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一日,今日份 寒食節,你所不知道的寒食節習俗與由來

習俗:

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

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

清明前一日,今日份 寒食節,你所不知道的寒食節習俗與由來

  • 普天皆滅焰,匝地盡藏煙。 __沈佺期《寒食》
  •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__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清明前一日,今日份 寒食節,你所不知道的寒食節習俗與由來

  • 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 __李清照《念奴嬌·春情》
  •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瀋水嫋殘煙。 __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清明前一日,今日份 寒食節,你所不知道的寒食節習俗與由來

  •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復春。 __宋之問《寒食還陸渾別業》
  •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__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
清明前一日,今日份 寒食節,你所不知道的寒食節習俗與由來

  • 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__周邦彥《蘭陵王·柳》
  •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__楊萬里《寒食上冢》
清明前一日,今日份 寒食節,你所不知道的寒食節習俗與由來

  • 春遊浩蕩,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 __丘處機《無俗念·靈虛宮梨花詞》
  • 落花夜雨辭寒食。塵香明日城南陌。 __吳文英《菩薩蠻·落花夜雨辭寒食》


清明前一日,今日份 寒食節,你所不知道的寒食節習俗與由來

起源:

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清明前一日,今日份 寒食節,你所不知道的寒食節習俗與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