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最爭議的華語新片出資源了,不要只盯著那1分鐘刪減的情慾戲


去年最爭議的華語新片出資源了,不要只盯著那1分鐘刪減的情慾戲


受赤道低氣壓控制,新加坡地處熱帶,為赤道多雨氣候。新加坡導演陳哲藝抓住這一氣候特徵,給他的第二部長片取名為《熱帶雨》。

六年前的《爸媽不在家》讓陳哲藝“空降”戛納又席捲金馬,當年戛納的金攝影機獎和金馬最佳影片這兩個分量不輕的獎項,讓所有觀眾的目光投向了這位年輕的導演。


去年最爭議的華語新片出資源了,不要只盯著那1分鐘刪減的情慾戲

《爸媽不在家》


六年後,陳哲藝帶著新作再次出征,依然沒有讓觀眾失望。

在第3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上,《熱帶雨》以不俗的成績斬獲費穆榮譽最佳影片 、費穆榮譽·最佳女演員和迷影選擇榮譽三項大獎。

陳哲藝無疑是一位向內挖掘自己的導演,前作《爸媽不在家》靈感來源於童年時期他與菲傭的故事,而這次的《熱帶雨》,部分靈感來源於陳哲藝與妻子商討生育的必要性與時機的問題。

影片講述了從馬來西亞移居新加坡的中文老師阿玲,因家庭、事業雙重打擊,逐漸與自己的學生偉倫氤氳出一段特殊感情的故事。

在平遙展映期間,因放映的版本刪減了阿玲與偉倫一分鐘的情慾戲也引起不小的熱議。


去年最爭議的華語新片出資源了,不要只盯著那1分鐘刪減的情慾戲


陳哲藝攜主演楊雁雁在平遙


事實上,禁忌戀並不是陳哲藝最想表現的東西。

更準確地說,一個40歲女性在家庭事業進入瓶頸期的時候,該怎樣重新定義自己,重新找回自己,怎樣繼續走往下的路才是他最想與觀眾探討的東西。

如何才能讓人物深入觀眾內心呢?

早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就有一場馬小軍在雨夜對米蘭告白的戲,大雨滂沱正襯托了少年狂躁悸動的內心。


去年最爭議的華語新片出資源了,不要只盯著那1分鐘刪減的情慾戲


《陽光燦爛的日子》


與這場戲相似,《熱帶雨》也抓住了雨的特徵,將風與雨, 女人與少年的關係變化相互照應。

正是那幾場或溫柔或狂暴的風雨,將阿玲的心境外化出來,觀眾透過她從而感受到那份隱秘的情感。


開場的雨

電影開場伴隨著轟隆的雷聲與噼啪的雨聲,阿玲駕車前往學校,這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日,她停好車依照慣例在車內給自己打排卵針。


去年最爭議的華語新片出資源了,不要只盯著那1分鐘刪減的情慾戲


透過後視鏡,阿玲皺著眉頭面色難看,過了幾秒她睜開雙眼才緩解了剛才緊張的表情。但我們知道,阿玲的生活也像這日復一日的雨天,沉浸在陰鬱裡。


去年最爭議的華語新片出資源了,不要只盯著那1分鐘刪減的情慾戲


阿玲透過學校辦公室的窗戶,看見樓下的學生在雨中升旗。


去年最爭議的華語新片出資源了,不要只盯著那1分鐘刪減的情慾戲


大雨、老師、學生、國旗。3分鐘的開場,影片就把定調的元素交代清楚,此後的情節無一不圍繞著這些元素展開,又相互交叉關聯。


相遇的雨

課上,教中文的阿玲上課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他的學生說慣了英文早已不願開口說中文;

課下,阿玲還要定期去醫院做婦科檢查,回到家裡面要照顧自己癱瘓的公公,事業和家庭的雙重壓力就這樣壓在了這個普通女人身上。

阿玲與偉倫在校外第一次相遇是在醫院,做完檢查的阿玲碰上沒有父母陪同來看腳傷的偉倫,出於好意,老師在雨天送學生回家。


去年最爭議的華語新片出資源了,不要只盯著那1分鐘刪減的情慾戲


車內狹小的空間,偉倫凝望窗外,並不願與老師多交流。

擁堵的交通和不太嫻熟的車技讓阿玲陷入尷尬,偉倫也不耐煩地向不友好的車主比上中指,作為老師的阿玲制止了偉倫的不文明行為,偉倫卻在臨別之際對老師說了一句:“混蛋之所以成為混蛋,是因為我們一再忍讓。”

一場大雨讓衝動的少年和隱忍的老師產生了聯繫,也讓少年對溫柔的女老師產生興趣。

他會在別人都不願補習的課後自願留下來,偷拍老師的背影;會與老師一起吃榴蓮的時候偷瞄她幾眼。

而真正讓偉倫開始走進阿玲的生活是一次在阿玲家補習功課的經歷,對漢字陌生的偉倫在癱瘓阿公的幫助下寫下了“幫”字,這種平淡中流露出的真情讓阿公與偉倫好像建立了酷似爺孫的情感。


去年最爭議的華語新片出資源了,不要只盯著那1分鐘刪減的情慾戲


去年最爭議的華語新片出資源了,不要只盯著那1分鐘刪減的情慾戲


一個“幫”字,又凸顯了中國武俠的傳承精神,一個愛武俠片卻失去行為能力的老人和一箇中文差但喜歡武術和成龍的少年形成對比,微小的設計將傳統文化的發展困境表現得淋漓盡致。

遞進的雨

此後偉倫和阿玲也走得更近,阿玲經常開車載偉倫回家,車上的偉倫明顯比第一次乘坐的時候更關心身邊的這個人。


去年最爭議的華語新片出資源了,不要只盯著那1分鐘刪減的情慾戲


阿玲接到醫生的電話,得知又是壞消息,兩人陷入沉默。在車內狹小的空間,他不知道如何安慰老師,只能用似抬非抬的目光去關切阿玲。

透過後視鏡中我們看到阿玲眼裡的強裝鎮定,長久的沉默讓兩人陷入尷尬的氣氛,只有雨刷機械的搖擺聲“唰唰”作響。

《熱帶雨》中車內的戲不少,固定的近景景框讓人物處在一個逼仄的空間,展現了阿玲被生活碾壓到彷彿快要喘不過氣的樣子。


去年最爭議的華語新片出資源了,不要只盯著那1分鐘刪減的情慾戲


外面的雨越下越大,正如阿玲悲痛的心情。終於,阿玲將音樂音量調大,撇過臉坐在車裡啜泣。

有人說,最好的關懷是你陷入悲傷情緒,而我默默地陪在你身邊。偉倫此刻就做到了這一點。


去年最爭議的華語新片出資源了,不要只盯著那1分鐘刪減的情慾戲


阿玲與偉倫的關係逐漸遞進,從小缺失家庭關愛的偉倫在武術比賽得到了冠軍,而來為他慶祝的親友團竟然是自己的老師和老師的公公。

即便這個組合看上去很古怪,但三人一起在夜市吃榴蓮的樣子也十分有愛。


去年最爭議的華語新片出資源了,不要只盯著那1分鐘刪減的情慾戲


一起度過愉快的一天的阿玲,回到家開始批閱作文,當她看到偉倫的名字時竟也失了神,紅色的墨汁染紅了考卷。

這一刻,又多像她按捺不住,對偉倫產生的那種熱烈又隱秘的情感呢?


爆發的雨

關於“爆發的雨”,很多人會聯想到電影海報上那場雨,猛烈而短暫。

但其實,影片中還有一場極為重要的雨,這場戲就像暴風雨來臨前的預告,也讓阿玲和偉倫的關係急轉劇下。

一個午後,阿玲在家中午睡,睡夢中她被窗外的風聲吵醒,她發現隔壁阿公的房間傳來嬰兒的啼叫,她聞聲來到隔壁的房間,抱起那個她夢寐以求的孩子。


去年最爭議的華語新片出資源了,不要只盯著那1分鐘刪減的情慾戲


就在嬰兒猛地一聲啼哭,阿玲的母親夢也破碎了——她從夢中驚醒,窗外下著大雨,阿玲跑去阿公的房間為她關好窗戶,意外發現阿公就這樣在安詳中長眠離去。

一方面,阿公的去世使阿玲與丈夫的關係更加疏遠,另一方面,幾天沒去學校上課的阿玲和偉倫走得越來越近,直到越過那條界限。


去年最爭議的華語新片出資源了,不要只盯著那1分鐘刪減的情慾戲


在偉倫的房間裡,偉倫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對阿玲的慾望,兩個人一起捲入了禁忌的邊緣,儘管阿玲始終在拒絕偉倫,但她仍然無法抵抗少年的執著與久違的熾熱。

經歷過這次越界,阿玲在學校和許多公共場合都拒絕與偉倫有親密行為,直到偉倫的手機被同學發現存有許多阿玲的照片,兩人的關係成為同學之間談論的話題。

分手時刻,阿玲追著偉倫來到滂沱大雨中。一如少年被大雨淋溼的心境,他哭喊著對阿玲說:“我要抱你。

在這個緊實的擁抱中,少年偉倫依然想在阿玲身上找尋那種他從未體驗過的愛,面對第一次分手,那種痛苦和悲傷讓偉倫難以自拔。

阿玲在這場冰冷的雨中,依然傳遞著她對偉倫最後一絲溫暖的愛意,她說:“是這樣的,你以後就會習慣的。


去年最爭議的華語新片出資源了,不要只盯著那1分鐘刪減的情慾戲


是啊,人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境遇,無論是青春期的偉倫還是陷入中年危機的阿玲,兩顆心的貼近讓他們重新認識了自己,在風雨過後,總會迎接人生下一個階段的彩虹。


雨後的陽光

全程陰雨連綿的電影終於在結尾見到了陽光,阿玲與丈夫離婚,回到了自己的老家馬來西亞,在鄉下的房間外,她抬頭看到了屬於她自己的暖陽。

去年最爭議的華語新片出資源了,不要只盯著那1分鐘刪減的情慾戲


一直以來,家庭中的女人因太多被定義的身份而被壓得喘不過氣,妻子、女兒、母親是她們,但她們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

那段看似充滿噱頭、夾雜母子和戀人複雜情感的禁忌戀,彷彿成為阿玲這樣的女性一個尋找自我的出口。這個發生在南國的故事,正如它身上的曖昧氣質,讓女性在潮溼的雨季等來了她人生裡不可缺少的陽光。

《熱帶雨》作為不僅是陳哲藝對中年女性困境的一種細膩觀察,還折射出男性在家庭位置的缺席與逃避責任。


去年最爭議的華語新片出資源了,不要只盯著那1分鐘刪減的情慾戲


忙於工作的丈夫無暇照顧自己殘弱的父親,而且對妻子的付出熟視無睹,最後甚至選擇出軌,這在許多觀眾眼裡都覺得是“渣男”行為。

但導演之所以這樣拍,除了他有女性角度的思考,還有一方面是對當代男性在家庭位置中的一種反思。

長期以來,特別是亞洲國家的男性,在從小的成長教育裡就被灌輸“你是男子漢”、“你要撐起一個家”的觀念,但沒有人關心過他們的成長過程。


去年最爭議的華語新片出資源了,不要只盯著那1分鐘刪減的情慾戲


他們在社會給他們的重壓下變得越發膽小、懦弱,最後選擇逃避。而這種逃避行為可能連他們自己都不自知,女性也正因處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逐漸讓自己變得強大。


去年最爭議的華語新片出資源了,不要只盯著那1分鐘刪減的情慾戲


《女人,四十》


阿玲只是千萬女性中的一員,就如同《女人,四十》裡的阿娥,又或者是《婚姻故事》裡的妮可,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度過危機,找尋身份。

去年最爭議的華語新片出資源了,不要只盯著那1分鐘刪減的情慾戲


《婚姻故事》

隨著全球METOO運動的掀起,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擺脫“家庭主婦”,走入到社會中,在面對不公對待甚至侮辱時,女性也敢於站出來為自己發聲,雖然我們知道,這場仗還要打很久。

“家”一直是陳哲藝導演不變的母題,正如他自己說的:“我的電影永遠離不開家。只要是華人,我們永遠是把家放在很重要的一個位置。”除了家庭中的性別關係,“何為家庭?”同樣在《熱帶雨》裡有所展現。

對於偉倫,從未出現的父母讓他不曾感覺家的溫暖,因此內心對老師阿玲產生了超越母子又似戀人的情愫;

對於阿玲,丈夫出軌,自己還要照顧公公,“家”這個概念早已名存實亡。

但我們可以清晰的發現,偉倫、阿玲、阿公在電影中組成了一個新的“三口之家”,他們三人共同出現的場景成為電影裡為數不多的溫暖時刻。


去年最爭議的華語新片出資源了,不要只盯著那1分鐘刪減的情慾戲


就好比《小偷家族》一樣,即便我們沒有血緣關係,但維繫彼此的恰巧是那份動人的真情以及相互的寬慰。

從《爸媽不在家》到《熱帶雨》,不難看出陳哲藝都有意引導觀眾去思考“何為真正的家庭”,真正的家庭關係應該是怎樣的?

想必我們心中都各自有一個答案。

除此之外,影片也通過阿玲的中年境遇展現了新加坡移民的困境,正如電影開頭那面在雨中冉冉上升的國旗,對身份的認同也是影片想表達的主題之一。

除了阿玲外,片中許多的教師都是講著英語,同時又幾次提到“中文不是最重要的”話。


去年最爭議的華語新片出資源了,不要只盯著那1分鐘刪減的情慾戲


這種類似的情節在新加坡華語電影中並不少見,他們強調“snglish”而引觀眾發笑,陳哲藝則是把新加坡華文教育的重視與未來思考進行了有機結合。

家庭、國家,家與國的關係一直是密不可分的。《熱帶雨》帶著這樣的關聯,從阿玲這一女性角色出發,通過她的遭遇讓觀眾切身感受到中年女性的困境、華人家庭的困境,以及新加坡語言文化的困境。

電影中一場場大雨就像我們歷經無數的人生困境與文化困境,但導演不是悲觀的,他最後還是安排阿玲回到了故土,回到了家鄉,在那裡她看到了久違的陽光。


去年最爭議的華語新片出資源了,不要只盯著那1分鐘刪減的情慾戲


這也預示著,無論是自我、家庭、還是國家,經歷過風雨,總會等到陽光普照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