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爵位制度簡析:“公侯伯子男”五爵是如何誕生的?

導語

在歐洲的封建采邑制度之中,上至最高位的國王,下至最低階級的騎士、農奴,他們之間有著五個等級的貴族劃分,它們分別是: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但是這5個爵位並不是中世紀一開始就在歐洲所出現的,它們的起源和發展也經過了漫長的歷史,最終五爵位的高低等級才得以確定。下面我們以英格蘭爵位為主要參照,深刻探究一下在歐洲歷史上這五等爵位的形成和發展歷史。

英格蘭爵位制度簡析:“公侯伯子男”五爵是如何誕生的?

中世紀的英格蘭伯爵與男爵

在英格蘭爵位的發展歷史之中,最早出現的貴族爵位當屬“伯爵”(Earl)了。儘管有部分西方學者認為,最早在公元900年左右,法蘭克王國之中就出現了“伯爵”一詞,但是歐洲語言學家指出,法國伯爵的拼寫是“Count”,因此英法之間的伯爵實際上並無任何裙帶關係,英格蘭的Earl一詞最早出現於盎格魯——撒克遜王朝後期,此時的英格蘭曾經被劃分為數個較大的地域,這些地域領主的身份地位就是後來英格蘭伯爵的前身。

英格蘭爵位制度簡析:“公侯伯子男”五爵是如何誕生的?

而至於伯爵爵位,西方歷史學家推測大約出現在公元11世紀初。此時諾曼人征服時代的克努特國王被加冕為丹麥國王、挪威國王和英格蘭國王。當克努特住在英格蘭的時候,他任命自己的妹夫烏爾夫伯爵暫時打理丹麥,結果後者卻企圖陰謀造反,克努特聞訊之後迅速在英格蘭組織軍隊打回了自己的老家。

很快烏爾夫兵敗如山倒,落魄的他迅速逃入了當地一所教堂之中,認為克努特不敢在教會的聖地大開殺戒。不過,他卻大大低估了克努特的決心,最終烏爾夫伯爵被克努特士兵殺死在教會的祭壇之前。雖然克努特為教會支付了一大筆賠償款,但是他認為徹底消滅政敵是十分合理的做法。此後,被征服的英格蘭地區逐漸引入了來自丹麥的“伯爵”一詞,在12世紀之前,英格蘭的伯爵都是有權有勢、威震一方的諸侯,他們通常管轄英格蘭地區的數個郡,事實上相當於一個獨立的小王國。

英格蘭爵位制度簡析:“公侯伯子男”五爵是如何誕生的?

征服者威廉一世入侵英格蘭之後,認為英格蘭伯爵的權力過於龐大,很有可能會危及到自己的中央統治,因此將以前英格蘭伯爵下的領地進行分割,限定每個伯爵只能管轄一個郡。因此,威廉一世將自己手下的親信分封到地方擔任伯爵,並且正式確定了伯爵和英格蘭國王的關係,兩者之間有著明確的君臣之分,如果伯爵膽敢興兵作亂的話,那麼國王就可以率領王室軍隊出兵鎮壓。

不過另一方面,伯爵的稱號可以被後代所繼承,但是在英格蘭社會之中,經常會出現伯爵沒有子嗣而無人繼承爵位的情況,因此導致英格蘭伯爵的數量一直在持續下降,通常不多於12位。直到14世紀之後,英格蘭伯爵的數量才得以緩慢上升,在愛德華三世在位末期終於增長到14位。隨著其他爵位地位的日益確立,伯爵最終位列英格蘭爵位制度的第三等位,並一直延續至今。

英格蘭爵位制度簡析:“公侯伯子男”五爵是如何誕生的?

至於五等爵位之中最末一級的“男爵”,實際上它的歷史比伯爵更加悠久,因為在盎格魯一撒克遜早期,男爵(Baron)一詞就已經出現在了古代英語之中,不過當時男爵一詞的含義是“自由之人”或者“國王的僕人”,並沒有身份顯赫的特殊含義。不過隨著公元11世紀丹麥人的入侵,克努特將自己身邊的大部分世俗貴族全部冊封為男爵,這就使得男爵一詞的用法開始正式化。正是因為男爵數量的眾多以及身份的泛用性,英格蘭男爵的人數長期以來在五等爵位之中居高不下。

英格蘭爵位制度簡析:“公侯伯子男”五爵是如何誕生的?

在14世紀初之前,伯爵和男爵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密,因為伯爵作為高等貴族,是男爵的頂頭上司,對男爵負有不可推卸的領導責任,但是兩者的親密關係卻被當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政治事件所摧毀了。公元1327年,在王后伊沙貝拉公主的策劃之下,著名昏君愛德華二世被廢黜了王位,被迫將自己的皇位傳給兒子愛德華三世,並且隨後被他的妻子伊沙貝拉以及情夫莫蒂默聯手害死,英格蘭的王政大權完全落入了兩個狡詐的陰謀者手中。

英格蘭爵位制度簡析:“公侯伯子男”五爵是如何誕生的?

對此,剛剛即位的愛德華三世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3年之後他剛剛親政,就立刻下令處死自己母親的情夫莫蒂默,並且廢黜了母親伊沙貝拉參加英格蘭政治的攝政權力。在這一行動之中,伯爵勢力作為愛德華三世的左膀右臂,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這也使得伯爵和男爵團體之間的隔閡日益加深。為了緩解兩方的政治矛盾,愛德華三世在次年下令,英格蘭伯爵不必履行地方上對男爵的管轄權力,這才使得兩方勢力的矛盾暫時得以緩解。

緊步後塵的公爵、侯爵與子爵

隨著伯爵和男爵的出現,其他三等爵位也很快湧現在了英格蘭的歷史上,其中首當其衝的是在古羅馬帝國時期出現過的公爵。在羅馬帝國曆史上,公爵(Duke)通常被授予在羅馬戰場之上開疆拓土的軍隊將領,不過後來隨著羅馬帝國的分裂,公爵的冊封中斷了數百年的時間。直到公元970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一世重新設立公爵爵位,此後法蘭西和其他歐洲國家也競相效仿,公爵一般稱為地區公國的最高領導人,其地位基本僅次於國王。

英格蘭爵位制度簡析:“公侯伯子男”五爵是如何誕生的?

不過公爵在英格蘭出現的時間相對比較晚,直到公元1337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將康沃爾郡升為公國,才將未來的王儲黑太子愛德華封為公爵。此後黑太子愛德華在英法百年戰爭之中立下赫赫戰功,因此為了突出公爵的特殊地位,愛德華三世規定只有王室宗親才能夠獲得公爵爵位。

但是愛德華三世的後人們在英格蘭開創了多個公國,他們作為這些公國的開國公爵們自然在眾多貴族之中地位顯赫,這就為隨後英格蘭的“玫瑰戰爭”(三十年內戰)埋下了巨大的禍根。內戰結束之後,為了避免重蹈覆轍,英格蘭國王開始在1483年將公爵爵位授予王室之外的其他人,但是這些受封公爵通常都是帶兵打仗、戰功赫赫的將軍,即使混跡多年政壇的英格蘭政治家也很難享受公爵的殊榮。

英格蘭爵位制度簡析:“公侯伯子男”五爵是如何誕生的?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比公爵低一個等級,但是卻在伯爵之上的侯爵(Marquess)。原本侯爵的詞意是由德語衍化而來,和伯爵的意思相近,不過傳入英格蘭之後,“侯爵”一詞泛指那些靠近威爾士附近的伯爵,但是這並不代表侯爵的地位就要高於伯爵。到了公元1385年,侯爵的詞義發生了根本變化,隨著都柏林侯爵、薩默塞特侯爵等貴族的冊封,侯爵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使得它的位置處於公爵和伯爵之間,由於其地位十分尷尬,長期以來並沒有受到英格蘭貴族應有的重視。

直到英格蘭國王亨利六世即位之後,侯爵的名譽才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這多虧了一位名叫約翰·德·比奧福特的英格蘭貴族。昏庸無能的亨利六世因為私人恩怨,打算將約翰·德·比奧福特的世襲侯爵爵位剝奪,因此英國下議院向國王集體情願,希望亨利六世能網開一面。但是這位侯爵卻很有骨氣地反對向國王搖尾乞憐。亨利六世死後,侯爵終於因為約翰·德·比奧福特的努力而穩定在了第二爵位的位置,不過侯爵的人數歷來是五個爵位之中最少的,這可能確實和它不上不下的位置有關。

英格蘭爵位制度簡析:“公侯伯子男”五爵是如何誕生的?

至於子爵(Viscount),它應該說是五等爵位之中最為年輕的一個爵位了,它的詞源來自於法國,儘管地位在伯爵之下,但是有的時候卻依然能夠成為雄霸一方的諸侯。不過在英格蘭,子爵出現的最早時間是在公元1440年,第一個享受此殊榮的是一名名叫約翰的英格蘭貴族。子爵的出現標誌著英格蘭五等爵位的正式確立,並且此後“公侯伯子男”成為了英格蘭王國固定的貴族等級制度,同時也對歐洲爵位制度產生了重大影響。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威爾士親王”

除了常規的五等爵位制度,在英格蘭王國的傳統之中還有著某些特殊榮譽,比如說可以被稱之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置的威爾士親王,就是英格蘭王爵制度之中的特例,不過到底怎樣的英格蘭貴族才能夠獲得這一殊榮呢?這就要從英格蘭和威爾士之間的親密關係說起了。在威爾士尚未被英格蘭所征服之前,威爾士親王的這一稱呼基本上只在古羅馬帝國征服不列顛群島時曾經使用過。羅馬人撤離之後,威爾士地區分裂為幾個小國家,彼此之間互相攻伐。

英格蘭爵位制度簡析:“公侯伯子男”五爵是如何誕生的?

公元1301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征服了威爾士地區,將其納入了英格蘭的統治範圍。不過愛德華一世征服威爾士的時候,他答應了威爾士人一個十分苛刻的條件:自己將會立一位降生在威爾士地區、降生之後開口第一句就說威爾士語的兒子作為王儲。

因此後來他就將降生在威爾士卡納芬城堡的四兒子愛德華王子冊封為“威爾士親王”,他就是後來即位的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二世。從此之後,“威爾士親王”這一特殊榮譽稱號一直都被英格蘭王儲所持有,但是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威爾士親王”這一稱號不是王儲們生下來就自動擁有的,依然需要通過正式的加封儀式才能夠得到。

英格蘭爵位制度簡析:“公侯伯子男”五爵是如何誕生的?

總結來說,英格蘭五個爵位的歷史大致如下:在中世紀的英格蘭初期只有公爵、伯爵以及男爵,其中公爵來自於古羅馬戴裡克先時期的軍隊行省長官,而伯爵則是來自於丹麥國王克洛維,男爵是當時對英格蘭本地貴族的一般性稱呼;而侯爵和子爵的地位大致相當於副公爵、副伯爵,只是因為這兩個爵位所擁有的貴族較少,因此未能在英格蘭歷史上留下明顯的痕跡。至於“威爾士親王”,這一榮譽稱號和中國歷史上的太子有幾分相像,是英格蘭王儲才能夠享受到的殊榮,在歐洲歷史上並不具備普遍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