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印象

“ 惊蛰”节气已经过了一周的时间,北方的春天基本还只是显示在日历上。

虽然本地的急性人,早已把柳绿春红的照片发到各样媒体上,灌输着心灵的鸡汤;那只是他们仲春的梦,或是记忆中的春天的复现。

事实是,如果不是明察心细的人士,家乡春的景象还没有愉悦我们的视觉。春,还只是在酝酿中,在潜滋暗长的状态。


初春的印象

初春的印象

因为有了自媒体诱因,扛不住“诱惑”,自己解除了封闭,冒了疫情的危险,12日也到板栗博物馆一角看一看。

花树们,只是初春的原地踏步。“泄露春光有柳条”,柳芽还只有鲁迅说的“半粒米”大,看不出泄露春光的情状,玉兰的花蕾还是深秋结蕾的老样子,毛茸茸的做着春梦,迎春花在发愣,好像没有明白春天已至,桃树则简直是无动于衷,我行我素的态度,根本不在意这春的呼唤;只有丁香的芽蕾映出一点鲜嫩浅黄安慰了 我们的春心。

杨巨源的“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就是对欲来还止的初春的感悟。


初春的印象

初春的印象

今年的入春,春雪多,也有雨夹雪,降水的频繁,气温也低一些。花们、草们,虽然少有显性地暴露,它们的内心一定勤奋急切的酝酿着春天。

向阳的、避风的小山坡上,自然的野性的草本最是报春的使者。

11日我到一个冲阳的小山坡上,就发现了绿意盈盈的野菜,,它们自信、自然地生长着,它们好像不在意人们的欣赏

泥胡菜是最早的,已经生长到整株的形状,完全可以采食了。绿意中泛着灰白,实在是不吸引眼球的野菜,它的味道是很苦的。小时候采野菜,从没有采过泥胡菜,大人们告诫说是有毒的野草;就是采猪食、鸡鸭的草食,也没有人动过泥胡菜。但它确实可以作为野菜食用。我在网上看到过介绍,有一年采了一筐,用开水榨,灰白的立刻变成了鲜嫩碧绿,变化的惊人眼球。用清水泡上一天,去去苦味,做拌菜、做面食的馅吃掉了。泥胡菜的味道是苦的,对我不是不可接受;妻说,以后不要采了,她不欣赏那个苦味。


初春的印象

苦寒之地,春天最早生出的野菜哪能不苦呢!

其次是白蒿、苦嘛碟子。白蒿灰白毛茸,是一味中药,学名茵陈。初春采回家,蒸茵陈糕、烙茵陈饼,是药、食两相得食物,我没有过这个口福。苦嘛碟子菜是大众性的野菜,山野农家,春季几乎人人吃人人采,叶子光展展,碧绿明快,味道是苦中带有清香。


初春的印象

初春的印象

这次在小山坡上也看到了一株“山白菜”。 本来它是稍晚一些才能长出的,可能这个地方具备了生长的优越条件,它也破土而出,做了先行者。山白菜的叶也可以做野菜食用,如果不是无食可食的地步,是没有人吃的,很苦的;它的花是极度朴实中带点艳丽,揪下花茎舔舐带有甜味;它根也是中药,生根叫“生地”,蒸熟的根叫“熟地”,都是有名的中药,普通的草本生长了不普通的药材。


初春的印象

在初春的乍暖还寒中生长的野菜都是生命力极强的,它们最早预报了春天,也给人们带来了实际的好处——调剂口味的食材。

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用慧眼去发现,就会看到春天。古诗“昔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那是没有细细的寻觅,不想去发现,那么心中的春天也到得迟缓。

按照节气,惊蛰以前的立春、雨水也是春天的节令了。现在,惊蛰已经过了七天,再有一周就到了“春分”,尚且是初春的迹象,那么“立春”、“雨水”只是初春的初春了。那样的时候,春的信息不体现在植物上,而是体现在冰消雪化,小年轻们薄的衣服上,吹面不寒的高高的春风上。03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