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博与你“宅”一起|茗酌•商贸


今天由我带您走进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第三展厅《茗酌•商贸》。受唐宋饮茶习俗和自身需求的影响,辽金元各族人民饮茶蔚然成风。北方虽不产茶,但可以通过贸易和岁赐所得。契丹人喝的乳茶,是由茶、乳加盐煮成,后来蒙古族的奶茶就源于此。金元时期,饮茶已经成为各阶层的共同嗜好。

盛唐之前,茶是一种既辣且咸的菜汤,当时饮茶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煮沸。中唐时流行煎茶法,待茶釜中水微沸,投入茶末,用竹荚搅动,待茶沫涨满釜面,便酌入碗中饮用。至晚唐时,又兴起“点茶法”。到了宋代演变为“斗茶”,即在茶瓶中煮水,置茶末于茶盏,再持瓶向盏中注沸水冲茶。它成为宋代饮茶的主要方式,也影响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斗茶是比赛茶的好坏,对于茶具、煎水及茶饼的要求更高。元代,开始出现散茶,民间以散茶为主,饼茶主要为皇室宫廷所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泡茶,即用沸水直接冲泡茶叶,它为明代散茶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同博与你“宅”一起|茗酌•商贸

契丹族很早就会酿酒,通常是用谷物发酵而成。辽国占据燕云十六州之后,由于燕云等地农业基础较好,粮食产量大幅增加,酿酒业获得很大发展。西京大同随处可见酒楼、酒肆。酒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因而,酒器的使用也成为饮客身份和地位高低的象征。我馆馆藏酒具根据种类可以分为储酒器、斟酒器、饮酒器等。

这件褐釉瓷鸡腿瓶就是典型的契丹民族酒水储存器,在辽墓出土壁画中可见契丹人背负鸡腿瓶出行的画面,证实了这是游牧民族使用的典型器具。鸡腿瓶,因器身修长、形如鸡腿而得名,也叫鸡腿坛。小口,溜肩,腹部修长,瓶身上布数道凸棱,便于捆绑,系在墙壁或者马背上。通常在贮酒时,瓶身下半截被埋于土里,既能保证器物稳定,又可保证酒的质量。

同博与你“宅”一起|茗酌•商贸

茶酒在西京地区的盛行,扩大了当时人们对饮用器具的需求,瓷器贸易空前繁荣,地方瓷窑发展迅猛。辽金元时期的大同瓷窑,以浑源窑、青瓷窑和怀仁窑为代表,工艺上主要学习定窑和磁州窑,以烧造中原器型为主,其中大同浑源窑生产的黑釉剔花器最负盛名。大同地区出土的元代瓷器以钧釉瓷最为多见。

金代酱釉剔花罐。剔花,是瓷器装饰手法之一。以黑釉剔花为例,先在器物坯体表面施釉,并剔刻出花纹,再将花纹以外多余的釉剔去,露出胎体,最后入窑烧成。器物烧成后,釉色与胎体色形成鲜明对比,花纹具有浅浮雕感,装饰效果颇佳。这件剔花瓷罐敛口,圆唇,溜肩,鼓腹,平底。口沿及内壁无釉,罐口至底部施酱釉。器身以三组双道弦纹将器表分为四部分,分别剔刻花卉纹、曲回纹、牡丹纹。整件器物以褐底衬托出洁白的纹饰,风格独特。

同博与你“宅”一起|茗酌•商贸

宋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互市来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辽宋贸易的地点,称为榷场。宋朝早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就在沿边指定地点设置榷场,由官府对双方互市进行管理和监控。宋河东路与辽大同地区的榷场设在雁门寨;而辽大同地区的榷场则设置在朔州南,但时有关闭。此时期的商贸活动以民间市易为主,对外贸易为辅,互市贸易为主,钱币交易为辅。辽国因产铜少,所铸钱币不能满足货物流通,所以很多贸易通常是以物易物。


文字、配音:刘亚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