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農民盡享“四好農村路”帶來的便利 —— 2019年橫山區農村公路建設分析

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道路就是出路。近年來橫山區緊緊圍繞“四好農村路”建設情況,全面加強農村公路建設。

一、橫山區農村公路建設基本情況

要想富先修路,農村公路建設作為橫山區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橫山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把農村公路作為統籌城鄉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多方爭取資金,持續加大投入,大力實施“村村通”“油返沙”整治等工程,目前區境內公路總里程達3730公里,路網密度0.84公里/每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5公里、國道35公里、省道110公里、縣道公路260.2、鄉道公路310.8公里、通村公路2929公里,2019年,投入資金1.3億元,實施35個行政村“油返砂”整治工程336.1公里,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和運輸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

二、農村公路建設步伐加快的原因

1、全區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抓住了“四好農村路”建設的有利時機,大搞公路建設。

2、區上落實區級領導包抓項目制度,夯實包項目責任人,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項目的機制,促進了爭取公路建設項目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農村道路給橫山區的新農村建設帶來勃勃生機,有力拉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

4、新班子新氣象。區交通局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伊始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來,全力抓公路建設。

三、公路建管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通村公路等級低,道路路況不佳。目前,我區農村公路三級路段74.2公里,四級公路239.4公里,等外公路3187公里。通村公路大部分為四級路或等外路,彎急、路窄、坡陡,雖通不暢,已不能適應目前農村交通發展的需要。更何況我區部分農村道路常年超負荷服務,大噸位、超限車輛對道路破壞十份嚴重,部分農村道路不堪重負。如橫山街道辦事處、雷龍灣鎮、高鎮等鄉鎮境內的農村道路運煤車等大噸位車輛常年通行,對路面破壞嚴重。

2、已建公路有些缺少邊溝,有些邊溝工程質量差,不利於公路保護。

3、路政管理效率低,安保工程不到位。由於我區農村公路里程長、分佈廣,靠養護站一家管理有點力不從心,加上基層路途較遠,養護人員責任意識不強,養護人員大部分時間消耗在路上,養護效率低下。還有安保工程,不能及時跟上道路建設進度,安全設施、標誌不完善,為安全行車埋下隱患。

四、破解公路建設問題和不足的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確保規劃先行。 農村公路不僅是農村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也是幹線公路交通量的主要來源。農村公路規劃要以幹線公路規劃為依據,以實現農村公路聯鄉通村,提高農村公路的通達深度與晴雨通車水平為目標,以“保通求暢”的原則,對於人煙稀少的山區以“保通”為主,對於人口密集地區應重點以“求暢”為主,規劃中要注重區域生產力佈局,注重與城鎮化、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相銜接,進一步完善路網結構,為我區農村公路的科學發展、快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2、繼續加大爭項目,爭投資的力度,力爭跟上國家建設農村公路的步伐,構築我區暢通的公路網,為實現跨越發展提供運輸便捷的保障。

3、增設路牌路標,新建護樁護欄,綜合整治目前的沿線亂搭亂建、損壞公路設施、超限超載運輸等危害公路行為。建立鎮、村共管機制,配合超限墩、限高架等設施,淨化公路環境,保障公路安全暢通,

4、注重建設質量,做好民生工程,注重農村道路建設質量,重視尾流工程的建設,糾正施工單位把工程款到位情況與保證工程質量劃等相對的錯誤理念,杜絕因資金短缺就停止排水邊溝等附屬設施的建設,導致出現就建就毀,新路水毀,毀路再建的惡性循環。在大力實施安保工程的同時保護好公路沿線的自然環境,努力建設生態型農村公路,實現可持續發展。交通規劃、管理和執法部門應共同協商,從實際需求出發,在事故多發等重點路段設立警示標牌,震盪減速帶等設施,使農村公路真正成為老百姓的平安之路、幸福之路。

小公路關係大民生,一條條寬幅的農村公路掩去昔日的羊腸小道,一頭連著城市,一頭接著農村,形成了以城帶鄉、城鄉一體的公路網,方便了農民群眾的出行,架起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橋樑。

來源:橫山統計/周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