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可能先後與數十種病毒接觸變異,隨後在全球範圍爆發

一項新的研究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在引起大流行性疾病之前,可能已在人群之前傳播了數年甚至數十年,最終才變異成一種能夠引起大流行並致病的病毒。

新冠病毒可能先後與數十種病毒接觸變異,隨後在全球範圍爆發

▲一項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有可能在人群間傳播了數年甚至數十年,最終變異引起流行

冠狀病毒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家族,世界各地的動物和人類身上都十分常見。冠狀病毒常有四種形式,第一種能夠引起普通的感冒,其餘三種能引起更嚴重的疾病,諸如新冠肺炎(COVID-19)。在貓、狗、蝙蝠甚至爬行動物等傳播鏈中還有更多其他的病毒類型。

新冠病毒可能先後與數十種病毒接觸變異,隨後在全球範圍爆發

▲美國因新冠肺炎死亡人數隨日期的變化

斯克利普斯學院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追蹤了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化過程,關於病毒的起源他們提出了兩個可能的觀點,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上。

第一是新型冠狀病毒在動物間相互傳播時逐漸進化出一種刺突蛋白,使其能夠感染人類,最終從動物身上感染人類,並引起流行。

自中國武漢報道了第一批新冠肺炎病例以來,由於最初的病例都與當地的海鮮市場有關,科學家們和流行病學家就開始從動物身上追溯新冠病毒的起源。目標動物包括蛇、蝙蝠和穿山甲等。

新冠病毒可能先後與數十種病毒接觸變異,隨後在全球範圍爆發

▲示意圖顯示了在蝙蝠、穿山甲和人類中發現的各種冠狀病毒基因組的比較

該國際科學家研究團隊分析了新冠病毒的遺傳學特徵,他們發現,新冠病毒很可能來源於蝙蝠,因為蝙蝠廣泛攜帶該種致病病毒。

第二是他們的數據還顯示人類可能長期以來一直攜帶一種無害病毒,經過人群間數年甚至數十年的相互傳播,這種病毒最終變異為致病性病毒。

從理論上講,新冠病毒有可能像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病毒一樣,最初多次從動物身上感染到人類,導致單次感染或小範圍感染。經過多年的反覆傳播,病毒最終變異出能夠引起大流行疾病的刺突蛋白。

新冠病毒可能先後與數十種病毒接觸變異,隨後在全球範圍爆發

▲美國各州的新冠肺炎感染人數與死亡人數圖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主任弗朗西斯·柯林斯博士說,這項研究的結果無疑打破了新型冠狀病毒是由實驗室製造的謠言。無論哪種觀點,都說明新型冠狀病毒來源於自然。

柯林斯博士說,新冠病毒很有可能經過數年甚至數十年的逐漸進化,最終獲得了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能力,並能引起嚴重的疾病。

(銀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