口處於北京的中心地帶,北距中南海的南大門新華門100米,東距天安門600來米,西距西單購物中心100多米,南距和平門300米,地鐵、公交、的士交通都十分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