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最争议的华语新片出资源了,不要只盯着那1分钟删减的情欲戏


去年最争议的华语新片出资源了,不要只盯着那1分钟删减的情欲戏


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新加坡地处热带,为赤道多雨气候。新加坡导演陈哲艺抓住这一气候特征,给他的第二部长片取名为《热带雨》。

六年前的《爸妈不在家》让陈哲艺“空降”戛纳又席卷金马,当年戛纳的金摄影机奖和金马最佳影片这两个分量不轻的奖项,让所有观众的目光投向了这位年轻的导演。


去年最争议的华语新片出资源了,不要只盯着那1分钟删减的情欲戏

《爸妈不在家》


六年后,陈哲艺带着新作再次出征,依然没有让观众失望。

在第3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热带雨》以不俗的成绩斩获费穆荣誉最佳影片 、费穆荣誉·最佳女演员和迷影选择荣誉三项大奖。

陈哲艺无疑是一位向内挖掘自己的导演,前作《爸妈不在家》灵感来源于童年时期他与菲佣的故事,而这次的《热带雨》,部分灵感来源于陈哲艺与妻子商讨生育的必要性与时机的问题。

影片讲述了从马来西亚移居新加坡的中文老师阿玲,因家庭、事业双重打击,逐渐与自己的学生伟伦氤氲出一段特殊感情的故事。

在平遥展映期间,因放映的版本删减了阿玲与伟伦一分钟的情欲戏也引起不小的热议。


去年最争议的华语新片出资源了,不要只盯着那1分钟删减的情欲戏


陈哲艺携主演杨雁雁在平遥


事实上,禁忌恋并不是陈哲艺最想表现的东西。

更准确地说,一个40岁女性在家庭事业进入瓶颈期的时候,该怎样重新定义自己,重新找回自己,怎样继续走往下的路才是他最想与观众探讨的东西。

如何才能让人物深入观众内心呢?

早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就有一场马小军在雨夜对米兰告白的戏,大雨滂沱正衬托了少年狂躁悸动的内心。


去年最争议的华语新片出资源了,不要只盯着那1分钟删减的情欲戏


《阳光灿烂的日子》


与这场戏相似,《热带雨》也抓住了雨的特征,将风与雨, 女人与少年的关系变化相互照应。

正是那几场或温柔或狂暴的风雨,将阿玲的心境外化出来,观众透过她从而感受到那份隐秘的情感。


开场的雨

电影开场伴随着轰隆的雷声与噼啪的雨声,阿玲驾车前往学校,这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日,她停好车依照惯例在车内给自己打排卵针。


去年最争议的华语新片出资源了,不要只盯着那1分钟删减的情欲戏


透过后视镜,阿玲皱着眉头面色难看,过了几秒她睁开双眼才缓解了刚才紧张的表情。但我们知道,阿玲的生活也像这日复一日的雨天,沉浸在阴郁里。


去年最争议的华语新片出资源了,不要只盯着那1分钟删减的情欲戏


阿玲透过学校办公室的窗户,看见楼下的学生在雨中升旗。


去年最争议的华语新片出资源了,不要只盯着那1分钟删减的情欲戏


大雨、老师、学生、国旗。3分钟的开场,影片就把定调的元素交代清楚,此后的情节无一不围绕着这些元素展开,又相互交叉关联。


相遇的雨

课上,教中文的阿玲上课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他的学生说惯了英文早已不愿开口说中文;

课下,阿玲还要定期去医院做妇科检查,回到家里面要照顾自己瘫痪的公公,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就这样压在了这个普通女人身上。

阿玲与伟伦在校外第一次相遇是在医院,做完检查的阿玲碰上没有父母陪同来看脚伤的伟伦,出于好意,老师在雨天送学生回家。


去年最争议的华语新片出资源了,不要只盯着那1分钟删减的情欲戏


车内狭小的空间,伟伦凝望窗外,并不愿与老师多交流。

拥堵的交通和不太娴熟的车技让阿玲陷入尴尬,伟伦也不耐烦地向不友好的车主比上中指,作为老师的阿玲制止了伟伦的不文明行为,伟伦却在临别之际对老师说了一句:“混蛋之所以成为混蛋,是因为我们一再忍让。”

一场大雨让冲动的少年和隐忍的老师产生了联系,也让少年对温柔的女老师产生兴趣。

他会在别人都不愿补习的课后自愿留下来,偷拍老师的背影;会与老师一起吃榴莲的时候偷瞄她几眼。

而真正让伟伦开始走进阿玲的生活是一次在阿玲家补习功课的经历,对汉字陌生的伟伦在瘫痪阿公的帮助下写下了“帮”字,这种平淡中流露出的真情让阿公与伟伦好像建立了酷似爷孙的情感。


去年最争议的华语新片出资源了,不要只盯着那1分钟删减的情欲戏


去年最争议的华语新片出资源了,不要只盯着那1分钟删减的情欲戏


一个“帮”字,又凸显了中国武侠的传承精神,一个爱武侠片却失去行为能力的老人和一个中文差但喜欢武术和成龙的少年形成对比,微小的设计将传统文化的发展困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递进的雨

此后伟伦和阿玲也走得更近,阿玲经常开车载伟伦回家,车上的伟伦明显比第一次乘坐的时候更关心身边的这个人。


去年最争议的华语新片出资源了,不要只盯着那1分钟删减的情欲戏


阿玲接到医生的电话,得知又是坏消息,两人陷入沉默。在车内狭小的空间,他不知道如何安慰老师,只能用似抬非抬的目光去关切阿玲。

透过后视镜中我们看到阿玲眼里的强装镇定,长久的沉默让两人陷入尴尬的气氛,只有雨刷机械的摇摆声“唰唰”作响。

《热带雨》中车内的戏不少,固定的近景景框让人物处在一个逼仄的空间,展现了阿玲被生活碾压到仿佛快要喘不过气的样子。


去年最争议的华语新片出资源了,不要只盯着那1分钟删减的情欲戏


外面的雨越下越大,正如阿玲悲痛的心情。终于,阿玲将音乐音量调大,撇过脸坐在车里啜泣。

有人说,最好的关怀是你陷入悲伤情绪,而我默默地陪在你身边。伟伦此刻就做到了这一点。


去年最争议的华语新片出资源了,不要只盯着那1分钟删减的情欲戏


阿玲与伟伦的关系逐渐递进,从小缺失家庭关爱的伟伦在武术比赛得到了冠军,而来为他庆祝的亲友团竟然是自己的老师和老师的公公。

即便这个组合看上去很古怪,但三人一起在夜市吃榴莲的样子也十分有爱。


去年最争议的华语新片出资源了,不要只盯着那1分钟删减的情欲戏


一起度过愉快的一天的阿玲,回到家开始批阅作文,当她看到伟伦的名字时竟也失了神,红色的墨汁染红了考卷。

这一刻,又多像她按捺不住,对伟伦产生的那种热烈又隐秘的情感呢?


爆发的雨

关于“爆发的雨”,很多人会联想到电影海报上那场雨,猛烈而短暂。

但其实,影片中还有一场极为重要的雨,这场戏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预告,也让阿玲和伟伦的关系急转剧下。

一个午后,阿玲在家中午睡,睡梦中她被窗外的风声吵醒,她发现隔壁阿公的房间传来婴儿的啼叫,她闻声来到隔壁的房间,抱起那个她梦寐以求的孩子。


去年最争议的华语新片出资源了,不要只盯着那1分钟删减的情欲戏


就在婴儿猛地一声啼哭,阿玲的母亲梦也破碎了——她从梦中惊醒,窗外下着大雨,阿玲跑去阿公的房间为她关好窗户,意外发现阿公就这样在安详中长眠离去。

一方面,阿公的去世使阿玲与丈夫的关系更加疏远,另一方面,几天没去学校上课的阿玲和伟伦走得越来越近,直到越过那条界限。


去年最争议的华语新片出资源了,不要只盯着那1分钟删减的情欲戏


在伟伦的房间里,伟伦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对阿玲的欲望,两个人一起卷入了禁忌的边缘,尽管阿玲始终在拒绝伟伦,但她仍然无法抵抗少年的执着与久违的炽热。

经历过这次越界,阿玲在学校和许多公共场合都拒绝与伟伦有亲密行为,直到伟伦的手机被同学发现存有许多阿玲的照片,两人的关系成为同学之间谈论的话题。

分手时刻,阿玲追着伟伦来到滂沱大雨中。一如少年被大雨淋湿的心境,他哭喊着对阿玲说:“我要抱你。

在这个紧实的拥抱中,少年伟伦依然想在阿玲身上找寻那种他从未体验过的爱,面对第一次分手,那种痛苦和悲伤让伟伦难以自拔。

阿玲在这场冰冷的雨中,依然传递着她对伟伦最后一丝温暖的爱意,她说:“是这样的,你以后就会习惯的。


去年最争议的华语新片出资源了,不要只盯着那1分钟删减的情欲戏


是啊,人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境遇,无论是青春期的伟伦还是陷入中年危机的阿玲,两颗心的贴近让他们重新认识了自己,在风雨过后,总会迎接人生下一个阶段的彩虹。


雨后的阳光

全程阴雨连绵的电影终于在结尾见到了阳光,阿玲与丈夫离婚,回到了自己的老家马来西亚,在乡下的房间外,她抬头看到了属于她自己的暖阳。

去年最争议的华语新片出资源了,不要只盯着那1分钟删减的情欲戏


一直以来,家庭中的女人因太多被定义的身份而被压得喘不过气,妻子、女儿、母亲是她们,但她们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那段看似充满噱头、夹杂母子和恋人复杂情感的禁忌恋,仿佛成为阿玲这样的女性一个寻找自我的出口。这个发生在南国的故事,正如它身上的暧昧气质,让女性在潮湿的雨季等来了她人生里不可缺少的阳光。

《热带雨》作为不仅是陈哲艺对中年女性困境的一种细腻观察,还折射出男性在家庭位置的缺席与逃避责任。


去年最争议的华语新片出资源了,不要只盯着那1分钟删减的情欲戏


忙于工作的丈夫无暇照顾自己残弱的父亲,而且对妻子的付出熟视无睹,最后甚至选择出轨,这在许多观众眼里都觉得是“渣男”行为。

但导演之所以这样拍,除了他有女性角度的思考,还有一方面是对当代男性在家庭位置中的一种反思。

长期以来,特别是亚洲国家的男性,在从小的成长教育里就被灌输“你是男子汉”、“你要撑起一个家”的观念,但没有人关心过他们的成长过程。


去年最争议的华语新片出资源了,不要只盯着那1分钟删减的情欲戏


他们在社会给他们的重压下变得越发胆小、懦弱,最后选择逃避。而这种逃避行为可能连他们自己都不自知,女性也正因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逐渐让自己变得强大。


去年最争议的华语新片出资源了,不要只盯着那1分钟删减的情欲戏


《女人,四十》


阿玲只是千万女性中的一员,就如同《女人,四十》里的阿娥,又或者是《婚姻故事》里的妮可,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度过危机,找寻身份。

去年最争议的华语新片出资源了,不要只盯着那1分钟删减的情欲戏


《婚姻故事》

随着全球METOO运动的掀起,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摆脱“家庭主妇”,走入到社会中,在面对不公对待甚至侮辱时,女性也敢于站出来为自己发声,虽然我们知道,这场仗还要打很久。

“家”一直是陈哲艺导演不变的母题,正如他自己说的:“我的电影永远离不开家。只要是华人,我们永远是把家放在很重要的一个位置。”除了家庭中的性别关系,“何为家庭?”同样在《热带雨》里有所展现。

对于伟伦,从未出现的父母让他不曾感觉家的温暖,因此内心对老师阿玲产生了超越母子又似恋人的情愫;

对于阿玲,丈夫出轨,自己还要照顾公公,“家”这个概念早已名存实亡。

但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伟伦、阿玲、阿公在电影中组成了一个新的“三口之家”,他们三人共同出现的场景成为电影里为数不多的温暖时刻。


去年最争议的华语新片出资源了,不要只盯着那1分钟删减的情欲戏


就好比《小偷家族》一样,即便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维系彼此的恰巧是那份动人的真情以及相互的宽慰。

从《爸妈不在家》到《热带雨》,不难看出陈哲艺都有意引导观众去思考“何为真正的家庭”,真正的家庭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想必我们心中都各自有一个答案。

除此之外,影片也通过阿玲的中年境遇展现了新加坡移民的困境,正如电影开头那面在雨中冉冉上升的国旗,对身份的认同也是影片想表达的主题之一。

除了阿玲外,片中许多的教师都是讲着英语,同时又几次提到“中文不是最重要的”话。


去年最争议的华语新片出资源了,不要只盯着那1分钟删减的情欲戏


这种类似的情节在新加坡华语电影中并不少见,他们强调“snglish”而引观众发笑,陈哲艺则是把新加坡华文教育的重视与未来思考进行了有机结合。

家庭、国家,家与国的关系一直是密不可分的。《热带雨》带着这样的关联,从阿玲这一女性角色出发,通过她的遭遇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中年女性的困境、华人家庭的困境,以及新加坡语言文化的困境。

电影中一场场大雨就像我们历经无数的人生困境与文化困境,但导演不是悲观的,他最后还是安排阿玲回到了故土,回到了家乡,在那里她看到了久违的阳光。


去年最争议的华语新片出资源了,不要只盯着那1分钟删减的情欲戏


这也预示着,无论是自我、家庭、还是国家,经历过风雨,总会等到阳光普照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