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后去世,妃子当继后庶长子变嫡子,与元后的儿子谁是嫡长子?

等待千年彼岸花开


当然是元后的嫡子。

因为嫡子的身份是根据其出生时母亲的状况决定的。出生时母亲是正妻,那就是嫡子。日后母亲亡故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其他人成为正妻,但是这始终不能改变其嫡子的身份。

这里有两个历史上的例子可以参考。

1、康熙皇帝的二儿子也就是太子是嫡长子,可是太子的生母孝成仁皇后赫舍里氏在生太子的时候就病逝了。但是即使康熙日后另立了其他皇后,可是二皇子的嫡长子身份始终不变。

2、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让微子启当太子,但有大臣据法力争,说: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是同一母亲。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长子、嫡子的身份是不会改变的,会改变的是他们拥有的继承权力。比如汉武帝时卫后宠衰,太子刘据于是不保(不保的是太子之位,继承皇帝的位置,但不是嫡子的身份)


老王聊历史


不论嫡庶,年纪最大的皇子就是皇长子。嫡子就是指正妻所生的儿子,所以只要做了皇后,生的儿子都是皇嫡子

长子永远是长子

皇后去世,后妃当继后,庶子变嫡子,假如这个庶子刚好是长子,那就是变成了嫡长子。原皇后的儿子还是嫡子,但不是长子。

清朝的道光皇帝就是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但他的生母孝淑睿皇后早就去世了,继后是孝和皇后钮祜禄氏。继后也生了两个儿子,皇三子绵恺和皇四子绵忻,但是他们都只能称为嫡子,而不能称为嫡长子,并且在继承权上次于道光。

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制最早起源于商朝,是维系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作为一种继承原则在历朝历代中延续,具体规定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意思就是不管他有没有能力,王位的继承人都必须是王的嫡亲长子,假如王不止一个老婆,那么王位的继承人就必须是王后所生的长子。庶子不管生的早还是晚,都没有继承权。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王后没有儿子呢?那就立嫔妃中位份最高,身份最贵重的一位所生的儿子继承王位,而不是所有的嫔妃所生的儿子里年纪最大的那个。

所以《鹤唳华亭》里的太子地位是很难动摇的,庶子就是庶子。


历史小板凳凳


这个问题得分两种情况:原皇后去世前,她的儿子是否被立为太子?

1、没有被册立为太子

如果是这种情况,历史上有一个案例跟问题所描述得一模一样。也就是汉宣帝刘病已的原配皇后许平君。

刘贺被废后,霍光新立了“巫蛊之祸”中刘据一脉唯一的幸存者刘病已为帝。刘病已即位后册立了自己的原配妻子许平君为皇后,此时刘、许二人已育有一子,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刘奭。但是,三年后霍光的老婆霍显派人毒死了许平君。这时,刘奭还没有被立为太子。紧接着,刘病已册立霍光的女儿霍成君为皇后,可几年下来霍成君始终没有孩子。等霍光去世后,刘病已当即立刘奭为太子。这时,霍显气得吐血说道:“现在立太子,等将来成君生的儿子怎么办?只能封王吗?”

(刘病已和许平君剧照)


从霍显这句话可以知道:霍成君代许平君为皇后即为嫡妻,所生之子理所当然为嫡长子,她之所以这么生气是因为刘病已并没有按立嫡的祖制去册立太子。所以,如果原皇后去世,她的儿子还没有被立为太子,按照祖制新皇后的儿子应为嫡长子。

(霍光女儿霍成君剧照)


2、已经被册立为太子

这种情况也得分原皇后因什么而死。如果是正常死亡,就像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之后的十四年李世民干脆就不立皇后了。当然,李承乾最终也被废了,可这跟长孙皇后的死无关;如果是被皇帝废了,就像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任皇后郭圣通,她的儿子刘疆当时还为太子。可最终也为了自保辞去了太子之位,这才册立新皇后阴丽华的长子刘庄为太子(汉明帝)。

(刘秀第一任皇后郭圣通剧照)


所以,如果原皇后正常死亡,只要太子没犯错,新皇后的长子是无法取代太子;如果原皇后因为犯严重的错误或死或废,那原来的太子就如坐针毡了,自己不请辞就可能被皇帝或是新皇后的势力所针对。


乱世中的历史


毫无疑问,元后的儿子是嫡长子,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元后的身份尊贵,又是原配,其后代血脉正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