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你老家上坟还烧香烧纸放鞭炮吗?

穆马


以前上坟就是烧纸烧香放鞭炮。现在不让放鞭炮了,也不烧香,就烧纸摆贡品。估计以后因为防火防止污染连纸钱也不能烧了,摆贡品和鲜花祭奠。





依林


我家山东农村的,我从小便跟着父亲去上坟。我们这上坟各家不太相同。有烧香烧纸钱放鞭炮的的,但很少。也有只烧香烧纸的或只烧纸钱放鞭炮的,更多是只烧纸钱的,我家就属于最后一种。

那时上坟,父亲总是用一个方穿盘,放上馒头和菜四盘,放上筷子,带上一瓶水酒,当然更少不了打开了的黄裱纸钱,带我去上坟。路上总给我讲一些先辈们的往事,庄重而神圣。

如今,父亲也走了近十年了,我们这边也不允许烧纸钱了,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对先人的追思之情永远不变。

先辈们,您们在天堂安好!





无剑的剑客


我老家在农村,是偏远山村,上坟依然烧纸放鞭炮,点蜡烛,只不过为防火,蜡烛变成了发光二极管。老家很多人搬到城镇了,留下来的人也不再用木柴生活做饭,改用天然气。这使得现在的山林树木越来越多,各种动物也越来越多。坟前烧纸点烛很容易引发火灾,这会让人们上坟时更加小心,居住城里的人们,每逢祭祖节日仍然不远千里回家上坟,小编觉得这是古时候孝悌忠信良好品质传承不灭的良好现象,应当发扬,不应杜绝。


捕屏捉影


我的老家在辽宁省一个县城,现在很少见到放鞭炮的,烧纸还很常见。可我们要文明祭祀,可以送些鲜花以表对亲人的悼念!


国峰影视工作室


每年的清明节,我老家那边就会准备印的纸钱,带上香和爆竹,去上坟。那边上坟基本上是男人,很是女人去。


近观先生


老家在广西北海。在那里,清明节祭祖是比较隆重的,身在异地,虽然我很多年没去参加过这种祭祖活动,但家乡父老同族每年清明都会对祖先进行一番隆重祭拜。

清明节开始后,就是说四月四日或五日开始后,一般会有两个星期的期限,此间任何一天都可以举行祭祖。当然一般是周末了,族人约好同一天,有人买烧猪,有人烧鹅、或其他各类食品、糕点,还要准备香、纸钱,鞭炮,各种现实中存在的奢侈品的纸版,诸如纸车、纸首饰、甚至纸房子啦什么的,族人都会准备好,然后参加祭祖的人就开车出发,到了祖先的坟地,先是由年轻力壮者对坟头进行一些整修,然后摆上各种祭品跪拜祈祷,期间族人领头者(一般是比较有威望的人,类似于族长吧,只是没有正式的族长名分)会逐一吆喝大家进行相关的拜祭,特别那些小盆友,必定会被一一点名要求作出虔诚举动的。大概这样,大人就会心安了,想着虔诚祭拜过祖先的小盆友会被祖先眷顾的。拜完之后,开始烧香,烧各种带去的纸具,然后,还要烧一封长长的没有大炮收尾的鞭炮。

每次祭祖,最欢喜的是小盆友们。大家可以一路嬉闹打斗,还有糕点及各种好吃的,而且无论如何折腾,那一天,大人都不会责怪。

好多好多年前,祖先的坟地周围都是荒坡野岭,野草丛生,树木成片。现在的话,至少十年前吧,我去过一次,发现坟地周围都变成菜地了。

老家的这种祭祖活动应该和广东的差不多。香港的祭祖习俗也大同小异。

反观夫家的,浙江绍兴,清明节比较冷清。只是很简单的上山整坟祭拜一下,连鞭炮都不放。


乾棠


我老家沂蒙老区农村,村子里有个公墓哪叫公林,每个姓氏家族一片。清明上坟依然烧香烧纸放鞭炮。

清明很早家族一起带上铁锨小铁推车和鞭炮香火。去上坟添土,主要切一个又大又方带草根的土坟头,放在自家父辈亲人的坟头上。然添土烧香 磕头。

我的父亲去逝十五年了,我很思念我的父亲,今晚7:43火车我从威海回去给我父亲上坟。我写了好多思念父亲的文章。附上《我的父亲》一文。

             我的父亲

               

就在我部队转业的第六年,二零零五年八月初二,我的父亲叫刘玉臣,一位慈善朴实的沂蒙农民。他走了,他走了,他刚过完七十一周岁生日不久,他永远的走了……   

我的父亲有三个哥哥和三个姐姐,兄妹七人。父亲很小的时候爷爷就去逝了,奶奶和伯父把父亲养大,父亲和大伯三伯都是木匠,父亲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能工巧匠,做工精细榫卯严丝合缝,不差分毫。

父亲干起活来干净利落,一会站起,一会又蹲下,一会拿刨子,一会拿尺子,右耳朵上始终夹着一支削头的红铅笔。父亲靠刨 锺,锯,凿,锛等这些工具养育了我们兄妹五人。

记得我上初中时放学回家时常帮父亲刷漆,就是谁家女儿出嫁都让我父亲去他家打家俱,菜厨,八仙桌子,柜子,椅子等等,做好了我就帮着刷五颜六色的油漆,顺便和父亲一起在人家吃顿好吃的,那是我最高兴的事。

父亲一般都是在人家干十天半月,那时一天一元钱。在那个饥饿贫穷的年代,大家都穷我家更贫穷。我清楚的记得到了我交学费的时候,老师催交了好几遍,我还是不敢告诉父亲,直到最后时间不交不行了。

我告诉父亲,父亲说没事你放心,那天其实家里也没有钱。父亲急促走到村里朱自朱家,问朱自朱你有钱吗?孩子交学费急用,朱自朱急忙摆手说:四叔你问我借钱,我没钱!我没钱!,父亲很难过的说不是,是我给你干的那十三天活工钱……。

虽然家境贫寒,但是父亲在谁家干活从不偷懒,十天干完的活一般都提前两天完成。勤劳善良朴实憨厚是父亲一贯的品德,村子盖新房上梁子都少不了我的父亲,上完梁后接着做门窗。

我印象最深刻就是,每年农忙之后和农忙之前,各个生产队队长都请父亲去维修农俱。杈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我们村有八个生产队,那时我最开心的时候,放学背着书包去找我父亲,生产队里都派一个专人负责给我父亲做饭,我就跟着父亲蹭碗饱饭好吃,一般有炒菜和锅饼,在家地瓜干子煎饼也吃不饱。      

有一次我大约八九岁光景,放学回到家看到父亲伤心流泪,我了解之后家里小猪刚喂时间不长死了,我暗暗地高兴可有猪肉吃了。七十年代只有过年才吃上顿猪肉饺子,有时真的过年也不一定能吃上。

父亲让我帮忙,我端着盆子拿着菜刀,父亲提着死猪到柳清河里扒,全扒完了天漆黑,父亲没逮住整个猪身子掉河里去,父亲急忙下水里捞,捞了半天没捞上来,父亲十分伤心气的把猪头用猛力扔到河里去了。那一夜父亲心疼的一夜没睡觉,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父亲又去河里找回了,全家人美餐了好几天。      

寒暑假时,我经常帮父亲拉大锯,父亲用墨斗在圆木上放好黑线,我和我哥把圆木解开一页页的木板,我喜欢带温度的木屑香的味道,每年腊八节过后父亲都买一棵柳树,截成多节这样解开,到集市上当切菜板卖,卖些钱补贴家用。

到夏季麦黄时节,父亲还经常做些镰刀把有时也做扁担,父亲什么都会做,小推车,地排车,耩子等农具,从小我很崇拜我的父亲,从不用图纸,一根拐尺尺寸都装在脑子里。还做过一个手动卷烟机,放上纸和烟沫,抹上胶水轻轻一转一支香烟就卷好了。

那个年代虽然贫穷,一家人其乐融融,父亲人缘好一到晚上,母亲在煤油灯下缝补衣裳,父亲和大人们拉家常,有时拉到很晚,村子里的人才离开。我永远忘不了是那年那月那个春节,父亲把过年该买的年货买完,分给我和兄妹每人一毛一分押岁钱。     

那年我高考复习一年还是落榜了,父亲安慰我没事,男子汉干什么都一样。要不像你哥一样去当兵,九零年我参军,经过自已努力考上了军校。    

父亲一生勤劳善良纯朴平凡,用一双粗糙能工巧匠的双手养育我们兄妹五人成人。父亲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眼前浮现,父亲走的时候,我特意从父亲的烟袋上取下一枚宽永通宝的铜钱,至今挂在身上。

每每看到就想起父亲一生的谆谆教诲,做人诚实善良勤奋努力。他的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的沂蒙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向前。

您的儿子刘永写于二零一八腊月十二日。

感谢各位老师阅读。你认为我写的可以话请您点个赞。谢谢。







刘永picc1


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祖坟就在村边上,虽然现在村里居住的人越来越少,但每逢清明节,我们后辈子孙还是要回村里祭祖、烧纸的。炮就不放了吧!


易智学易


我们老家是带好纸钱和香,不放鞭炮,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去拜祭,一般是在清明前去。


迷路的猫猫


香不烧了,鞭炮也很少放,除非有新丧埋新坟放一些,但是清明上坟黄表纸还是烧一些的,民俗在人们心里还是根深蒂固的,据说烧纸亦是给故去的亲人送银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