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了比特幣、股市和房市,為什麼暴富的機會都是幻覺?

今天和大家聊點勁爆的,關於暴富的內容。


想寫點這些主要原因是幾天前在知乎上看到了一個問題,問題是有哪些神預言的故事。於是有網友放出了這張圖,這是2011年一個大學生的提問,他想要為手上6000塊的閒錢找一個好的去處,於是有一個網友給了他買比特幣的建議。


錯過了比特幣、股市和房市,為什麼暴富的機會都是幻覺?

我特地去查了一下比特幣的價格,2011年的時候,年初的時候是1美元一個,後來暴漲到195又回落到65,我們就算均值65好了。到了2016年,大約是6000塊一個左右。我們算一下就知道,差不多翻了一百倍。如果說這位同學真的聽從建議,在2011年的時候入手了6000塊的比特幣,那麼到了16年,這筆錢價值60萬,如果是1美元的時候買的,就是1000倍,600萬。如果堅持到了2017年12月,比特幣的峰值,這個時候比特幣價值14萬人民幣一個,更是不可想象,上億了都。


比特幣?


先別激動,這錢不是你的。

錯過了比特幣、股市和房市,為什麼暴富的機會都是幻覺?

作為一個理智並且冷靜的人(目標),我不禁思考起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能重來一次,我能把握住這次機會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真的去琢磨了,就知道,答案是0,完全沒有可能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2011年的時候,我還在讀高二,既沒有聽說比特幣,也沒有6000塊的閒錢。那時候6000塊絕對是一筆鉅款,那時候剛出iPhone4,一臺才4000多,已經是眾多土豪身份的象徵了。即使我真的省吃儉用把幾年的壓歲錢都存下來,在某電視或者某雜誌聽說過比特幣,我也不可能把這麼多錢投入其中的。所以答案是0。


到這裡還沒有結束,我繼續思考起了另一個問題,我最早是什麼時候聽說比特幣的?


我仔細回憶了一下,應該是在2013年,那一年我大二


和高二的時候相比,我這個時候的經濟狀況必然好了很多。我還記得那一年我用各種渠道攢到的錢買了一臺iPad,那一年我成為了起點中文網的簽約寫手,每個月有千把塊的稿費收入。從這個角度看起來,攢出6000塊投入比特幣當中不是那麼玄幻了。2013年到2015年比特幣的低點是800塊一個,高點是8000塊一個,我們再取一個平均,假設是4000塊一個好了。即使這個時候一咬牙一跺腳,真的花了幾千塊買了一兩個比特幣,會怎麼樣呢?如果是最理想的情況,在最高點拋出,大概賣到28萬,那麼減去成本,大概是淨賺27萬多的樣子。


這筆錢不少,但看起來就遠沒有那麼震撼了。作為意外收入,當然不算少,但是和正當的職業收入比起來,就遠沒有那麼吸引人了。


如果我們要來估算一下這個事件的期望,也就是我目前的損失,就像很多人想的那樣,本可以賺到但是沒賺到的錢就是損失。這個損失會有多大呢?期望我們都知道是收益乘上概率,收益是27萬,那麼這個事件的概率又有多大呢?


不好意思,還是0.


我們來看幾個問題,首先,雖然當時有閒錢,但也不是大款,拿幾千塊錢去買一個虛無縹緲的虛擬貨幣,這一點需要承擔多大的社會壓力?說白了,就是自己的心理負擔和家人親切的關愛這兩點(當然,這個壓力和家庭情況有關),一個大二的學生能頂得住嗎?其次,比特幣這個東西價格波動得非常劇烈,尤其是那幾年,暴跌60%甚至是90%都發生過,也有玩命地幾倍十幾倍地暴漲。那麼問題來了,一個大二的學生真的能把它忘在腦後,不去查看價格走勢嗎?在經歷了大暴跌好容易又漲回本,或者是又有了一些收益的時候,真的能沉得住氣,還一直堅信它還會迎來暴漲嗎?


這幾點別說結合一起來,不論是其中的哪一條我都撐不住。即使真的買了比特幣,我也應該會在它第一次翻倍或者是暴跌之後回本的那一刻將它賣掉。所以27萬的收益是假的,約等於0的概率才是真的。


那麼什麼樣的人有比較大的可能能做到以上幾點呢?這應該也不難想,當然是手上閒錢比較多,隨便投資幾千幾萬不眨眼的富家子弟了。但是問題又來了,對於這樣的富家子弟這幾十萬的收入還多麼?這錢可能也就夠他們去幾次酒吧吧。。。


炒股?


聊完了比特幣,再來看看股市。我身邊最早有人炒股是在2015年,這個年份一出來可能很多人都會感同身受。這是一個A股崛起的年份,也是那一年,我聽說有個少年在股市裡投了2w,很快就賺到了一臺MacBook Air

的錢。當時我還是有點心動的,並且手上也有點閒錢,但是遺憾的是我忙著要去實習,加上還有感情上一些亂七八糟的破事,根本無暇顧及此事。等我到了阿里開始了實習,已經聽說樓塌了

錯過了比特幣、股市和房市,為什麼暴富的機會都是幻覺?

我也不知道投了2w的少年是平倉跑了還是割肉了,我也沒敢問。但是我估計他的MacBook Air應該是沒了。幾年前我也下過模擬炒股的軟件玩過,一開始採取什麼雞蛋策略,買點銀行股均攤風險,後來出了么蛾子之後就開始亂操作了。動不動梭哈一把,最後竟然翻倍了。我後來去網上一查,

幾乎沒有看到有人模擬炒股虧錢的。但真上手還敢這麼操作麼?反正我是肯定不敢的。


雖然我一直不太懂炒股的技術,但是後來我想明白了一件事情,我算了一筆賬。如果我從畢業開始每年投入股市10萬人民幣(需要至少30萬的年收入),經過我的優秀操作,可以保證每年有20%的收益,那麼10年之後能有多少錢?


這個數學問題應該不難算,大約是321萬。從這個數字上看,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但是分攤到十年的投入上,就不顯得那麼誘人了。如果再算一算期望,更是感人,有多少人可以做到穩定年化20%的股票收入呢?據我所知,這已經至少是職業經理人的水平了。那麼又有多少人有能力成為職業經理人呢?我們算下概率會發現,這同樣也是一個不靠譜的遊戲。何況很多炒股的人想的恐怕還不是20%的年化,而是一夜暴富,十倍二十倍的增長,這顯然就更不現實了。


炒股賺錢,獲得一個理想的收益是可能的,但很多人炒股並不是衝著賺錢去的,而是奔著暴富去的。這當中差別有多大?您仔細品品……


買房?


說起來中國人的財富爆炸性增長渠道里面一定少不了買房這一點,對於房產我也幾乎一竅不通,畢竟中國的房市太複雜,容納了多種屬性,就連經濟學專家也未必搞得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為止,買房暴富的故事已經基本成為了歷史

錯過了比特幣、股市和房市,為什麼暴富的機會都是幻覺?

經濟增長下行,地方政府去槓桿,全球性經濟危機風險,疫情影響……


這當中某一條單獨出現可能未必傷筋動骨,但一起出現,加上目前已經非常高昂的房價,顯然不太會有爆炸性上漲的空間了。瞭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在16年底的時候買了杭州郊外的一套二手房產,也許你們會覺得相比於大多數人來說,我算是比較幸運的。但懂的人都知道,這種房子俗稱“上車房”,意思是搭上房價飛漲的最後一班車。當時的想法也是如此,擔心之後房價過高導致徹底買不起。實際上後面的發展也印證了我的判斷,房價一直漲到了18年。表面上看起來房價翻了倍,賺了不少。但問題是,這幾年我有從房子上有一分錢收入嗎?沒有,原因也簡單,因為有房貸


根據《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當中的財富理論,這種紙面資產尤其是還需要源源不斷輸血的資產並不是真正的資產

,實際上是負債。固定資產只有能變現才是真正的資產,但問題是現在能變現嗎?emmm...


真正的資產是那些壯大現金流而不是減少現金流的東西,顯然租不抵債的房產不能帶來現金流。在這樣的負債影響下,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會導致你不敢失業,失業意味著負債血崩。之前深圳中興跳樓的程序員不就是因為房貸壓力太大,突然被裁導致心態崩了麼?除此之外還有風險因素,比如極端情況下,房價迅猛縮水,會導致什麼後果?


有可能出現當初花了200萬買的房子現在只值一百萬,但是你還欠了銀行兩百萬的情況。不要覺得這是天方夜譚,所有意外在沒有發生之前都被認為不會出現。


那如果在這幾年內我將這個房子處理掉又能賺多少呢?我也算了一下,也就幾十萬,和上面提到的買比特幣的收入相差不大。幾十萬看起來的確不少,但是相比於好幾年的收入,卻又不是那麼可觀了。何況我現在在新加坡,杭州的房產反而成了我後面做人生選擇的負擔。


所以,說來說去又回到了老的結論,投資房產賺錢或許是可能的,但暴富顯然不現實


為什麼不可行


也許在這幾年當中,我們的確看到了不少暴富的例子,比如早幾年入行做區塊鏈買了比特幣的,或者是投資了不少房產的,或者是創業融資套現的。為什麼感覺很多人走了很多捷徑積累了大量財富,我們不行呢?


我還真的仔細思考過這個問題,大概總結出了四個原因。


信息渠道


首先,第一個是

信息渠道。比如比特幣這個,如果沒有人告訴你,或者是你剛好關注前沿技術,你想要聽說比特幣是不可能的。你也不可能去搜索引擎上搜索到相關信息,畢竟你不可能去搜索一個你根本不知道的東西。股市、樓市同樣,不說內幕消息,即使是政府公開的第一手資料,沒人告訴我們,我們也未必會知道。等我們普通百姓知道房價開始瘋長,開始觀望考慮的時候,已經只剩下殘羹冷炙了,等做好決定籌到錢,真正去買的時候,可能只剩下湯了,再晚一點就只能接盤了。互聯網時代,信息爆炸,但越爆炸說明信息越值錢,高質量的信息到哪裡都是搶手貨。


上面那個建議買比特幣的也是一個絕好的例子,要知道2011年的時候連微信都沒有,那時候就玩知乎的會是什麼人?


分辨力


其次,是分辨力。信息多了,需要分辨的能力就越強。為什麼現在針對中老年人的騙子越來越多,各種保健品、中老年人投資理財產品層出不窮,說白了原因只有一個,因為他們信息分辨能力差。也就是俗稱的人傻錢多。15年股市崩盤前有人告訴你現在炒股很賺錢,你看了一眼,全線飄紅看起來確實賺錢,你能預料到後面可能會崩潰剎住車嗎?如果是你一直有所瞭解的領域可能還會好點,如果是之前不瞭解的領域呢,你能正確地辨別嗎?


投資資本


第三點是投資資本,簡單理解就是錢。這一點應該很明顯了,不論是投資什麼暴富產品,都需要本金。因為再暴富的產品,收益率也是有限度的,也一樣是投的多賺得多。一塊錢做一塊錢的生意,一百萬幹一百萬的買賣。即使你知道了一個絕好的投資渠道,能夠每次本金翻翻,如果你想賺幾千萬,你也需要有幾千萬的本金才行。


當然也有以小博大的,但是這種意味著風險巨大,我們舉個例子,簡單算下就明白了。假設有這樣一個項目,每次贏了可以資產翻5倍,輸了資本清零,贏的概率是0.5,如果用一萬塊錢入場,想要賺到一千萬,概率有多少?算一下就知道大概十六分之一左右,也就是6%出頭,先不說這世上哪有50%的概率翻5倍的項目,即使真的有,你就能賭中6%的幾率麼?


心態和格局


最後一條是心態或者是格局,不論投資什麼,有起有落,有漲有跌都很正常。巴菲特說過在其他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其他人恐懼的時候貪婪。問題是當眾人都恐懼的時候,你真的有這個心態能夠堅持自己的看法不動搖嗎?你堅持的結論就一定是正確的嗎?比如當比特幣第一次血崩80%的時候,能沉得住氣無動於衷,篤定之後會翻倍漲回來而不是覺得這個就是一個玩具,現在玩崩了?這簡直太難了,盲目頭鐵顯然會血本無歸,但如果看法正確心態不穩,沉不住氣,同樣會錯失機會。

擁有獨到的眼光和能力已經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了,還要有好的心態會選擇時機堅持,能做到的簡直是人中龍鳳。要不說幾千萬人炒股,只有巴菲特稱得上股神呢。


對比一下上面四點,不知道諸位看官什麼感受,反正我的想法就是很簡單一點,這四點當中做到任何一點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同時做到四點更是難如登天,甚至比中彩票概率還低。所以基本上可以認定,我這輩子和暴富是無緣了。實際上無論是理論分析還是實際情況來看,暴富都和99.9999%的人無緣,甚至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也說不定。但不管是不是偽命題,認清現實之後,其實好處很多,你會避免許多無畏地干擾,更加專注在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上面,少一些幻想,多一些實際,其實沒什麼不好,你們覺得呢?


最後,真誠推薦一下《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會糾正我們很多錯誤的財富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