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髯公關羽為何以鬍子著稱:漢朝鬍鬚文化背後的尚武精神

每天早上一起床,很多男人要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起剃鬚刀,對著鏡子開始開始刮鬍子。但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這種行為是不被接受的,因為當時的人們並不倡導剃鬍子,反而喜愛瀟灑的長髯。

《三國志·吳書》中就曾記載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吳國有位名叫桓進的官員,被吳主孫權派去打仗,臨行前對孫權說:“我即將遠離您,希望能摸一摸陛下的紫色長鬚,我就沒有什麼遺憾了。”於是孫權坐在桌子前席,桓進來到近前摸著他的鬚子說:“我今天可真的是摸到虎鬚了啊。”孫權不但不計較,反而放聲大笑。按理說,鬍子原本是常見之物,即將奔赴沙場、九死一生的桓進為何會在此時提出這樣奇怪的要求呢?

美髯公關羽為何以鬍子著稱:漢朝鬍鬚文化背後的尚武精神

《三國演義》中的孫權 網絡圖片

一、漢朝時期的人們如何看待鬍子?

要想講清楚這件事情,我們就需要了解一下當時人們對鬍子的看法。對於漢朝人來講,一個人是否長了鬍子,關乎一個人的品德和志向。《三國志·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中曾提到:

“美須長大則賢,射御足力則賢,技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惠則賢,強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以五者賢陵人,而不仁行之,其誰能待之!若果立瑤也。”

在漢朝人來看,擁有好看的鬍子與能言善辯、果敢勇毅同樣重要,也是評價一個人是否有前途的重要標準之一,可見他們對鬍鬚非常重視。司馬遷在編纂《史記》時曾這樣描繪過劉邦的樣貌:

“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美髯公關羽為何以鬍子著稱:漢朝鬍鬚文化背後的尚武精神

明人繪 漢高祖劉邦像 網絡圖片

南朝宋歷史學家范曄則在《後漢書》中,也稱劉秀“身長七尺三寸,美鬚眉,大口,隆準,日角”,范曄在編纂這段史書時,想必也是參考了東漢史官對劉秀容貌的描繪。因此在他們看來,劉邦和劉秀之所以能登上皇帝的寶座,就是因為他擁有極為好看的鬍子。

而在三國時期,鬍鬚崇拜更是被人們推到了巔峰。《三國志》曾10多次提及鬍鬚,5次提及男子的鬍鬚之美。《三國志》提及的這5個人,或是眉目舒朗、或是身材高大,但都有一把美麗的鬍子,因此成為了人們心中的美男子, 關羽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由於其鬍鬚的美麗,他又被稱為“美髯公”,可見這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審美標準。

美髯公關羽為何以鬍子著稱:漢朝鬍鬚文化背後的尚武精神

關羽畫像 網絡圖片

二、漢朝時期的鬍子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為什麼漢朝人如此重視鬍子呢?其實這與當時的社會氣氛有一定的關係。遠古時期,濃密的鬍子往往意味著男子生命力強盛,因此也會更受異性的喜愛。在漢代,這一點主要體現在他們的尚武精神上,正是因為他們的尚武,才使得男子更具生命活力。

漢朝人的尚武,最早體現在當時的皇帝身上。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劉秀均是多次浴血沙場的軍事將領,《漢書》中也曾提到:漢武帝及其手下的諸侯都能憑藉一己之力擊倒野熊,貴族子弟們也是常年修習劍法,武力值普遍不低。

此外,漢朝皇族對尚武精神的重視還體現在當時的禮儀上。每逢立秋,漢朝的皇帝要在長安郊外一種名為“劉之禮”的禮儀。皇帝不僅會在陵墓寺廟前進行祭祀,還會親自彎弓射獵,並用小鹿作為祭祀品。皇帝回到宮殿後,將絹帛賜給各級武官並舉行練兵、戰陣的禮儀。此後的朝代雖然也有演武的禮儀,卻很少將陵墓祭祀與演武合二為一的恐怕也只有漢朝。

美髯公關羽為何以鬍子著稱:漢朝鬍鬚文化背後的尚武精神

《三才圖會》漢武帝像 網絡圖片

漢朝皇族如此尚武,受此影響,士人也非常重視習武。當時的士人還保留著先秦時期的習慣,在學習書籍的同時,也要從小學習劍術,司馬相如、東方朔等名士都是如此,因此他們都擁有很高的武力值。

《漢書》中曾記載了景帝時期的一則小故事:漢景帝曾經很欣賞儒學家轅固,將他封為博士,並希望由此改變西漢以黃老之學治國的傳統,不料他卻因說話太直而得罪了竇太后。於是竇太后將轅固和一頭野豬關在一起,他不但不害怕,還用利刃直接殺死了這隻野獸。竇太后見此也無話可說,只得放他回家。作為西漢時期的經學大師,轅固僅憑一己之力就能將兇悍的野豬擊殺,可見其武力值十分驚人。

美髯公關羽為何以鬍子著稱:漢朝鬍鬚文化背後的尚武精神

《漢書》 網絡圖片

三、為何漢朝人會如此尚武?

為什麼漢朝人會如此尚武呢?究其原因,主要有這三個原因:

一是因為漢朝時期還保有先秦時期的彪悍民風。先秦時期,由於自然環境相對惡劣,人們往往需要與野獸搏鬥才能存活下來,因此需要通過打造兵器、鍛鍊體魄來爭取活下來的機會,因此也就形成了彪悍的民風。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雖然表面上是天下的共主,但實際上各地的諸侯已經各自為政,相互征伐,各國之間的勢力變化僅在朝夕之間,因此諸侯們更是讓貴族和百姓勤加訓練,充實軍事實力,因此尚武之風盛行。如果一個女子同時被兩名男子追求,女子通常會選擇更為孔武有力的那名男子作為自己的夫婿,這與後世的擇偶標準完全不同,這也是這個大爭之世所需要的生存之道。

美髯公關羽為何以鬍子著稱:漢朝鬍鬚文化背後的尚武精神

春秋時期的地圖 網絡圖片

二是因為漢朝面臨著匈奴、羌族等周圍民族的威脅。漢朝建立之初,漢高祖劉邦就曾與匈奴有過一場惡戰,卻因為戰術上的失誤最終落敗,因此漢朝在與匈奴之間的關係中處於弱勢,不得不通過和親、贈送物品等方式換取和平,直到漢武帝派衛青和霍去病擊退匈奴,漢朝才得以獲得主動權。

此後的兩百多年中,漢朝與匈奴的關係一直都處於不斷變化之中。當漢朝實力強盛之時,南北匈奴就會主動依附漢朝。而當漢朝國力相對衰落時,南北匈奴則會迅速叛變,成為漢朝中央政府的心腹之患,周邊的羌族和西域各族也是如此。正是因為來自周邊民族的強大軍事壓力,漢朝君臣百姓才將尚武的精神發揮到極致。

美髯公關羽為何以鬍子著稱:漢朝鬍鬚文化背後的尚武精神

西漢時期的地圖 網絡圖片

三是因為漢朝與外族之間文化交流,促使漢朝更崇尚武力。漢武帝時期,張騫就已經建立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繫,西域各國的貴族和商人陸續來到中原,他們不僅帶來了西域的文化和習俗,更帶來了尚武之風。鬍鬚這個詞,原本是因為漢人嘲笑周圍民族喜歡留長鬍子出現的詞彙,但當這些民族逐漸融入漢人的生活,漢人也逐漸變得更為剽悍善戰,鬍鬚這個詞也逐漸成了一個常用的詞彙。

漢朝人的尚武精神,既造就了漢朝的強盛,也塑造了漢朝人對於強大生命力的崇拜,因此他們才會如此崇尚濃密的鬍子。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漢族政權的實力不再強大時,陰柔之風也就更為盛行,鬍子也就逐漸受到冷落。時代精神所造就的鬍鬚崇拜,也就此終結。

1.《漢書》

2.《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