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行車的“縱”與“橫”

在寫高速安全行車的文章中,老羅除了強調一個三秒跟車原則以外,還寫了一個輔助參考的標準,那就是:

看見“前車”的前車


如果能做到與前車保持三秒的距離,同時看見前車前方車輛的動態,基本上不會有什麼“突發情況”,高速行車安全基本可以得到保障。


至於市區行車的跟車距離,不必過於強求三秒行車距離,因為這個距離可能會讓你不停地被加塞,反而增加行車風險。


所以,老羅的建議是根據你自己的車速、反應速度、精神狀態、車輛性能等綜合因素,以“一腳可以剎停”的標準作為你的安全跟車距離。


當車速超過40km/h之後,在無法實現三秒原則的情況下,視野就顯得十分重要。


這個時候讓自己 “看見前車的前車

” 是提高行車安全的重要方式。


市區行車的“縱”與“橫”


如上圖所見,當你無法保證有效視野時,即使在市區,只要車速稍快一點,就隨時可能掉入陷阱。


在市區保證行車視野,一般有以下幾種方式:


1、透過前車的玻璃觀察前方動態。

2、與前車形成一個錯位來獲得更好的視野。

3、前車車身較大,可適當增加大與前車的相對距離。


當以上幾種方式都無法獲得良好的視野,或者因雨霧、灰塵、夜晚等觀察視線不佳時,降低車速是確保當前行車安全唯一舉措。


以上講得是前後車之間的關係,接下來我們再來聊聊與左右兩旁車輛的關係。


在之前的文章中,老羅強調的比較多的是,不管是高速還是市區與大車並行都容易受到傷害。


那是不是就代表可以與小車並行呢?


當然不是!


只能說小車形成的事故危害程度會略小於大車。


在車速高於40km/h之後,與小車長時間並行同樣是不利於安全駕駛的。


市區行車的“縱”與“橫”


如上圖所見,兩車長時間並行,當其中一輛遇到突發情況時,一個條件反射的緊急避讓,事故就發生了。


雖然白車“讓道不讓速”是很不好的駕駛習慣。但我們沒辦法要求別人,只能管好自己,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在道路空曠的情況下,如果有車輛與老羅並行,我的做法是一腳油門把對方甩到後視鏡的可視範圍,再恢復原速,如果對方仍然加速並行,則收油讓其先行。


當然,你在發現有車輛與自己並行第一時間收油讓行,也是很值得推薦的做法,在置後兩到三個車身、保持安全距離之後,再恢復自己的正常車速行駛。


市區行車的“縱”與“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