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頓向呂后寫情書示愛。是出於匈奴禮數同情憐憫。呂后為何不婉拒?

愛車E族3


題目兩個問題三處錯誤,①冒頓單于送來的是國書而非什麼情書,②這封書是對呂后對大漢朝的羞辱而非什麼同情憐憫③呂后不是婉拒難道是接受?

公元前192年,剛剛死去閼氏的冒頓單于派使者來到長安,給呂后送來一封國書,大意是:漢帝國的領土不過是他隨意往來的前庭後院,他甚至以一半戲謔一半嘲弄的語氣向失去丈夫的呂后求婚。

這對於執掌大權的呂后來說,這封國書簡直是奇恥大辱,還是赤裸裸的挑釁。整個朝野籠罩在憤怒之中,開國大將樊噲請求領兵十萬橫掃匈奴,群臣附和,只有季布堅決反對。他說,當年高祖劉邦四十萬大軍打匈奴,被困平城,你現在十萬大軍去打匈奴不是開玩笑嗎?

性格剛烈的呂后決定隱忍求全,因為此時的大漢朝經歷了這麼多年的戰爭,急需休養生息,任何風雨都會引起朝廷動盪,何況這種大規模的戰爭,國家的安危還是比個人的尊嚴來得重要。

呂后不卑不亢地給冒頓單于回書:自稱年老色衰不便再嫁,同時贈單于車馬,繼續奉行和親政策。正是呂后的這種隱忍與寬容打動了冒頓單于,他隨後回書表達歉意,並獻馬言和,避免了漢匈之間的兵戎相見。

劉邦去世後,呂后一直遵循他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與民休養,為鞏固漢初的政治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也許是劉邦最終把江山交到劉盈、交到呂后手上的原因。


尋桂子


冒頓既然寫這封信,肯定對呂后的情況有所瞭解。冒頓的目的絕不是出於匈奴禮數同情憐憫,而是對漢朝的試探和挑釁,沒想到的是漢朝給他一個軟釘子,他也就失去了發飆的機會。冒頓的最終目的是向漢朝拿點好處而已,否則他也不會輕易罷休。

冒頓的單于之路

頭曼單于,冒頓之父。頭曼單于寵愛的閼氏為他生了一個可愛的的小兒子,頭曼生出了廢太子冒頓之心,苦於沒有合理的理由。他想出了一條毒計,頭曼將冒頓送往月氏做質子,然後出兵攻打匈奴。這一招借刀殺人並沒有奏效,冒頓發覺苗頭不對,從月氏偷馬逃並逃回匈奴領地。

回來後的冒頓,設計了帶哨子的響箭-鳴鏑,他將鳴鏑運用到他的一萬軍隊中。冒頓規定鳴鏑所至,士兵們的箭就該射向哪裡,不聽指揮的直接斬首。冒頓通過鳴鏑行獵、射殺自己的愛馬、射殺自己的愛妻來檢測他鳴鏑的指揮威力,通過斬殺部分不聽號令的士兵後,最終達到了他所需要的效果。

這種訓練方法,孫武也曾經用過,當年孫武受命訓練毫無陣法經驗的180名宮女。這些宮女們只是覺得好玩,在孫武斬殺了吳王的愛姬之後,再也沒人不拿訓練當回事了,孫武自然有了軍威。在孫武的訓練下,宮女們的陣法不久就練成了。

冒頓在跟隨頭曼單于狩獵時,拔出鳴鏑射向頭曼,冒頓手下的兵士們也都將箭射向了頭曼。頭曼單于頓時被射成了一隻刺蝟,身上插滿了箭,頭曼的小兒子和他的閼氏也沒有逃脫被殺的命運,冒頓自立為單于。

白登山之圍

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劉邦御駕親征匈奴和韓王信,由於冒進被圍困在白登山七天,最終劉邦採用陳平之計才得以逃脫。白登山之圍,漢與匈奴都沒有佔到便宜,最終漢與匈奴之間通過和親的方式暫緩了衝突。

冒頓的信

漢惠帝四年(公元前192年),呂后收到冒頓的書信。具體內容《史記》中並沒有記載,反而《漢書》中記載比較詳細。

冒頓乃為書遺高後,妄言。高後欲擊之,諸將曰:“以高帝賢武,然尚困於平城。”於是高後乃止,復與匈奴和親。-《史記》
考惠、高後時,冒頓浸驕,乃為書,使使遺高後曰“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漢書》

收到書信後,漢朝上下群情激憤,樊噲揚言要帶十萬兵馬,出征匈奴。季布站出來理智地分析了當時的情況後,呂后也冷靜了下來,對這封書信進行了冷處理。最終還是以和親的方式,來緩和兩國的關係、

冒頓書信的真實意圖

冒頓之所以給呂后發來這封書信,並不是一時的衝動。他的意圖無眠認為有以下兩點:

第一:試探漢朝的虛實

呂后此時已經是一位年過半百之人,在漢朝這個年齡已經色衰,冒頓的興趣應該不在呂后身上。冒頓的最終意圖,可能是通過這封信來試探一下漢朝的反應而已。

第二:和親是最終目的

這封信最終的解決辦法是呂后回了一封比較謙恭的信,並奉上宗室之女和親。原因是國力還達不到與匈奴交戰的水平。冒頓的最終目的也不過是想向漢朝要點好處,戰爭並不是他的最終目的。


抱影無眠夜歸人


在史書中曾經記載著一件事,那就是在漢高祖劉邦去世後,匈奴的冒頓單于給守寡的呂后寫了一封信。這封信的內容讓整個漢朝,從呂后以下的所有人,都感覺遭受了奇恥大辱。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一封求愛的信。這封信的具體內容在《漢書匈奴傳》中有所記載,內容如下:

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這封信的意思就是說,冒頓單于說自己是生長在北方曠野草原的君主,對中國十分仰慕,非常想到中國來。聽說呂后喪夫,而自己也正好死了妻子,所以兩個失去配偶而悶悶不樂的人,正好能夠湊成一對,共同生活。

如果是在現在的時代,這樣的信大家可能會付之一笑。可是,在那個時代,而且還是在兩個國家的君主之間寫這樣的信,那麼背後的含義就不一般了。

在漢朝的君臣看來,這簡直是對自己國家的奇恥大辱。呂后是什麼人?是漢高祖劉邦的遺孀,而且是當時西漢的實際統治者。不要說向她求愛,哪怕是有這種念頭都是大不敬的。更何況寫求愛信的人,是被漢朝人認為是夷狄的匈奴首領冒頓單于。這就更令漢朝人感到受到了羞辱。

於是呂后十分生氣的把這封信讓大家看。呂后的意見是斬了匈奴的使者,發兵討伐匈奴。樊噲作為掌握兵權的人,也是呂后的妹夫,當然表現得更是義憤填膺。他主動請纓,說要率領十萬人馬,橫行匈奴,報仇雪恨。

但是,也有頭腦冷靜的人。季布當時就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他說樊噲可斬也。因為當年劉邦率領三十二萬人馬還被匈奴包圍在平城,那個時候樊噲在現場都不能解圍。現在樊噲卻說要率領十萬人馬就橫掃匈奴,這是當著呂后的面欺騙呂后。然後為呂后下臺階說,匈奴就跟禽獸一樣,聽他們說好話不足以高興,聽他們的壞話也不足以生氣。

呂后聽了季布的話冷靜下來,就按照季布的話下了臺階。她就按照冒頓單于的口氣回了一封信回去。這封信是這樣說的:

單于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而自圖,年老氣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汙。弊邑無罪,宜在見赦。竊有御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

冒頓得到這封信後,於是又派使者向呂后道歉,說自己不知道中原的禮儀,冒犯了呂后,多些呂后的諒解。於是兩家商議和親,此事也就告一段落。

在這整個事件中,漢朝君臣始終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不過經過雙方力量對比之後,選擇了隱忍的態度。呂后回信委婉的拒絕了冒頓的求婚,自謙是因為自己年紀太大,不足以侍奉冒頓。並且還說,如果冒頓想要來中原,那麼這裡也備有車馬等待他的駕臨。這樣的回信綿裡藏針,讓冒頓感到了壓力,所以冒頓才道歉求和。

如果我們從冒頓的立場出發,我們就能夠明白冒頓的實際用意。他並不是圖謀呂后的婚姻,他圖謀的是漢室的江山。在匈奴的風俗裡,對婚姻是有著自己的風俗的。一般是父親死了,兒子娶他的後妻。而兄長死了,兄弟娶他的妻子。女人在匈奴中,是掌握著財權的。因此,在匈奴娶妻子,這個女人手中掌握的財產是一個重要因素。

比如在當年橫行歐洲的阿提拉,就為了迎娶西羅馬帝國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的姊姊霍諾利亞,和西羅馬帝國進行了多年的戰爭。這是因為,阿提拉要求將西羅馬帝國的一半管治權作為嫁妝。在這些遊牧民族看來,女人婚姻的價值,和她擁有的嫁妝成正比。

而當時的冒頓單于,看呂后就是這樣的眼光。他迎娶呂后,圖謀的是呂后的嫁妝。這嫁妝可以是金錢財產,也可以是漢朝的國土。他是以自己民族的風俗來處理這件事,所以感覺也無可厚非。

不過,如果冒頓是一個冒失的匈奴首領,那麼這件事也就如此了。但是,冒頓不是那種頭腦簡單的人,他在歷史上,是以武力和智慧將匈奴帶入輝煌的人。他絕不可能做事如此簡單,他是在以匈奴的風俗做掩護,來掩蓋他的真實意圖。

他的真實意圖就是試探漢朝的虛實。他用這樣的舉動,給漢朝君臣出了一道難題,看漢朝君臣如何解答。如果漢朝君臣不自量力,認為自己受到了侮辱,採取強硬措施,那麼正中冒頓的下懷。這說明漢朝君臣沒有賢明的人,可以去欺壓它。

如果漢朝忍氣吞聲,嚥下了侮辱,那麼冒頓的侵襲會來得更快。他會以武力為後盾,對漢朝實施一輪又一輪的訛詐。就如同後世的阿提拉對西羅馬帝國一樣。

因此,呂后君臣經過深思熟慮,採取了最穩妥的方式。呂后假裝對冒頓的來信的真實含義不理會,只是說自己身體的問題,婉轉的拒絕了冒頓的請求。而在回信的末尾,暗含深意的表示了自己不屈的決心。

這使得冒頓的試探完全遭到了挫敗。冒頓在探明瞭漢朝的虛實後,感覺漢朝並不好對付。於是放棄了武力的手段,以自己不知道漢朝的禮儀下臺階,轉而採取和親。於是,一場可能引發戰爭的事件,就這樣雲淡風輕的消逝了。

結語:

在漢高祖劉邦去世後。匈奴冒頓單于向呂后寫求愛信,表面上是依照他們民族的風俗,覬覦呂后的陪嫁。實際上,是以這種方式,對當時的漢朝進行試探。如果應對失策的話,會招來連綿的戰爭。

這是因為當劉邦去世之後,漢朝的政局肯定會發生不穩定的情況。冒頓用這種方式,來看看漢朝內部的穩定性。同時,冒頓也要從漢朝的回覆中,去判斷漢朝君臣的對形勢的判斷能力,對事件的處置能力。

當漢朝君臣的回覆到來後,冒頓認為,漢朝的政局還是十分穩定的。而且呂后對局勢的掌控能力實出他的意外。漢朝不卑不亢的舉措讓冒頓無懈可擊。因此,冒頓收斂了他的野心,轉而用不了解漢朝的禮儀做藉口,對呂后道歉。這樣,雙方通過外交手段,化解了一場危機。放棄了武力手段的冒頓,採納了漢朝的和親政策,雙方繼續保持相對和平的態勢。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漢高祖劉邦死後,冒頓單于的確給呂后寫過一封情書,但不是出於憐憫同情,而是十足的性騷擾和羞辱,以展示對漢人一以貫之的輕蔑!

因為讓呂后嫁給冒頓有兩個不可能:

其一,尊嚴上不可能。

呂后再怎麼說也是大漢帝國的開國皇后,無論如何呂后也不可能和匈奴搭夥過日子,這樣太有損大漢帝國的尊嚴,而且冒頓單于也深知這一點。

其二,情感上不可能。

劉邦死的時候,呂后已經近50歲,年老色衰,冒頓單于是不可能看上老太太的,否則口味也太重了,他就是想借此羞辱漢朝。

所以收到匈奴的 “情書”後,大漢群臣憤怒,呂后更是氣得要死,但是她還不敢罵人家,因為惹不起匈奴,否則又帶兵打過來了。

之後呂后客客氣氣給人家寫了一封回信,大意是自己上了年紀,配不上匈奴單于,這才了事,這事也能成為漢朝初年的一個恥辱。

從小耳濡目染這種恥辱的漢武帝,早已埋下了復仇的種子,這就是以後漢武帝為什麼不惜一切代價攻打匈奴的原因!


春秋筆談


也許冒頓是真的喜歡老女人[可愛]風俗不同,呂后也不用生氣。

我們來看呂后的女婿冒頓單于就給呂后寫信,大意是你死了老公,我沒老婆,要不我們合夥算了。呂后看到信後十分生氣,又因為拳頭不夠大,只好又給冒頓送去美女,但小美女顯然不能安撫冒頓,匈奴還是常年進犯,直到劉徹用拳頭把匈奴給打趴下了。

但歷史告訴我們,呂后可能的確誤會了冒頓,老外生番就獨愛中國老女人。風糜小白圈的羋八子,羋月,也就是奏宣太后,就用她的老色勾住了生番匈奴義渠君。這義渠和秦多次打仗,打敗臣伏後又多次叛變。有一次,義渠王來到秦國,寡居的宣太后就用自已的老色勾住了年輕力壯的義渠王,此時老羋已三十多歲,從此義渠王和老羋保持了三十多年的情人關係,拜倒在石榴裙下而再也沒反,直到七十多歲的老羋把義渠王招進宮,殺掉為止。

可能呂后沒讀過此史,否則以呂后之雄才大略,說不定也會成就這一舉兩得之事。

現在常聽到一句話,說離婚中國女人咋再婚,找老外啊。也許就由此而來[偷笑]


南門江


冒頓給呂后寫情書肯定不是出於匈奴禮數的同情和憐憫。然後呂后出於當時政治上和國力的考慮,已經“婉拒”了。

我們先來看史書的記載,寫情書事情是在當時什麼背景的情況下發生的以及有什麼用意?呂后是怎麼應對的。

《史記 季布欒佈列傳》:孝惠時,為中郎將。單于嘗為書嫚呂后,不遜,呂后大怒,召諸將議之。

《史記 匈奴列傳》:高祖崩,孝惠、呂太后時,漢初定,故匈奴以驕。冒頓乃為書遺高後,妄言。

《漢書匈奴傳》:考惠、高後時,冒頓浸驕,乃為書,使使遺高後曰:“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高後大怒,召丞相平及樊噲、季布等,議斬其使者,發兵而擊之。

《史記》和《漢書》都對冒頓給呂后寫”情書“這件事進行了記載,可見這在當時也是一件大事,事關西漢和匈奴的關係和西漢的對外政策,因此才在史書上記載了這件事。冒頓肯定不可能無聊到無緣無故的給西漢皇太后呂雉寫這麼一封信,肯定有其用意,冒頓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麼呢?

其一,羞辱西漢王朝

通過歷史記載可以知道,在西漢初期匈奴是很強大的。冒頓是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了北方草原,建立了當時強盛一時的匈奴帝國的匈奴單于,擁有控弦之士三十多萬。冒頓吞併了東胡,驅逐走了月氏,收回了秦朝時蒙恬佔領的匈奴領地,使匈奴成為了一個東達遼河流域,西至蔥嶺,南到秦長城,北到貝加爾湖的疆域廣闊的匈奴帝國。匈奴在冒頓的帶領下達到了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而這時的中原地區卻剛剛經過秦末戰亂,西漢初建,戰亂之後的西漢百廢待興,不僅要休養生息,還要清除異姓王對西漢中央政權的威脅,所以西漢對於匈奴來說就是一個剛剛學會走路的小娃娃,因此匈奴經常侵掠西漢的邊境。

當時的漢高祖劉邦面對這種情況,把韓王信派到了北方防禦匈奴,可是韓王信卻投降了匈奴,反過來協助匈奴進攻西漢。匈奴越過了句注山,攻打太原,一直到晉陽城下。面對這種情況,漢高祖劉邦御駕親征迎擊匈奴,不料卻中了冒頓的計,被冒頓的四十萬騎兵包圍在了白登山。後來還是陳平賄賂了閼氏,冒頓又對沒有按時到達的韓王信的部隊起了疑心,放鬆了包圍圈,劉邦才逃得了性命。回來後,劉邦聽從了劉敬的建議,採取了和匈奴和親的策略。

等到劉邦去世後,韓惠帝繼位,呂后掌權,冒頓了解到西漢的皇帝就是個傀儡,實權掌握在一個女人手裡,更加鄙視西漢了。冒頓手下有漢人,不可能不知道中原王朝的禮儀,雖說當時西漢的禮教大防還沒有以後獨尊儒術後嚴重,但一國的皇太后也不可能隨便什麼人都嫁的。因此寫信給呂后,明著是求婚,其實是借這件事羞辱西漢。

其二激怒西漢,挑起戰爭

作為當時的西漢,建國還沒有多長時間,又加上平定異姓王的戰爭,可以說西漢當時是很虛弱的,要不然劉邦也不會聽從劉敬的建議和匈奴和親。看看經過文景之之後,強大起來的西漢在漢武帝執政時期對匈奴的態度就知道,和親就是在西漢沒強大起來之前穩住匈奴以贏得發展的無奈之策。

反觀冒頓領導下的匈奴和西漢恰恰相反,統一的匈奴兵強馬壯,而且匈奴是遊牧民族,冒頓的四十多萬兵力都是騎兵。我們都知道,中原王朝和北方的遊牧民族作戰中往往吃虧就吃虧在騎兵上。當時的西漢騎兵很少,有時候皇帝都要坐牛車,可見西漢多缺馬。冒頓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想通過給呂后的信,達到激怒西漢,挑起戰爭的目的。

呂后的反應:面對現實,不卑不亢,顧全大局,忍辱負重

西漢當前首要的任務就是休養生息,積聚實力,與匈奴開戰是很不明智的。相信呂后也是明白其中的道理的。不能和匈奴開戰,也只能是顧全大局,忍辱負重了。但又不能同意冒頓的求婚,那麼就要給冒頓回信,明明白白,不卑不亢的告訴冒頓這件事不可能,而且還不能說的過激。於是和大臣們討論後,呂后給冒頓寫了回信。

“單于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而自圖,年老氣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汙。弊邑無罪,宜在見赦。竊有御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

呂后回信的意思就是說你冒頓沒有忘記我們漢朝這個小地方的人,我很惶恐擔憂,況且我都已經年老色衰了,連頭髮和牙齒都快掉光了,走路都走不穩,不知道單于是從哪聽說我美貌的,你這不是玷汙了自己的名聲嗎?你放過我吧,我這有香車寶馬,隨時歡迎你來。

呂后在信的前面部分可以說說的是低聲下氣,為了國家,不惜玷汙自己,以求得冒頓的理解,後面最後一句話說的就有點強硬的味道在裡面,竊有御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這句話表面的意思是我這準備好了車駕,歡迎你來,潛在的意思就是告訴冒頓,我們已經準備好了,你如果攻打過來,我們是會奉陪到底的。

冒頓受到呂后的信看完後,也明白了呂后的意思:我漢朝現在是弱小,沒有匈奴強大,但一國的皇太后也是不會嫁給你的,你如果要打過來,我們做好了準備,隨時奉陪。冒頓一看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知道呂后是一個能屈能伸,能認清形式,不懼威脅的厲害人物,於是就派使者回信說:“對不起了,我不知道漢朝的禮儀,幸虧陛下(呂后)原諒了我。” 其實這完全是冒頓的藉口,但不管怎樣,一場求婚鬧劇消失於無形之中,西漢和匈奴繼續和親政策,直到冒頓去世,再也沒有和西漢發生過戰爭。


歷史影像庫


冒頓書信的內容現在不明確,但可以想象極其傲慢,且還很汙,正直的史官也不敢不能不忍記錄。。形式比人大,呂后也只能默默接受。


外行人說的外行話


真不是什麼出於禮數,而是帶有侮辱性質的挑釁。但當時國內形式比較混亂,呂后從大局考慮,沒有選擇報復而是選擇忍讓。


風暴信徒


匈奴單于冒頓向西漢呂后寫情書示愛,根本不是出於禮數而是為了羞辱西漢,也沒有一絲憐憫同情之意。呂后才是出於大漢禮節而不婉拒但也決不會同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