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罰孩子是父母在發洩情緒,家長冷暴力,卻是不重視孩子心理成長


有很多家長在帶孩子的過程中,覺得沒有什麼是比陪伴孩子更艱難的時刻了。

有可能父母表示自己在白天的時候已經忙碌了一天,經歷了很多工作壓力和社會壓力之後,還需要回到家中面對親子壓力。

如若孩子沒有讓自己順心,也就是沒有呈現出那種懂事的性格出來,更是令父母們感到絕望。

所以很多家長在帶孩子的過程中覺得沒有道理可循,所以會用一些比較偏暴力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的成長。

所以有很多家庭選擇用暴力和對孩子冷戰的方式,來企圖讓孩子們朝著家長所期望的那個方向去發展。

體罰孩子是父母在發洩情緒,家長冷暴力,卻是不重視孩子心理成長


那麼這兩種教育方式真的適合中國家庭的孩子嗎?真的不適合。

在上一代人的家庭育兒觀念當中的確有體罰的痕跡存在,其實不僅是家庭,在學校當中也有教尺的影子。

那個年代的社會比較簡單,有很多科學技術還沒有像現在這麼前衛,所以孩子們在生活當中也比較單一,利用生活當中僅有的東西作為打發時間的娛樂玩具。

體罰孩子是父母在發洩情緒,家長冷暴力,卻是不重視孩子心理成長


所以他們有時候會跑到別人家裡偷黃瓜,騎著大槓自行車,帶著鄰居家的小夥伴跑到水庫裡去游泳。這些在家長眼中看起來十分調皮的娛樂,顯得天真而又危險係數極高。所以想要把這些孩子教好,很多家長不得不選擇通過暴力的打壓,來讓孩子們聽從家長安全意識方面的教育。

但是,現在的孩子面對體罰又有什麼理由呢?大半原因是孩子太調皮了,不願意聽從父母的意見。比如說:家長讓孩子寫作業,他們偏不。也意識不到家長語氣當中火冒三丈的情緒,依然任意妄為,這樣惡劣的態度在家長的眼中看來是不得不打的一種選擇。

體罰孩子是父母在發洩情緒,家長冷暴力,卻是不重視孩子心理成長


孩子們面對父母衝動之下的壞情緒,他們真的有能力分辨出事實真相的能力嗎?

不一定!因為現在有很多機會能夠激發孩子們自由表達的機會,所以現在的孩子不僅能延會到,而且自主意識比較強,當父母與自己發生情緒碰撞之後,父母秉持一種說辭時,孩子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而這種與家長意見相反的說辭,在大人們眼中看來是挑戰家長權威的一種做法。

體罰孩子是父母在發洩情緒,家長冷暴力,卻是不重視孩子心理成長


第一則:“體罰孩子”

於是那些脾氣暴躁又不懂得控制的家長,很容易在負面情緒的引導之下,動手體罰孩子。

所以,說那些依舊選擇體罰孩子的家長們,其實並不是在懲罰自己的孩子犯了錯誤,他們實際上更像是在發洩自己無法控制的壞情緒。

然而當孩子面對家長們無法控制的負面情緒時,他們也許會心生膽怯,緊接著如果控制不當,會面臨體罰時,孩子們內心的負面陰影也會逐漸加強,這時候孩子不僅需要面臨身體上的疼痛感,還需要應對心理上的不平衡感。

體罰孩子是父母在發洩情緒,家長冷暴力,卻是不重視孩子心理成長


所以說現在的體罰對於孩子而言,也許是心靈上的一種摧毀。

過去的孩子在科技力量比較薄弱的時候,可以跑到更遠的地方,去釋放自己內心對自由的嚮往,想去哪裡,騎著大槓自行車就去了,還可以一邊騎著車一邊隨風飛翔的唱著歌,那種自我追逐,其實也是一種釋放。

可是現在的孩子呢,他們還敢出去嗎?在沒有獲得家長的允許之下,除了上學和去培訓班他們還有哪裡可以自由前往呢?畢竟外面到處都充滿了家長口中所說的危險。

所以除了學校之外,孩子們最多停留的地方還只是家庭,但是在這裡,如果他們繼續面對控制不了情緒的爸爸媽媽們或者是經常選擇體罰孩子的家長們,那應該是對孩子的一種壓抑吧。

體罰孩子是父母在發洩情緒,家長冷暴力,卻是不重視孩子心理成長


第二則:"冷暴力"

關於"冷暴力"這三個字其實有很多種解釋,但無非都偏向於拒絕情感輸出,用冷漠的態度對待這一類含義。而在當下社會當中,80後、90後父母更是冷暴力大軍。

一般情況下孩子想去找爸爸訴說心事或者是尋求幫忙,這時候爸爸突然來了一句,你可以去找媽媽或者去找其他人都可以,不要來打擾我。其實有很多老年人並不理解,年輕子女在帶孩子過程中,為什麼會選擇將親子之間的距離不斷拉開,難道這樣會有利於家庭的幸福感嗎?

體罰孩子是父母在發洩情緒,家長冷暴力,卻是不重視孩子心理成長


還有一種批評教育,也比較偏向於冷暴力的態度。就比如:有些家長會在孩子沒有取得理想成績之後,會拿其他家孩子的成績和榮譽進行對比,在結果上打壓孩子的自信心。

其實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長期處於一種被批評被輕視的環境中,很有可能會造成他們內心比較自卑敏感的性格。所以有很多育兒專家都在不斷鼓勵家長們,可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多多激勵孩子的成長,當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或生活其他方面遇到難題的時候,家長也應該進行積極方面的引導,而不是隻重視孩子在某一領域取得的榮譽和成績,家長也應該重視孩子的心理成長。

體罰孩子是父母在發洩情緒,家長冷暴力,卻是不重視孩子心理成長


黃磊曾經在電視節目中也說過這樣一句話:"當孩子來到家長身邊的時候,你會發現有時候並不是父母在教孩,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反而是孩子來臨之後再慢慢教會大人們一些道理"。

的確,有些事情是在有了孩子之後才被發現的。所以大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即便會感覺過程已經很累了,但是也應該注意孩子們的心理想法和需求,如果僅僅用一些極端且暴力的方式來育兒,很有可能會激發親子之間的矛盾,影響家庭的幸福感。

體罰孩子是父母在發洩情緒,家長冷暴力,卻是不重視孩子心理成長


小結:

有人會說:"那該用什麼方法來杜絕以上兩種極端情況的出現呢"?想必每個人的家庭都有自己的規律和節奏,應該結合自己的生活去想出合理的計劃來避免負面事件的產生。所以,作為家長的大家,應該給予孩子成長更多的耐心和容忍度,並且應該鼓勵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長,去完成那些未知的事情,而不是手拿棍棒,撅個屁股把門關上,拒絕孩子的靠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