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一剑:安阳的新价值时代

叶一剑:安阳的新价值时代

文丨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

作为河南的工业重镇之一和老工业基地之一,当下安阳最重要的发展战略关键词是“转型”,而所谓的“转型”,基本的内涵和本质就是“革故鼎新”,主要表现为落后内容的淘汰、对传统内容的维新、对新兴内容的集聚,产业、城市和体制等,莫不如此。

而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当大规模的颠覆和重塑每天都在发生,并成为整个时代、国家和社会的新常态的背景下,转型的故事不仅发生在安阳,也是所有的区域和城市都在面临和经历的,只不过,作为豫北地区的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地级市,安阳的转型故事较多的表现出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双重色彩和特征。

其特殊性的表现至少包括:

其一,由于传统产业和落后产能在存量产业结构中占比较高,使得安阳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经济增长在生态环境治理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双重压力下,“阵痛”的周期不但可能更长,而且,也可能更强烈,如果决策和执行不当,甚至会出现系统性风险,进而影响整个区域和城市的稳定发展和增长预期,让其“建设区域性中心强市”战略目标的实现面对很大的挑战。

其二,新兴产业的培育、集聚和快速增长,同样面临一系列不确定性,尤其是考虑到当地人力资源结构与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端人才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匹配,相对较小的经济总量(2018年安阳GDP2393.2亿元,总量在河南18个省辖市中居第7位)使得当地政府能够独立调控的资源和资本规模有限,如果不能在较为广泛的领域将安阳的战略布局、产业发展和城市营造纳入到河南省乃至国家的整体战略中,将会直接影响当地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和质量(2018年安阳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就下降了21.2%),进而影响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转型发展的基础支撑。

其三,相对较弱的外向性和开放性(以2018年为例,虽然对外贸易逆势增长38.1%,但是33.3亿元的规模,不仅绝对值很小,甚至与安阳现有的经济规模也不匹配,更不用说对外贸易背后的结构特点和竞争力了),使得对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越来越表现出决定性影响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资源配置已经成为安阳转型发展的明显短板之一,而对这一短板的弥补,无论是从既有的平台建设来看,还是从整体的社会氛围甚至政府自身改革的力度来看,都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当然,可能推动安阳快速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因素也很明显,比如,随着文旅产业的爆炸式增长,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安阳,其文旅产业显然也迎来了快速增长的黄金时代,而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不仅为安阳贡献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将可能从城市品牌到产业结构到社会治理到人力资源等方面,为安阳带来综合性的转型动力。

所以,如果说转型已经是安阳新一轮区域和城市发展的宿命的话,那么,在完成这一城市发展宿命的过程中,尽快突破进退维谷的困境,最终实现柳暗花明的新生,也已经是安阳的必然选择。

1、区域转型的平衡术

就公开的资料来看,安阳当地政府对于区域转型发展所面临的形势的综合研判、对产业转型的方向选择、对区域发展的优劣势的分析等,都是比较明确的。

比如,在安阳市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安阳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辨和研判就包括:

其一,必须坚持稳中求进,把发展稳住。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要正确处理稳增长与调结构提质量的关系、与抓改革强动力的关系、与防风险降杠杆的关系、与保就业惠民生的关系,统筹抓好各领域工作,优化供给质量,稳定发展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其二,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把风险管住。当前各类风险隐患叠加,一旦哪个方面引爆,极易产生连锁反应。要紧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自然灾害、公共事件、安全生产等领域,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抓住要害、找准原因,完善机制、有效处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在我们看来,这样的思辨和研判都是非常精准的,可谓是直击要害和痛点——特别是随着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趋紧,短期内安阳市稳增长与治污染、保态势与优结构的统筹更为困难。

按照官方发布的数据,2018年安阳的GDP增速为6.7%,虽然高出全国的平均增速6.6%,但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却排在第15位;2019年上半年,安阳的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到了4.47%,在河南省辖市排名中,依然属于倒数。

叶一剑:安阳的新价值时代

数据源于:安阳市统计局官网

由此可见,安阳稳增长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尤其是考虑到这样的经济增速对于安阳来说,不仅意味着与其2019年的年度增长目标有较大的差距,而且,对于安阳提出的重返河南省辖市第一梯队的目标来讲(2018年安阳GDP在河南省辖市排名第7位),也不是个好消息,对于建设“区域性中心强市”的城市定位来讲,也不是个好消息。

更重要的是,如果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对安阳的打击将是综合性的,甚至产生连锁效应,引发系统性区域性的风险,这显然是当地政府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无法承受的。

根据当地官方发布的数据,安阳产业结构总体偏重,冶金建材、煤化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近60%,其中钢铁产能占全省的2/3左右,煤化工、水泥占全省的1/5左右,铁合金、铸造占全省的2/3左右。

这样的数据背后,不仅体现了安阳产业结构的存量问题,也体现了安阳相对比较单一的产业结构,以及这些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又比较直接,甚至直接体现为上下游的关系,一旦有某一产业发生严重下滑,将可能带来其它产业的同步下滑,进而表现为整个区域经济的更大幅度的下滑。

再加上这些产业承载了较大规模的当地就业,一旦这些产业出现问题,还将可能引发消费的下降,甚至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因为产业的下滑所带来的打击,对安阳的城市发展而言,甚至比前些年的非法集资事件所带来的影响还要更具冲击力和根本性——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老百姓,对前些年因为非法集资导致的一系列经济乱象、社会冲击甚至政治影响,都可谓是印象深刻,也对安阳的营商环境和城市品牌带来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当然,正是基于对稳增长的准确认识和潜在风险的严格防范意识,截止到目前,安阳既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路和目标诉求也是比较明确的,整体来看,核心的思路与全国其它城市并没有太大差别:淘汰落后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培育新兴产业。

按照当地政府的说法就是,从2017年开始,安阳市每年都把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重点聚焦转型发展,并明确提出积极改造钢铁、煤焦化等传统产业,努力壮大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主导产业,大力培育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制造等新兴产业。

叶一剑:安阳的新价值时代

安阳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制造等新兴产业

其中,2018年,安阳市明确提出高起点谋划培育“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精品钢及深加工、文化旅游”四大千亿级产业,计划到202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元。

按照官方发布的数据,2018年,在安阳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21.2%的背景下,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投资却增长49.4%,其中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增长55.5%,高端装备制造增长353.4%,精品钢及深加工增长58.9%,文化旅游业增长11.7%。

2019年上半年,安阳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52.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5%,高于规上工业增速8.8个百分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6%。

由此可见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推动转型的力度和决心。

在我们看来,对于安阳来讲,显然已经过了要不要转型的讨论阶段,甚至可以说关于转型发展的决策和执行也已经棋至中局,接下来需要继续推进的就是根据既定的转型战略和决策,尽可能的让各种资源的配置更加高效,并根据新的发展形势作出动态的调控和优化,致力于构建并保持当地在经济、社会、产业、城市、生态之间的平衡,而这也是最难的,也是对当地政府和决策者的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直接考验。

比如,无论是对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红线设定的执行,还是对现代城市竞争中对生态治理这一基础门槛的洞察,以及对包括文旅在内的新兴产业发展对宜居环境的基本要求的认知,安阳都需要大力做好环境治理和优化。

而环境治理背后的根本就是两点:一是对存量环境污染的治理,背后牵涉到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具体又包括直接淘汰一些落后产能和企业,以及对钢铁、煤化工、水泥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环保投入,但不管怎样,这都将对城市经济增长带来直接的冲击;二是对城市环境的增量提升,包括提升森林覆盖率,增加城市公园的建设,休闲空间的打造(比如书香安阳的建设、街心公园的建设、流域景观的优化等),以此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而这都需要很大的财政投入。

由此可见,一方面是因为生态环境治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冲击,并进而影响到城市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又需要集中的增加投入,这一降一升之间,直接考验的是安阳城市转型的财政平衡术,背后更是对当地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提升的考验。

当然,在此背景下,还有一个积极的变量值得重点关注,那就是当地新兴产业的集聚和发展,而且,增长速度和产值规模要能够对因为淘汰落后产能和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所造成的打击形成对冲,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同时,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进而实现区域和城市综合转型的顺利推进。

在我们看来,截止到目前,关于城市存量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无论是价值认知、政策设计,还是技术供给和商业模式,都不是什么难题,甚至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比如,产业从城市中退出去,进入园区,对园区的环境污染进行统一治理,增加投入的效率,对于一些落后的产能,直接进行取缔,无非是取缔过程中如何协调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的问题),但是,对于新兴产业的规划和集聚就涉及到更具前瞻性的思考了,既要考虑到全球新的产业变革,还要考虑到当地的产业基础,以及独特的资源禀赋,还要考虑到当地人力资源结构能否支撑(最近安阳市委副书记袁家健就公开表示,安阳需要各类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大约60万人,而安阳现有人才不到30万人,缺口一半以上),等等。

所以,哪怕是基于当地的资源禀赋来看具备充分发展可能甚至是优势的新兴产业,其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也可能面临一系列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围绕这些具体的新兴产业的集聚和发展作出更具体更系统的研究、规划、决策和实践。比如文旅产业在安阳的发展。

2、安阳文旅的新思辩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有3300多年建城史、500多年建都史,先后有7个朝代在此建都。这里还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有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按照官方发布的数据,2012年以后,开始经历爆炸式增长,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进入了快速的增长阶段,201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338.9万人次,增长12.6%。旅游总收入506.6亿元,增长16.1%。

在我们看来,安阳文旅的快速增长周期与中国整体的文旅增长周期存在一致性,但安阳文旅产业的规模和质量,与安阳及周边地区的丰富的文旅资源和厚重度历史人文积淀相比,还存在明显的不匹配。比如,通过与河南同期的数据对比(2018年,河南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8582.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2%,旅游总收入8120.21亿元,增长20.3%)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增长速度来看,还是从产业规模来看,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

基于对安阳文旅有关资料的梳理和对中国文旅新价值时代的洞察,我们尝试对安阳文旅的发展做出如下思辨:

其一,安阳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属性已经形成,每年5300多万的旅游人次(已经是当地总人口的10倍以上),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输入型消费,而且,还为接下来安阳文旅领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基础支撑,而安阳文旅领域的创新创业将是推动安阳文旅产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随着大量游客的进入,对安阳区域和城市的社会治理将带来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出于对风险防控的考虑,还是对提升当地文旅产业发展质量的考虑,都需要对文旅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区域和城市的社会治理做出专门的思考和规划,其中,以游客为中心的思考和规划内容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叶一剑:安阳的新价值时代

甲骨文、殷墟以及红旗渠等依然具有很大挖掘空间

其二,作为安阳文旅发展的超级IP,甲骨文、殷墟以及红旗渠等,依然具有很大挖掘空间,尤其是针对甲骨文和殷墟的国际化传播和国际文旅市场的开发,都需要进一步提升,对此,兵马俑和莫高窟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此外,随着文创产业的快速发展,基于这些超级IP的文创化的产品和服务开发,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考虑到安阳乃至河南当地设计和创意人才的缺失,需要安阳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优秀团队做出资源开放,通过市场化的机制设计,高起点推进当地文创产业的发展。

其三,无论是从安阳市对文旅产业的主导产业定位来看,还是从文旅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和阶段来看,安阳文旅产业的发展都到了品牌营销、资本运营、全域规划、全民参与、技术支撑等多元化驱动的阶段,尤其是资本运营和技术支撑,不仅必须,而且,需要多元化的平台支撑。比如,作为当地最重要的企业安钢,虽然其主业是钢铁及相关产业,但作为当地最著名的上市公司,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其上市公司平台,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进行资本运营的支撑,从而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为安阳的文旅产业投融资创新提供支撑。而且,这样的转型对安钢的转型来讲,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方向,作为一家以“安阳”命名的对安阳这座城市具有强大定义能力的企业,以自己的平台优势和资本优势介入到与当地资源禀赋最具匹配度的产业发展中去,对安钢来讲具有充分的战略合理性和市场合理性,甚至在感情上,也符合安阳当地居民的预期。

其四,作为安阳最重要的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之一,文旅产业与安阳的整体发展战略之间的互动应该更多元、更深入。比如,文旅品牌应该成为安阳整体城市品牌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甚至直接以文旅品牌作为区域和城市品牌进行推广,以彻底改变外界对安阳过浓的工业重镇甚至是钢铁重镇的固化想象,让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品牌形象成为安阳新的名片;基于文旅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不但要对安阳的生态环境治理做出更主动更严格的要求(甚至不惜牺牲其它非支柱性产业的发展),而且,还需要基于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目标诉求,进行一系列的重大基础设施和开放平台的布局和建设,比如安阳机场的升级、专门面向文旅产业的自贸区的申办、更具国际化视野的文旅项目的建设运营等。

其五,文旅产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发展和跨界创新,将成为常态,而且,地方政府有必要对此作出专门的思考和系统性的规划,将文旅产业的发展融入到全域发展和全产业发展中去,树立全域化的文旅资源观、全行业化的文旅资源观、全时空化的文旅资源观,以文旅的视角实现对安阳独特资源禀赋的价值进行再发现和价值多元化变现,系统性研究推进非文旅产业的文旅化转型,从而重新激活很多沉默的资产,甚至是一些负面资产。比如,依托于文旅化的品牌支撑和应用场景,以文旅化的资源观重新发现当地包括工业遗产和传统产能在内的价值,不仅可以激活沉默的资产、化解一些过剩产能、推动非文旅产业的转型,这也是安阳文旅产业丰富其业态和高起点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之一——非文旅产业的资本、人才、产能等,向文旅产业的转化(低空飞行与文旅的融合,可谓是典型的案例之一),将是安阳区域和城市整体转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实现经济平稳过度的保障之一。

其六,随着文旅消费的半径和文旅产业的发展越来越表现出超越行政辖区的特点,安阳的文旅产业规划和布局,也需要更多的跳出安阳来看安阳的文旅产业发展。比如,从全域旅游和旅游集散的角度来看,安阳不仅需要通过项目建设、品牌营销和基础设施完善,进一步强化其作为门户型旅游目的地的属性和定位,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作为区域性旅游集散地功能的发挥,主动加强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互动和联系,构建市场化的利益分享机制;考虑到大运河和太行山黄金文旅带的逐步成型和兴起,安阳也需要对如何融入到这两大世界级的文旅带,并发挥重要的节点甚至是支点城市的地位,做出专门的思考、规划和实践;考虑到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以及其作为中原城市群门户城市的地位的既定事实,在文旅方面与郑州的互动将是安阳文旅发展中绕不开的问题之一,此外还需要考虑与焦作、洛阳、开封的互动,毕竟,山水生态和古都文旅是安阳文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叶一剑:安阳的新价值时代

山水生态和古都文旅是安阳文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都安阳,其命维新。在我们看来,面对新时代背景下区域和城市发展和竞争环境的变化,转型的压力和困境每个区域和城市都会遇到,但与压力和困境同时存在的是,每个城市新生的希望和动能也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就像每个城市都在经历一个新的转型周期一样,每个城市也都在致力于构建属于自己城市的新价值时代。

安阳也不例外。在这样一个复杂而又清晰的双重时代背景下,对安阳来说,就像所有正在经历转型阵痛期的城市那样,也需要在确保转型发展中不犯错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做对一些事情和做好一些事情,趋利避害,并最终成就一个安阳的新价值时代。

在这些“对的事情”和“需要做好的一些事情”当中,除了国家和河南省层面已经明确的战略布局外(比如乡村振兴、生态治理、创新创业等),基于安阳的独特资源禀赋以及对时代变革的洞察和现实基础条件的构建,至少还可以包括:安阳文旅产业和投资的转型发展,安钢作为平台型企业对城市发展的综合赋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中的财政平衡,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构建以及区域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等等。

那么,针对这些事情,安阳都准备好并作出正确选择了吗?


设计:孙月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