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小麦上使用哪种控旺药?

张东修1


都说植物生长越旺越好,但对于小麦等农作物来说,生长过旺不仅会导致小麦产生各种病害和减产,还会容易倒伏,所以有效控旺也是提高产量的方法之一,那小麦控旺药什么时候打好?哪些药可以控旺?

小麦控旺药什么时候打好?

在返青至拔节初期化学控旺为宜。如果在返青拔节期控旺的话,小麦长不到较适宜的高度,拔节期之后控旺的话形成中间的节较粗更易倒伏,严重影响小麦抽穗期的生长。

小麦为什么要控旺?

1、早春易受冻害。由于旺长导致小麦的枝茎较为细弱,茎数多,抗冻能力差。

2、中后期易造成倒伏。生长茂盛。茎蘖多,透光性不好,很细发育迟缓,遇雨水较多时会发生倒伏,损失严重。

3、易发生病害。旺苗本身的素质较差,抗病能力下降,易造成纹枯病、白粉病等的发生。

控旺措施

1、播种过早形成的弱苗。

通过镇压可抑制主茎和大蘖生长,控制徒长。镇压时应选择晴天,早晨有霜冻或露水未干时不能镇压,以免伤苗。镇压后及时划锄,并结合浇水,亩施碳铵15公斤左右,必要时用0.2%~0.3%矮壮素溶液叶面喷施,也可抑制生长,抗御冻害。

2、播量过大形成的旺苗 。

一些农户不看品种、产量,盲目的扩大播种面积,导致大量的幼苗拥挤,营养不均衡,发育较差。对于这类麦苗要进行梳苗,形成适当的株距,促进个体的发育。

3、肥水过量形成的旺苗

高肥水地块,肥水充足,加之温度适宜,麦苗分蘖多,个体发育快,叶片宽大,田间郁闭,下部叶片发黄。田间管理:深中耕断根。当麦苗主茎长至7叶片时,在小麦行间深锄5~7厘米,切断部分根系,控制养分吸收,减少分蘖,控制地上部分生长,培育壮苗。

常见的控旺药

简单来说,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它们都是通过抑制赤霉素合成控制生长,其中助壮素是通过抑制细胞分裂来达到控制生长。




乡村淼妈


四月初小麦是随时可以生病,由于温度高低不稳,北风寒流风霜严重,杀伤小麦是快速发展,使小麦所得霉菌,黄锈,白粉,枯萎等疾病。

在农历四月八前必须预防,抗黄锈,白粉,枯萎等疾病,过后在抽穗期叶面喷洒营养药,喷丝宝,磷酸二氢钾,比例少量。

抽穗后喷洒粗壮素,抗倒,壮身,穗头大宝满,内加杀虫剂,氧化乐果为佳!


顺世随缘383093579


说到小麦控旺的问题,有不少朋友会问了,小麦到底要不要控旺?如果需要控旺的话,在哪个时间比较好?用什么药剂呢?这几个问题,相信问到了不少人的内心想法,下面,小帮手就给大家说说小麦控旺的那些事儿。

种植小麦,并不是所有的地块,都需要进行控旺,如果你家的小麦生长正常,为什么还要费人力、物力呢?只有那些旺长的地块(用肉眼能明显看的出,自家的小麦比邻居家高出了一大截,另外还可以从叶片的长度和宽度来分辨),才能进行控旺,这样达到其目的。

小麦控旺,也是有时间要求的,如果时间掌握不好,打了控旺药,导致小麦生长受挫,影响最终的产量,就得不偿失了,本来的意思是为了小麦高产,结果好心办坏事,你说亏不亏,一般情况下,小麦控旺是在年前就进行了,那时候小麦地分蘖多、叶片偏长、偏宽等,就可以使用控旺药了,不过,没使用的也没事,年后小麦返青期时,也可以,在返青期时,如果发现小麦旺长了,这时候打控旺药也可以,但是,一定要记着,小麦到了拔节期后,就不要打控旺药了。

另外在说说小麦控旺药剂的事,目前市面上卖的控旺药有很多,不过常用的有2种,它们是矮壮素、多效唑,价格也不贵,不过使用,一些注意事项,还是要跟大家说说。

1、注意使用时期,上面已经说了,小麦返青期时还可以使用,一旦拔节后,就不要再用了。

2、注意用量,千万不要多喷,如果过量的话,导致小麦不长,就要悲剧了。

3、使用控旺药剂后,在播种下茬作物时,一定要深耕土壤,避免残留对后茬作物产生抑制作用。

关于小麦控旺的事情,小帮手就先说这么多



小小小小梁


随着近几年来小麦控旺得到广大农户的重视,小麦化学控旺使用也越来越普遍,但是现在经销商、零售商和农户对小麦控旺也产生了一些误区:

一味的追求小麦的矮化效果,认为用了控旺产品,小麦高度越矮,控旺的产品就越好。

实际上任何作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都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果植物没有合理的高度,没有充足营养物质的积累,就会引起减产,因此小麦控旺产品并不是控制株高越好的产品就是好产品,好的控旺产品会在控制株高同时,促进小麦的根系发达、茎秆粗壮、韧性更好,这样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就越强。既抗倒伏又增长的才是好产品!

矮壮素的功能特点:

矮壮素是赤霉素的拮抗剂,使用矮壮素后,能有效控制植株徒长,促进生殖生长,植株节间缩短,长得矮、壮、粗、根系发达、抗倒伏,同时叶色加深、叶片增厚、叶绿素含量增多、光合作用增强,从而提高某些作物的座果率,改善品质,提高产量。

矮壮素能提高根系的吸水能力,影响植物体内脯氨酸的积累,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如抗旱、抗寒、抗盐碱及抗病等能力。矮壮素可经由叶片、幼枝、芽、根系和种子进入到植株体内,因此可以办种、喷洒、浇灌,根据不同作物选择不同的施药方法,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小韦影视剪辑


小麦,是我国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非常广泛,全国各地都普遍种植。对于小麦来说,随着温度的不断回升、降水的逐步增多,在生长中后期温湿度等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适宜,极容易大范围爆发各类病虫害,而且病虫害一旦发生会快速传播蔓延,对小麦后期的生长、产量和品质影响都非常大。

为了确保小麦后期稳产高产,减少病虫害防治的次数和用药量,降低咱们广大农民的种植成本,就必须在春季时抓住最佳防治时机、合理可行的用药,及时有效的提前做好小麦“一喷三防”病虫害防治管理,以此最大限度的降低病虫害对小麦的影响,最有效的促进小麦正常生长、灌浆,进而实现小麦后期的丰产增收。

小麦一喷三防的时间、用药、方法、作用和要点,你都知道吗?

虽然绝大部分的农民朋友都知道春季小麦“一喷三防”的重要性,但很多人在进行病虫害药物防治过程中,经常发生“找不准、用不对、防不住、杀不死”的情况,容易导致小麦后期的减产。

针对这个问题,今天就和详细介绍一下:究竟什么是小麦“一喷三防”,它具体指的是什么?小麦为什么一定要进行“一喷三防”管理?“一喷三防”的最佳防治期在什么时候?小麦“一喷三防”用哪些药物效果比较好?如何选择和搭配药物使用的配方?在进行小麦“一喷三防”管理时,我们广大农民朋友又该重点注意哪些问题呢?毕竟,在进行小麦“一喷三防”管理前,只有掌握好这些相关技术要点,才能使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

一、什么是小麦“一喷三防”?它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小麦“一喷三防”是我国小麦种植专家在上世纪提出的概念,主要是把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进行混合复配,通过小麦生育期内进行一次性集中喷施、综合作业,达到小麦防病防虫、预防倒伏、避免干热风危害,保证小麦正常生长、正常孕穗灌浆、增加穗粒重,从而确保小麦稳产、高产、优产的目的。可以说,小麦“一喷三防”是实现小麦后期丰产丰收最关键的管理措施之一。

小麦“一喷三防”,主要是预防干热风、预防倒伏、预防病虫害,其中的病虫害防治主要指的是“三虫四病”,三虫是指麦穗蚜、麦蜘蛛、吸浆虫,四病指的是白粉病、赤霉病、叶枯病和锈病。但以目前来说,一喷三防有点过时了,比如说部分地区小麦的白粉病和锈病等发病率已经很少很轻,比如说部分小麦种植区的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蛴螬等逐年加重,再比如说有些地方锌、镁、硼等缺素症生理病害不断增多等等。

所以说,为了提高小麦后期的不利因素的防治效果,大家进行药物防治时,应当根据所在区域、自己麦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药物进行“一喷多防”,而且连年长期用药或者不合理的单一用药,一些地区的很多病虫害对药物已经产生了较强的抗性,大家在选择药物时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药物的更新升级,并且在防治时要主动出击、尽早防治,只有这些,才能确保取得最有成效的防治与保收效果。

因此,建议大家在开展“一喷三防”或“一喷多防”时,病害防治可以围绕赤霉病、白粉病、叶枯病、锈病、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进行选药,并以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纹枯病为防治重点;虫害防治可以围绕蚜虫、蛴螬、红蜘蛛、吸浆虫、金针虫、麦叶蜂进行选药,并以麦蚜虫、吸浆虫为防治重点;不利气候影响方面的防治,可以针对小麦花期阴雨天气、干热风、倒伏、早衰等为重点下功夫防治。

二、小麦为什么一定要进行“一喷三防或多防”?

小麦在进入生长中后期后,尤其在进入到扬花灌浆期后,气候温度比较高、自然降水量比较大,而且也容易出现持续阴雨、大风大雨、干热风等不利天气的侵袭情况,再加上此时小麦苗叶繁茂、生长旺盛,田间通风透光环境比较差、小麦自身抗逆抗病虫害能力减弱,甚至有的地区去年冬季较暖、小麦生育过早过快、病原菌积累比较多,春季时就非常有利于各类病虫害的大肆繁殖侵害,也容易导致小麦发生植株倒伏或者叶片早衰现象,对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十分不利,稍有不当就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带来巨大冲击。

在此时期的小麦管理上,在以前农民朋友既需要多次用药防治各类病虫害,又需要进行补施肥料、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预防干热风、倒伏、早衰不利影响,而“一喷三防”的综合作业能够把此时期小麦中后期各方面的管理融合到一起进行,既省工、省时、省力,又能起到非常显著的防治效果,既能防治病虫害、预防干热风,又能补肥护叶、预防小麦发生早衰、倒伏现象,还能改善麦田内的小气候环境,对促进小麦发育、加快灌浆、增加籽粒重、提高产量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作用。

从这一点上来说,小麦及时科学的进行“一喷三防或多防”管理,就能凸显出它的关键价值!

根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报,今年我国大部分小麦种植区的温度都比往年要高一些,同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汉平原地区、黄淮地区南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处降水也比往年要多,预计今年这些地区的蚜虫、麦蜘蛛、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纹枯病等病虫害会比往年要重一些,大家一定要注意尽早开展小麦“一喷三防或多防”管理,以免给小麦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小麦“一喷三防或多防”在什么时间进行最合适?

因为我国从南到北纵深距离比较大,各地的气候气候条件、温湿度环境等具有较大的差异,再加上各地的小麦生育期、苗株长势、病虫害发生时间、危害轻重程度等各不相同,在“一喷三防或多防”的具体时间上不好一一明确。

但从整体上、大范围来说,小麦齐穗到扬花灌浆期是开展“一喷三防或多防”的最佳时机,在时间上大体在4月中下旬到5月中下旬之间,具体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判定。此外,因为一般各地的农业主管部门也会公开发布当地小麦的统防统治相关管理信息,建议大家要随时关注,及时开展好小麦的“一喷三防或多防”管理工作。

一般来说,以防治小麦吸浆虫和赤霉病为主的地区,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开展“一喷三防或多防”效果最好,同时要注意兼防小麦的蚜虫、白粉病、锈病和叶枯病,时间可以掌握在4月中下旬;以防治小麦白粉病、叶枯病、锈病、蚜虫为主的地区,在小麦灌浆期开展“一喷三防或多防”效果最好,同时还要结合肥药一起使用来提前做干热风和小麦早衰的预防管理,时间可以掌握在4月底到5月初前后。

四、小麦“一喷三防或多防”如何选药、用药?

小麦“一喷三防或多防”的常用药物、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主要有:烯唑醇、高效氯氟氰菌酯、三唑酮、戊唑醇、丙环唑、吡虫啉、粉锈宁、啶虫脒、戊唑・多菌灵、戊唑醇・咪鲜胺、联苯菊酯、氰烯菌酯、噻虫嗪・高氯氟、嘧菌酯、丙环・嘧菌酯、氰烯菌酯・戊唑醇、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萘乙酸、醋酸、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脂等。杀虫剂,可以选用吡虫啉、抗蚜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菌酯、啶虫脒等;杀菌剂,可以选用烯唑醇、戊唑醇、三唑酮、丙环唑、咪鲜胺、氰烯菌酯、戊唑・多菌灵、粉锈宁等;叶面肥,可以选用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脂、尿素等。

大家在用药时一定要注意灵活搭配、交替用药,来降低药物抗性,提高防治效果。在用药方法上,要注意喷施均匀全面,不重不漏,和大家分享几种配方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1、主防赤霉病、蚜虫,次防白粉病、叶枯病、锈病、吸浆虫、干热风、倒伏、早衰,可以按照每亩20克10%吡虫啉+80毫升4.5%高效氯氰菊酯+80克50%多菌灵+100克磷酸二氢钾+8毫升芸苔素内脂或80毫升2.5%联苯菊酯+10毫升25%氰烯菌酯+100克磷酸二氢钾的配方用量使用。

2、主防白粉病、蚜虫,次防赤霉病、叶枯病、锈病、吸浆虫、干热风、倒伏、早衰,可以按照每亩70克15%三唑酮+8毫升22%噻虫嗪高氯氟+100克磷酸二氢钾或15毫升22%噻虫嗪・高氯氟+70毫升18.7%丙环嘧菌酯+80-100克磷酸二氢钾的配方用量使用。

3、主防赤霉病、白粉病、蚜虫,次防叶枯病、锈病、吸浆虫、干热风、倒伏、早衰,可以按照每亩20克10%吡虫啉+25克45%戊唑醇咪鲜胺+80毫升2.5%高效氯氟氰菌酯+100克磷酸二氢钾+8毫升芸苔素内脂的配方用量使用。

4、主防赤霉病、吸浆虫,次防锈病、白粉病、干热风、倒伏、早衰,可以按照每亩20毫升2.5%高效氯氟氰菊酯+40毫升12.5%烯唑醇+150克磷酸二氢钾+500克尿素的配方用量使用。

5、主治蚜虫和叶枯病,可以按照每亩20克10%吡虫啉+150克65%代森锰锌+100克70%甲基托布津+100克磷酸二氢钾或30毫升12。5%烯唑醇+20克10%吡虫啉+150克65%代森锰锌+100克磷酸二氢钾的配方用量使用。

6、主治蚜虫、吸浆虫、麦蚜蜂,可以使用1500倍的5%吡虫啉、1500倍的4.5%高效氯氟氰菌酯、2000倍的2.5%福氯氰菌酯等药物进行喷施,能够以内吸+熏蒸+胃毒的方式进行有效防治。

7、主治小麦干热风、倒伏、脱肥早衰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喷施磷酸二氢钾,可以分别在小麦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时,按照每亩60-80克磷酸二氢钾的用量(或者按照0.3%的浓度使用)喷施1次,如果同时复配使用10克左右的硼肥,对于促进小麦孕穗、加速灌浆、增加籽粒饱满度、提高单产量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大家在进行“一喷三防或多防时”,要注意根据当地的病虫害发生规律特点,进行有针对性药物选配,比如说经常使用多菌灵、三唑酮的地区,因为已经产生了药物抗性就需要更好其他药物使用,比如说阴雨天气比较多或田间小麦密度大的地区,为提高防治效果,可以在用药时加入适量的有机硅等药物助剂,以此来提高药液的粘附渗透性。

五、在进行小麦“一喷三防或多防”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喷药的次数,可以根据第一次防治效果灵活决定,防治效果好一次用药即可,如果防治效果差,可以二次适度减量补防一次。

2、喷药的时间,应当选择早上叶面露水风干后、下午起潮前进行,建议在晴天上午的9-11点和下午的4点以后进行;用药后如果5-6个小时内发生降雨,应当在雨后及时进行补喷,同时喷药要避免小麦上午的花期,可以把时间放在下午4点后进行。

3、喷药的方法,在复配药物时,一定要现配现用,不可长时间放置,还要按照药物使用说明规定的用量和浓度进行二次稀释,并且要进行精量用药、掺混均匀,以防药物发生反应而降低药效或导致药害。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混配药液时出现沉淀、分层、浑浊、结晶、絮状物等,就说明药物互相发生了反应,应当把药物安全处理掉,不可继续配药或使用。

4、喷药的用量,在喷打药液时,一定要用足水,保证每亩50公斤左右的用水量,打药以湿透叶面、叶尖开始向下滴水为宜,不重喷、不漏喷,大风低温天气和雨前24小时内不喷。

5、喷药后,一定要把喷药器具彻底清洗干净,妥善放置药物,以防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小耿在湖州


四月初有的地方小麦如果未拔节又旺长可以使用多效唑等控旺,有些地方已经进入抽穗期了,切不可乱用控旺的药物,一般叶面喷施钾肥促进生殖生长和强健小麦茎杆,可以达到杆壮敦实的效果


why3794


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认识你们[握手]:我是农民万事兴,很荣幸能回答这个问题。

春节过后黄河以南区域雨水多,土壤水分充足给小麦旺长提供了充足条件,特别是4-5月份前后阴雨天和大风较多,如果不控旺,小麦长势过高,根系扎不深,如果刮大风很容易造成小麦倒伏,一旦出现倒伏,减产是摆脱不了的。

如何麦苗长势过高,抗病虫害能力就会减弱,比如:本来按正常生长的高度,病虫危害小,但麦苗长势过高抵抗病虫相对减弱,病虫害带来的危害也就会加大,最终导致减产。

四月份小麦控旺适合以下几种,矮壮素,缩节胺,多效唑三种作用机理不一样,但是缩节控旺效果是一样,组合:

多效唑+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

株壮素(矮壮素)+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

缩节胺+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要买真实产品,不要怕贵,小麦矮壮秆粗,抗风雨灾情,祝你小麦有个很好的收成(丰收在握),希望以上讲的对你有所帮助。[握手][握手][握手]





农民万事兴


尿素


江西小丽在惠州


小麦控旺是防止小麦倒伏最有效的方法,那么,什么时间控旺最合适,用什么药控旺效果最好呢?

1、控旺的好处

(1)防止冻害发生:早春易受冻害。旺长导致小麦的枝茎较为细弱,茎数多,抗冻能力差。

(2)防止倒伏发生:中后期易造成倒伏。生长茂盛。茎蘖多,透光性不好,很细发育迟缓,遇大风和强降水,雨水较多时,容易发生倒伏,损失严重。

(3)提高抗病性:对于种植密度较大,有旺长趋势旺的麦田,麦苗本身的素质较差,抗病能力下降,易造成纹枯病、茎基腐病、白粉病等的大发生。

小麦到底什么时间控旺最合适,用什么药最好

小麦到底什么时间控旺最合适,用什么药最好

2、什么样的麦田需要控旺

一般高肥水地块,肥水充足,加之温度适宜,麦苗分蘖多,个体发育快,叶片宽大,田间郁闭,麦田群体超过80万,有发生旺长趋势的麦田,需要进行适当控旺。

小麦到底什么时间控旺最合适,用什么药最好

小麦到底什么时间控旺最合适,用什么药最好

3、喷药时间

小麦倒伏主要发生在茎基部1-3节,由于细弱,而发生倒伏。因此,控旺的最佳时间是在小麦茎基部1-3节没有完全生长之前,一般在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化学控旺为宜。如果在返青拔节前控旺,影响小麦的拔节,小麦长不到较适宜的高度,节间过短,叶片互相遮盖,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拔节期之后控旺,形成中间的节较粗,反而更易倒伏,严重时影响小麦抽穗期和产量。

小麦到底什么时间控旺最合适,用什么药最好

小麦到底什么时间控旺最合适,用什么药最好

4、常用药剂

(1)多效唑:是目前使用最普遍,价格最便宜,控旺效果最好的药剂,一般在小麦返青后拔节前使用,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5~40克,兑水30斤均匀喷雾。

(2)矮壮素:用 0.15 ―0.25%药液喷洒,喷洒药液量 50kg/ 亩(浓度不宜再高,否则会推迟抽穗和成熟),麦苗矮健,分蘖多,增产 6.7 ―20.1%。或在分蘖末拔节初喷洒,能有效抑制茎秆下部1―3 节节间伸长,对防止小麦倒伏极为有利,并提高成穗率。如在拔节期喷洒,则在抑制节间伸长的同时,也影响穗的正常发育,造成减产。






乡村一抹朝阳


小麦春季冻害预防补救措施

小麦拔节期,抗寒能力渐弱,易遭晚霜冻害,受冻害的小麦严重的植株枯萎,还会造成小穗小花败退,小穗不育,结实率降低而影响产量。我市近年来春季低温冻害频发,部分偏春性小麦受冻危害严重。预防和补救小麦冻害,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预防措施。

1、灌水。未开展春灌的麦田,有条件的在霜冻前3-5天及时灌水,可增强土壤水分的导热能力,调节田间小气候,抵御霜冻。

2、熏烟。柴草熏烟防霜是简单易行的措施,烟幕可放出热量,同时水气在烟尘上面凝结时,放出潜热,防止土壤和植株大量失热;一般以叶面温度降到比霜冻指标高1℃时开始熏烟,要集中连片大范围作业,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般于霜冻来临日凌晨3-4时点燃后捂压释放烟雾。

3、喷施防冻剂。在霜冻来临之前,尤其是偏春性小麦品种,可以喷施海岛素、寡糖等生长调节剂,提高小麦植株抗寒能力,减轻冻害危害。

二、补救措施。

1、灌溉、喷施叶肥。一旦发生冻害,对未春灌的田块,可积极灌水,同时追施适量氮肥和喷施磷酸二氢钾或氨基酸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以促进植株恢复生长,预防小麦后期脱肥早衰。

2、中耕划锄。开展中耕划锄,可破除板结,蓄水提温,促进根蘖发育,提高抗逆性,减轻冻害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