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聚集效應與大困鹿山的經濟地理價值


茶界的全產業鏈,更多關注的是個體廠商關於時間的迂迴生產與上下游空間佈局,而對眾多茶商因扎推發展帶來的產業聚集——中國茶的經濟地理佈局的關注遠遠不夠。本文將以大困鹿山的經濟地理價值之打造,來闡述地理聚集型產業鏈的邏輯路徑。

大產業鏈=眾多廠商地理聚集型產業鏈+單一廠商全產業鏈(迂迴生產時間鏈+上下游空間佈局)。也就是,眾多廠商在地理空間的理性選擇,帶來了地理聚集型產業鏈;單一廠商的時空佈局理性選擇,帶來了全產業鏈。

產業聚集效應與大困鹿山的經濟地理價值


一、茶界大產業鏈的真相

為時半年,白馬非馬終於將茶產業鏈理清楚了。

從決定梳理“大名山”的產業邏輯開始,我就想理清茶行業的大產業鏈究竟是什麼,真的只是業界通常說的全產業鏈嗎?

在為“大困鹿山”茶區賦魂的時候,我提出了產業聚集效應與大困鹿山的經濟地理價值。從茶產業的地理空間聚集出發,思考大產業鏈:從產茶山區的聚集效應——大名山,延伸到茶產業在節點城市的聚集——茶葉之都。於是我得出了,關於茶產業的地理空間佈局模型:中國茶聚集型產業鏈——從“大名山”到“茶葉之都”,以解釋茶葉廠商扎堆發展的現象。

中國茶產業發展,其實是對時間與空間的經營,大產業鏈是建立在時間與空間的佈局上的。聚集型產業鏈,解釋了眾多廠商的地理空間扎堆佈局行為。

產業聚集效應與大困鹿山的經濟地理價值


我接下來思考,單個廠商作為經濟人關於時空佈局的理性選擇行為。我用經濟學的經典理論——迂迴生產,來解釋茶界資本化生產的路徑。迂迴生產是廠商經營茶葉關於時間預期收益的投資,其構成了單個廠商在茶產業上的時間佈局。這一時間佈局,由原料、初制、精製、倉儲、渠道、文化六大迂迴生產價值構成,其最終落實到茶企茶商關於產業鏈上下游的空間佈局,也就是“迂迴生產時間鏈+上下游空間佈局”等於全產業鏈。

全產業鏈與地理聚集型產業鏈的最大區別是,前者是單個廠商的時空觀,後者是眾多廠商在地理空間的理性選擇——集體扎推。全產業鏈注重廠商在細分領域的比較優勢,而地理聚集產業鏈注重因聚集帶來的規模收益遞增效益。比較優勢+規模收益遞增,就是廠商決勝大產業鏈的核武器!

產業聚集效應與大困鹿山的經濟地理價值


二、大名山茶區的出現是產業聚集的結果

普洱茶的發展,已經由比較優勢競爭階段,進入了規模優勢競爭階段,這就是大冰島、大班章等大茶區熱出現的時代背景。

比較優勢玩的是細分領域局部優勢,規模優勢是靠大產業鏈聚集帶來的整體領先優勢。因此,大名山茶區的出現是產業聚集的結果。如果沒有普洱茶的製造環節集中於勐海,勐海也就不會產生大茶企扎堆現象。大企業是產業效率的產物,其往往誕生於產業聚集之地。勐海這個普洱茶製造之都,因產業聚集而顯得產業效率極高,從而成為大茶企誕生的溫床。全省有名氣的茶企,必到勐海建廠,就是想享受產業聚集帶來的規模效應。

解讀大名山茶區現象與趨勢,要從產業效率、產業聚集與經濟地理的角度來解讀。如同中國的經濟地理佈局,已經進入了區域大城市與城市群驅動階段。雲南的茶山經濟地理佈局,是由大名山驅動。

產業聚集效應與大困鹿山的經濟地理價值


目前已經形成的核心驅動引擎有大班章茶區與大冰島茶區,其對全省茶產業的拉動作用明顯。正在形成的區域驅動引擎有大曼松、大景邁、大邦東、大困鹿山等大茶區,其對一鄉一縣,甚至幾縣的茶產業拉動作用明顯。

請上帝喝茶工作室今年介入冰島、曼松、困鹿山,是想從茶山經濟地理的層面,探索麵向未來的開發模式。並不是瞎炒作古茶山!

用中國模式解讀雲茶產業:如同產權改革與區域競爭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大名山茶區之間的競爭,也會推動雲南茶產業狂飆突進。

大班章茶區憑什麼,看我們大冰島雄起。我們困鹿山底子這麼好,卻落後易武那麼多,不應該!於是,大困鹿山茶區的整體打造提上日程……

產業聚集效應與大困鹿山的經濟地理價值


三、困鹿山的經濟地理價值

1、大困鹿山茶區開發的核心密碼:普洱茶中茶,困鹿山外山

普洱茶中茶,困鹿山外山。這是理解大困鹿山茶區開發的核心密碼。

普洱茶中茶,是說普洱茶具有價值不斷向上拉昇的特性,故成為近二十年來風頭最勁的中國頂級名茶。名茶具有資源、資本與產業聚集效應,能形成消費升級、價值投資與產業升級的高地。這是名茶戰略帶來的最大紅利。先向名茶中心區虹吸,再以溢出效應的形式向周邊擴散,讓更多的地區與從業者享受名茶帶來的超級紅利。

許多人不瞭解中國名茶戰略驅動地方茶產業發展,孵化強勢企業品牌的底層邏輯,片面批判中國有名茶無名牌。沒有普洱茶的崛起,哪有大益的今天。離開鐵觀音的快速發展,天福八馬也不會成為強勢的終端渠道品牌。小罐茶不掐六大茶類名企與非遺傳人的尖,也不會快速高效整合供應鏈,創造商業包裝與推廣的奇蹟……

大困鹿山茶區的打造,就是要吃透“普洱茶中茶”之頂級名茶打造的核心邏輯,先用虹吸往核心區往高處打,以產生核聚變,再向周邊大茶區擴散,從而形成核心區、主體區與外圍三大綜合梯級開發體系,核心價值由核心到主體到外圍波浪式溢出。

產業聚集效應與大困鹿山的經濟地理價值


普洱是茶中之茶,困鹿山是頂級普洱茶!

困鹿山外山,是說困鹿山地處無量山南段中心位置。我們翻開地圖可以發現,無量山為雲嶺的一部分,其從北向南奔行幾百公里,頭在南澗,胸在景東,腰在景谷、鎮沅,寧洱是腿,易武是腳。困鹿山地處無量山的大腿處,位於寧洱、景谷與鎮沅三個普洱市產茶縣的交界處,也就是說困鹿山一地可影響整個無量山南段,可影響三個產茶縣。

以困鹿山為核心,周邊的知名茶山有,寧洱的板山,景谷的黃草壩與南板,鎮沅的茶山箐與老海塘,也就是困鹿山的崛起,成為頂級名山,可至少提振周邊五六座二三線名山,併成為寧洱、景谷、鎮沅三縣茶產業發展的核心引擎。故謂“困鹿山外山。

2、三山戰略與普洱市26座古茶山開發

近十多年來普洱市一直在宣傳26座古茶山,雖有效果,但與版納的古六山、新六山比,差距不是一點點。當然,產業經常是非均衡發展的,普洱名山落後於版納名山,更多是時勢造成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也跟26座茶山缺乏強有力的核心驅動引擎有關。

產業聚集效應與大困鹿山的經濟地理價值


近年來,普洱市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每個縣主推一座山,並打造茶山誠信聯盟,瀾滄縣率先推出景邁山誠信聯盟,緊接著普洱縣推普洱山,鎮沅縣推千家寨……

由一縣多山,到一縣圍繞一山進行集中打造,無疑是種進步。但我以為還不夠,普洱市的茶山開發,需要微觀的26山,中觀的一縣一山,還需要宏觀的大名山茶區戰略。現在,微觀中觀都初步可觀,但宏觀戰略缺乏。我以為,三山戰略,就是普洱市茶山開發的大名山茶區戰略、宏觀戰略。普洱市大名山茶區開發是,前看景邁山,中看困鹿山,後看老烏山,以困鹿山為中心,群山朝宗,打造景邁山與老烏山兩個大三角。

困鹿山位於普洱市的中南部,處於中老高鐵兩座重要節點城市思茅與寧洱縣城周邊,打造困鹿山,可謂中心開花,在形成無量山南段諸山朝宗的同時,可與北邊的老烏山,西南的景邁山相呼應,從而形成全市茶產業一盤棋。兩個大三角,是普洱市西南邊三縣的“綠三角”,以景邁山為中心進行整體打造,提振瀾滄、孟連與西盟三縣茶產業;普洱市的中北部,可以老烏山為核心,打造景景鎮大茶區,即景東景谷鎮沅三縣西部攜手開發,並與鄰近的臨滄市昔歸、冰島聯動,形成冰島、昔歸、老烏山之鐵三角開發格局。

產業聚集效應與大困鹿山的經濟地理價值


為什麼冰島、昔歸、老烏山可聯動開發?是由於一條即將通車的玉臨高速公路連接三地。普洱江湖,群雄逐鹿,為什麼困鹿山為天下中?是因為隨著中老高鐵的建成,滇西南將形成版納的景洪、勐臘、勐海、磨憨為開放前沿,思茅、寧洱為腹地與戰略縱深的普洱版納一體化開發格局。寧洱以前是茶馬古道的樞紐地,也是滇西南的交通中心,據說中老鐵路在寧洱設貨運站,普洱市也將普洱茶倉儲中心規劃在寧洱。大交通大物流帶來大產業聚集,寧洱縣城旁邊的困鹿山趁勢而起。困鹿山堪稱離高鐵站最近的古茶山之一。

這就是困鹿山的經濟地理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