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技能提升“自選動作”成色足

多省份出臺《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近日,遼寧、山東、河北、河南、湖南等省應急管理等部門相繼出臺《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動計劃實施方案》,部署危險化學品、化工等高危行業的安全技能提升行動。各省份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同時,出實招、下大力,根據本地產業、經濟特點,積極選取“自選動作”。

  安全技能不足成重大短板

  應急管理部安全基礎司司長裴文田指出,我國化工行業發展粗放、基礎薄弱,中小化工企業佔80%以上,專業人才嚴重不足,全國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實際控制人和主要負責人中有化工背景的只有30%左右,安全管理人員中有化工背景的不到50%。

  “長期以來,由於高危行業勞動強度大、安全風險高,對高技能人才吸引力不足等多方面原因,高危行業普通職工安全技能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成為企業安全生產的一大短板。”裴文田表示。

  2019年11月,應急管理部等5個部門聯合出臺《關於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明確從即日起至2021年底,重點在化工危險化學品等高危行業企業實施安全技能提升行動計劃,推動從業人員安全技能水平提升。

  在《實施意見》推動下,各地紛紛出臺實施方案,其中幾個化工大省都重點突出了針對危化品行業的安全培訓要求,明確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主要負責人、分管安全生產負責人必須具有化工類專業大專及以上學歷和一定實踐經驗,專職安全管理人員至少要具備中級及以上化工專業技術職稱或化工安全類註冊安全工程師資格,新招一線崗位從業人員必須具有化工職業教育背景或普通高中及以上學歷並接受危險化學品安全培訓,經考核合格後方能上崗。

  河北實行校企合作培養培訓

  河北省提出,要遴選培育3個以上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安全技能實訓基地和3個以上特種作業人員實操考試示範基地,3所以上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示範職業院校,5家以上安全生產產教融合型企業;要開展企業在崗員工安全技能提升培訓,覆蓋全體從業人員,每年培訓不得低於20學時;要建立健全師帶徒制度,經培訓合格的新上崗員工,應當在具有3年以上崗位工作經歷的職工帶領下進行實習,其中煤礦、非煤礦山井下作業人員和金屬冶煉等生產單位的崗位操作人員師傅帶徒弟需實習滿4個月。

  同時,各培訓機構要建立培訓計時錄像和實名認證簽到系統;加強考試機構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科研機構、企業參與安全生產實操考試設備的研發,改造升級現有實操考核設備,取消以問答代替實際操作的考試方式;強化安全培訓教師隊伍建設,注重從具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一線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中選聘教師。

  遼寧各地區至少遴選1個示範基地

  遼寧省提出,將遴選公佈一批安全技能提升培訓能力和意願較強的示範院校,引導高危行業安全技能供給,開展化工危險化學品產業工人培養試點。每個地區至少遴選1個示範基地,該省合計遴選14~20個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安全技能實訓示範基地或特種作業人員及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實際操作示範考試點;確定5~10所安全生產培訓示範職業院校(含技工學校);每個地區至少確定1家,該省確定15家以上安全生產產教融合、技能提升達標示範企業。

  遼寧省將建設若干安全生產特色職業院校,支持具備條件的職業院校申報特種作業人員考試點。此外,規定年限內,在遼寧省內新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的各類企業特種作業人員、新取得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和作業證的各類企業特種設備作業人員,按每人1000元標準給予培訓補貼,每人每年最多享受3次。

  河南推動培訓保障實現資源共享

  河南省在實施方案中提出,大力推進安全技能提升培訓、強化提升安全技能培訓保障能力和強化安全技能培訓補貼政策落實。

  實施方案指出,在針對性開展安全技能提升培訓方面,要加強在崗員工整體素質提升、強化新員工入職培訓、突出抓好班長輪訓和強化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能培訓考試;在強化提升安全技能培訓保障能力方面,要建立安全生產技能實訓基地、推動職業院校開展安全技能培訓、建設安全生產網絡培訓平臺和加強培訓基礎建設,實現資源共享。

  此外,實施方案還明確了安全技能培訓補貼範圍和補貼標準,原則上實行屬地原則,確保措施到位、資金到位、補貼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