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孔融而不杀祢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子梦奇谈


首先我们必须指出祢、孔融虽然都被曹操直接或者间接所杀害,但是情况和原因都是决然不同的。

曹操其实并不是一个听不进去意见或者听不得反调的人。他十分清楚多听不同意见对自己有好处。早在建安10年(公元205年)他就颁布了《求直言令》,而且他还在征伐乌丸之后重赏了当时反对出兵的大臣。历史上曹操是能够区分哪些是正当建议哪些是恶意唱反调的。对于那些只是个别跳梁小丑故意胡乱谩骂的曹操未必直接杀掉。

祢衡就是这个情况。祢衡字正平,平原郡般县人。《三国志》记载他“少有才辩”是一个有才华的士人,不过他身上有一个当时很多才子都有的通病,就是恃才傲物、目中无人。这导致了在当时祢衡求职四处碰壁,也只有孔融能够深爱他的才华,多次向曹操举荐。

可是不想这祢衡并看不上曹操,不仅不肯见曹操,还在背后大放厥词,谩骂讥讽。曹操见他狂傲便下令让他击鼓,借机侮辱一下祢衡。祢衡到时真的从命,据记载当时场面“声节悲壮,听着莫不慷慨”。可令众人意想不到的是,正在此时,祢衡居然一件件脱下自己的衣服,知道一丝不挂,边脱便对曹操叱骂不止,这场面过于不堪,导致所有人都下不来台。

后来孔融又替祢衡求情,并说服祢衡去见曹操。曹操很给面子,一直吩咐门房准备迎候,可是从早等到晚上祢衡才姗姗来迟,不仅没有为迟到致歉,反而身穿单衣手持木棒,坐在曹操门前破口大骂。即使是这样恶劣曹操顾忌他名士的身份也没有杀他,而是敬而远之将他送到了刘表帐下以观后效。可是这祢衡继续狂傲不羁,整日狂犬吠日,终于惹得刘表部下黄祖的不快,将他斩杀。

可以说,祢衡的死完全是由于他狂傲的性格咎由自取,这样的狂士即使是刘备、孙权、诸葛亮也不会容忍。可就是因为他骂过曹操,后人觉得祢衡有傲骨,就把他的死归咎于曹操,这是很不公平的。

但是孔融的情况就和祢衡有所不同。因为和祢衡的关系,史书常常将祢衡和孔融划归到一类。事实上孔融一案某种程度上确实收到了祢衡的牵连。《三国志-孔融传》记载,曹操杀孔融的时候就被揭发,曾经和祢衡互相吹捧,一个是仲尼不死,一个是颜回复生。

但是和祢衡相比,孔融不仅有才学和名气,更是孔子的二十世孙。而且孔融得罪曹操得罪的更彻底。

早在建安二年,袁术称帝时,曹操想借机除掉和袁术关系亲密的太尉杨彪,孔融听说之后,就借用《周书》中的典故讥讽曹操,后来曹操没有杀杨彪,却记下了孔融。

孔融不仅是多次对曹操个人冷嘲热讽,真正导致他被杀的是他对曹操的政治纲领表示反对。在官渡之战时,孔融在许昌四处散播袁绍不可战胜的言论,并与袁绍又多次信件往来。曹操在当时为了稳定人心,在战争结束后当众烧毁了这些信件。但心里已经在找机会除掉孔融。

在建安13年,曹操任命郗虑担任御史大夫,此人一向与孔融不合,更是对曹操的意图心领神会。很快他就找到了孔融曾扬言“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的谋反罪证,曹操更是在布告上写道:孔融违天反道,败坏伦理,虽肆市朝,有恨其晚。


易燃文史


有两个原因

其一,祢衡是著名批评家,算是名仕,他说你不好你就杀,那是你心虚。孔融自己抛出父母无恩论,触犯的是众怒,杀了没人说闲话。

还有个原因,祢衡是个浪人,不代表任何势力。孔融是郡守,有地有粮。体制内的人要管住自己的嘴。





文章是自己的好


孔融和祢衡同样是言论不当,同样处处跟曹操唱反调,为什么曹操杀孔融而放祢衡?这正是曹操的高明之处,一抓一放既体现了容人的雅量,又体现了政治家的霹雳手段;既安抚了天下文人,又震慑了反对势力。


1、祢衡无职无权无政治地位,虽然很有名气,很能喷,但说穿到底,他也就是一个著名的喷子,除了那些酸腐文人,谁也不把他当一回事,形成不了社会舆论;孔融不一样,他是世家士族的代表,又在体制内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他的言论代表着政治倾向,很容易引起社会上尤其是世族势力的共鸣,形成政治舆论,这是曹操不能容忍的;

2、祢衡既然是社会人士,能不杀就不杀,杀了他堵不住天下悠悠众口,反而落下杀贤的臭名,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孔融身份地位不一样,他是旧势力的代表,又在体制内,他的观点很容易形成反对思想,后果很严重,必须杀一儆百,震慑旧势力;


3、当然孔融不好杀,毕竟他是世家子弟,仅凭他发表讲话公开支持刘备,反对曹操,就以谋反定他死罪,显得曹操不能容物。但曹操手段毕竟高明,很快派人收集到孔融两大不孝的言论。一个是不尊重先哲,孔融曾和祢衡互相吹嘘,祢衡赞孔融“仲尼不死”,孔融则赞祢衡“颜回复生”。二是不尊孝道,闹饥荒的时候,孔融对别人说“如果父亲不好,宁肯把东西让给别人吃,让父亲饿死”;孔融还说,母亲和儿子没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双方就毫无关系了。这下好了,不忠不孝两大罪名凑齐了,孔融必死无疑。汉朝主张以孝道治理天下,曹操以不孝的罪名强加于孔融,表明自己遵循孝道,为了维护汉室统治,孔融非杀不可,让人无法可说。


曹操杀了孔融以后,成功震慑了世族旧势力,朝堂上再也没有反对的声音,曹操总算可以放心去攻打刘备了。

PS:补充题主的小问题:祢衡和杨修明显不是一类人,一个是社会上有名的愤青、喷子,所有看不惯的事情都要喷一喷;一个是体制内的心机婊,喜欢揣摩领导心思,卖弄才华。但最终两人的下场都一样,祸从口出,死于非命。


湘野狂客


曹操有容人之量,也有杀人之心,但总的来说,曹操的肚量还是很大的,这点他比他儿子曹丕强得太多了。曹操敬重名士,但是也杀过名士,他杀过一个最有名的名士就是孔融。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孔融其实也没做过什么很过分的事情,虽然讽刺过曹操,但是比起他的好友祢衡裸衣骂曹操,把曹操手下通通骂了个遍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然而曹操偏偏没有为难祢衡,只是祸水东移,把祢衡送去了刘表那里,但是对孔融曹操就没那么客气了,以不孝的罪名杀了孔融。

曹操不杀祢衡,是担心背上擅杀名士的罪名,但是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而且名气也比祢衡要大,杀了孔融岂不是更会背上杀名士的罪名,可是为何曹操杀一放一?背后的原因其实一点也不复杂。

第一,两人身份不同,祢衡只是个名士和一介狂生而已,在朝廷没有职务,朝野没有声望,骂了曹操也就骂了,杀了他曹操白担个擅杀名士的恶名,不杀祢衡还能得个大度善待名士的美名。孔融不同,一方面他是孔子后裔,最重要的是他还是朝廷重臣,在朝野有声望。孔融被杀于208年9月,而在3个月前,曹操刚刚恢复丞相制度自己出任丞相。朝野上下对此看法不一,反对的也不少,杀了处处讥讽自己和自己作对的孔融,可以极大的震慑反对他的人。

第二,当时正是曹操南下荆州讨伐刘备和刘表的关键时刻,刘备和孔融关系很好:孔融为北海相时被黄巾军的管亥所围,是刘备出兵帮他解的围,其后刘备上表推荐兼领青州刺史。而孔融也视皇叔刘备为汉室的希望,曹操南下荆州,孔融就表示反对,在此关键时刻杀了孔融,至少朝中就少了反对之声。

第三,直接的原因就是孔融此人也确实有点讨厌,讥讽曹操不说,还一次次跟曹操作对:阻止了曹操加害杨彪是一回,反对曹操禁酒令又是一回,而且自恃名士,对曹操态度傲慢,一次两次曹操能忍受,次次都如此,曹操实在受不了,干脆杀了。

第四,杀祢衡没有合适的理由,杀孔融有理由。仅仅因为人家骂你,你就杀了人家,理由说不过去。孔融不同,怎么说呢,虽然他是孔子后裔,但是孔融此人常常会说些出格的话,比如他和祢衡两人就互相吹捧:祢衡说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说祢衡是''颜回复生'',这两人脸皮有点厚,被曹操抓住了一个把柄说孔融”不尊重先哲“;在闹饥荒的时候,孔融曾说,''如果父亲不好,宁肯把东西让给别人吃,让父亲饿死'';孔融还认为“母亲和儿子没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双方就毫无关系了”。这些话放在当时实在是有点叛经离道,现成的第二个把柄”不尊孝道''送到了曹操的手中。要知道,在古代,这两个罪名是很严重的,曹操借此杀人立威,旁人还真说不出什么。

曹操很聪明,以孝道入手杀了孔融,但是孔融虽有不是,但是罪不至死,而且曹操杀孔融从长远来看实在是有点得不偿失,毕竟孔融是孔子后裔,是天下读书人的表率,杀了孔融其实对曹操的“唯才是举”和求贤令是一个打击。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后来司马氏代魏,士族和士大夫反对声音很小,也未尝没有曹操杀孔融的原因在里面。


欢乐颂欢乐GO


先说一下孔融

说到孔融,人人都知道他小时候让梨的故事。后来我看了历史才知道,他原来是这个样子的。仗着自己是孔子的二十氏孙,看不起曹操。因为曹操是太监的养孙,他爸爸曹嵩靠着卖官当上的太尉。这样的身世在孔融看来就是“贱民”自己是“高等公民”。

你这么看不上曹操,可以不当他的官儿呀。当了曹操的官,吃着他的俸禄,天天的骂着人家,随时随地的损着人家。时不时地就要显示一下你的境界高,曹操的境界低,就好像自己多正义似的。

你就直接说看不起曹操就好了,不要扯什么曹操要篡位。曹操是太监的养孙,也不一定就成不了才。他爸爸卖官,跟他没有关系。他就是凭自己的本事上位的。啥也别说了,你要有曹操一半儿的能耐还至于犯这气迷心?

曹操灭了袁绍以后,进了邺城,曹丕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讽刺他:“当年武王伐纣成功以后,把妲己给了周公。”曹操一时没明白。就问:“典故在哪里?”孔融说:“以今度古,想当然耳。”曹操这才知道孔融是在怼自己。

怼曹操别的,我就不说什么了。你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说袁绍是不可战胜的。怎么能在要打仗的时候说敌人不可战胜呢?还有父亲母亲对孩子没有感情这种话是你说的吧?我才知道,原来当初你是牙疼才不吃梨的呀。

再说一下祢衡

说到祢衡,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不一定是诸葛亮,但最找死的人却一定是祢衡。不可否认,祢衡确实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名传天下,曹操、刘表都不愿动手杀他。

如果说,祢衡是类似管宁那种,淡泊名利的隐士高人,或许还能得到各路诸侯的敬重,关键是,祢衡也热衷于功名利禄,怀揣介绍自己的名片跑到许昌去了。

但他实在是太狂妄了,昔年高阳酒徒郦食其遭到刘邦的轻慢,都能按捺住自己的脾气,让刘邦见识到自己的才华,得到重用。

可祢衡无论到了谁的手底下,都恨不得别人把他当亲爹一样对待,不能有任何不敬,甚至你没得罪他,都会遭到他的侮辱。

他管好友孔融、杨修叫自己的大儿、小儿,无论和谁都处不好关系。

最后死在黄祖这个武夫手里,才闭上了那一张嘴!

为什么曹操不杀祢衡呢

曹操这个人,老谋深算,他要既杀祢衡,又不担害贤之名,不让自己招贤纳士的大计因之受半点损害。经过几番唇枪舌剑的交锋,曹操知道祢衡这种人肯定会被达官显贵所嫉恨,所以他便派祢衡出使刘表,企图以刘表无谋无量杀死祢衡,使自己毫无损失地解除心头之恨。刘表竟然识破了曹操的如意算盘,竟然也容忍了祢衡的讥讽,但他令祢衡去见黄祖,将祢衡放到黄祖的刀下。不过曹操也没有失算,不管将祢衡转置谁的刀下杀戮,都应该说没有出曹操的谋算。并且,刘表这个“二传”更有利于曹操,它似乎淡化了曹操的谋算,似乎减轻了曹操杀害祢衡的罪责。


心有明叔一点通


首先孔融是孔子后人,文学地位极高。而且别忘了,孔融曾任北海太守,也是当初18路诸侯讨董卓的一员,政治影响力也不低。与其留下他不断批评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同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还不如快刀斩乱麻直接杀掉。

而祢衡只是一个有点才华的文士罢了,如果杀掉他会给别人自己很小肚鸡肠的感觉。

但曹操又很讨厌他,所以曹操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把他送给了荆州刺吏刘表。

但刘表和他相处了一段时问后也很感觉这个人很讨,简直就是一个杠精。所以又把他送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黄祖那样的武将可不给你讲这么多,不久祢衡便因为与黄祖发生口角被杀。这个杠精为自己的那张怼天怼地的嘴付出了代价。

杨修和祢衡显然不是一类人。杨修只是心中充满了小骄傲,时不时显摆一下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会给他人难堪,也不会觉得谁都不如自已。




凯读历史


想要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就要先看看孔融和祢衡到底是什么人?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少有才名。成年后为北海相,后被袁谭攻灭,被朝廷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 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记住这一性格就是孔融招致s身之祸的根由!

孔融在曹操进攻邺城屠杀邺城居民,袁绍家的妇人女子多被掳掠。曹操的儿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不明白,后来问孔融这出于何经何典。孔融答说:“按现在的事情量一量,想当然而已。”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讨乌桓,孔融又讥笑他说:“大将军(曹操)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当时,饥荒战乱,曹操上表请禁酒,孔融多次写信给曹操,认为不要禁酒,而且言词之中多为傲慢无礼。

这些只是导火索真正让曹操起杀心的是孔融言辞抨击曹操有篡逆之心,使得曹操懂了s机,一旦涉及到政治就不是容不容人的问题,而是立场问题。曹操不可能容忍一个政敌,扰乱自己的政治前景。曹操既积满了一肚子的怨恨,加上郗虑的诬陷,曹操于是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不忠不孝”等罪名,于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将孔融处s,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五六岁。 

说完孔融咱们再说祢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德州临邑德平镇)人。个性恃才傲物.和孔融交好。曹操恐落下害贤之名所以就把他遣送给了刘表,祢衡对刘表也很轻慢,刘表又把他送去给江夏太守黄祖,最后因为和黄祖言语冲突而被杀,时年二十六岁。      孔融与祢衡乃是忘年之交。孔融爱惜祢衡之才学,举荐给朝廷(说白了就是举荐给曹操)祢衡这个人怎么说呢?以在下观之是空有其名,与治国安邦并无太大才能。说白了就是一介腐儒,空谈孔孟之道。就是我经常所说的有其名并无其才。因为三国乃是乱世,想治天下必有王佐之才或有卫霍之将才,而祢衡这两样都不占,但是他却有着儒生的酸劲儿和狂傲。张口之乎者也,骂人不带脏字。似此之人于国家大事百无一用,曹操一眼就看出来了,所以只当是消遣任由祢衡胡闹。S他不但落下害贤之名,而且还会被讥讽不能容物。所以曹操绝不会让此人S在自己手里。临行前曹操对众文武说道:“一介狂生,持才傲物,我不杀他,必死于他人之手!”所以把他打发到荆州刘表那里去啦。结果被刘表部将黄祖所s。

之所以曹操能容得祢衡而s孔融盖其原因。虽都负有盛名,祢衡虽狂傲,只是一酸儒而已于国家于曹操并无直接损害,故而能容忍。反观孔融身居要职,言辞行动直接影响朝局,于曹操来讲直接触动其心脉。稍有不慎必生事端,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除之而后快!究其缘由就是祢衡虽狂,但对曹操无半点利害所以得生,孔融虽贤,却触动曹操心脉所以必s曹操虽有容人之量,但千万不要动曹操的奶酪!





老孙历史讲评


曹操杀孔融,此心由来已久,因为孔融处处与曹操作对,曹操对他已经忍耐了很久,而祢衡骂曹操,只是一时之事,曹操念他年轻气盛,就没有计较过他


Gjfwxws123


说明孔融的影响力比他强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