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年芯片进口超万亿:她宁愿不退休,82岁高龄为中国造出龙芯

在中科院龙芯公司有一位老人格外引人注目,她在员工食堂和大家一起用餐,上班时间也和大家排队打卡,公司大部分是年轻人,在人群中她的一头银发格外醒目,

她的身份是中科龙芯的研究员,她是黄令仪院士。

已经82岁的黄令仪曾亲眼见证新中国的成立,曾参与过两弹一星的芯片研发,按理说为祖国科研事业一直奉献的老人应该早已退休,过着和中国万千老年人一样安逸自得的退休生活,可是为什么耄耋之年的老人还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奋斗呢?

中国一年芯片进口超万亿:她宁愿不退休,82岁高龄为中国造出龙芯

82岁高龄让中国制造装上中国芯

在2016年以前中国的芯片都需要依赖进口,总额高达两千多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就是万亿!

小到手机电脑,电子玩具大到高铁卫星,军工领域更不必说,航空母舰,战斗机,导弹发射都离不开小小的芯片。花费巨大不说,主动权还在别人手里。

而这些小芯片的制作技术都垄断在少数国家手里,宇航级的芯片更是垄断在美国的一家公司的手中,像歼20这类先进战斗机所使用的芯片花重金肯定是买不来的。

落后就要挨打,自古以来都是这个道理

为了国家安全不受到威胁,66岁的黄令仪院士得知此消息后立刻加入到研发队伍中,十六年兢兢业业,终于在自己82岁这一年拿出了龙芯。

中国一年芯片进口超万亿:她宁愿不退休,82岁高龄为中国造出龙芯

苍穹之下,星空之上

1936年,正值抗战时期,黄令仪出生了,从小经历战争的残酷,生灵涂炭的境遇在那颗幼小的心里埋下了的一颗一雪前耻的种子。

在经历了抗战,内战,新中国成立,黄令仪深深知和平来之不易,和平年代正是她为祖国做贡献的时候,1958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的她选择继续进入清华大学半导体专业深造,主攻半导体器件,那是中国的首届半导体专业,从此黄令仪与微电子学结上了终身之缘,注定与之为伴,一生一世。

1960年黄令仪学成返校就在母校创办半导体专业,并亲自讲授半导体器件与材料课程,于此同时她还带领一批和她一样热爱半导体的教师和学生创建了半导体实验室。

那时条件并不成熟,学校也没有那么优越的条件什么都需要自己动手干,黄令仪就这样和学生们凭着这一腔热忱在实验室里研制出了二极管,当时的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得知以后特别给予了鼓励和肯定。

就在黄令仪卯足了劲要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三年自然灾害来了,粮食供应紧张,举国上下共克时艰,半导体被迫叫停,

黄令仪被分配到中科院计算所研究集成电路,但是研究的热情并没有减少,她心中比任何人更清楚这些小小的晶体管,集成电路板终有一天能为国之重器。

中国一年芯片进口超万亿:她宁愿不退休,82岁高龄为中国造出龙芯

1965年8月黄令仪和她的同事们迎来了一个让他们血液沸腾的消息:国家正式批准研究微型计算机,她深知这是一个国家寄予厚望的项目。

那时我国的混合集成电路技术在业内是领先的,与国际也是同步的,为了给国家研发抢时间,黄令仪负责研制外延中功率开关三极管,这个任务的难度非常的大,初期制作困难重重,于是全组成员排成三班倒,所有人随叫随到,作为组长的她更是一干就是13、14个小时。在黄令仪的带领下全组团结一致夜以继日终于抢在1966年8月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空间计算机

四年后“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浩瀚的宇宙中回荡着“东方红”,泪水洒满了黄令仪的脸颊,科研人员用青春和热血灌溉过的156计算机芯片在浩瀚的夜空中追逐星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成功的国家。

此后黄令仪带领的研发小组先后在1980年和1983年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和科技成果二等奖。

中国一年芯片进口超万亿:她宁愿不退休,82岁高龄为中国造出龙芯

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空间计算机

琳琅满目非国货泪眼涟涟

1984年正当晶体管研发已有很大的进展的时候科技处却来人叫停了科研,黄令仪听到后先是大吃一惊随后斩钉截铁的说:“计算所若不研究芯片,今后做计算机设计的人只知道用芯片,芯片怎么制作完全不懂,怎么能设计一台好的计算机呢?”但是当时的领导全然没有听进黄令仪的建议,只是淡淡地告诉她:“所里经费太紧张了,拿不出钱来支持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究。”

走出大楼黄令仪忍不住失声痛哭,和同事们呕心沥血十几年创建的研究室和正在进行的研究就这样被一句话结束了。

中国一年芯片进口超万亿:她宁愿不退休,82岁高龄为中国造出龙芯

在万般无奈中黄令仪到微电子中心报到了,此时已是1986年年底,已经50岁的黄令仪开始了CAD的研究。

然而令人惋惜的事情接踵而至,1989年黄令仪被公派到美国一家公司进行合作。

黄令仪和同事们在拉斯维加斯的国际芯片展上的成千上万个摊位里居然找不到一个中国摊位。

在现场遇到的寥寥几个中国人都是来参观的。此时只有她自己最明白,1963年我国对于集成电路的研究水平还与国外是同步的啊!

“琳琅满目非国货泪眼涟涟”,黄令仪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道。

灵台无计六十载, 不觉青丝已成雪

2001年已经退休6年的黄令仪经过再三考虑后敲开了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的门,开口就说:“我来和你们干CPU物理设计。”自此黄令仪走进了龙芯实验室,开启了中国芯的研发征途。

紧张的研发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超长工作时间,别说66岁的老人,在研发1C,1B期间,科研所的年轻人也个个面无血色。

黄令仪曾深深地惋惜,如果计算所1986年没有解散集成电路室,或许龙芯也不至于在十五年后艰辛的从零开始,这是她心里挥之不去的遗憾。

这样齐心奋战的日子让黄令仪仿佛回到了“灯火通明1956”的时光,这是她久违了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花甲之年的黄令仪两眼闪闪发光,这是她热爱的事业啊,她愿意付出所有。

中国一年芯片进口超万亿:她宁愿不退休,82岁高龄为中国造出龙芯

芯片

在那段精神高度紧张的日子里,黄令仪老做噩梦,梦里都是这里有错,那里有错,醒来上机一查又没有错,每天都心惊肉跳的度日,黄令仪从来没有给过自己退路,她心里清楚,如果做不出来,国家的十万美元就白白打了水漂,中国要继续低头求人买芯片的日子就没有尽头。

长时间紧张的高压伏案工作,黄令仪的脖子突然就不能动了,医生嘱咐她要卧床,不能再用电脑了。整整一个月,黄令仪都不安的躺在床上,1C回来时,也不敢去看,直到一个电话打到家:“成功了!”听到这个好消息黄令仪心花怒放,沉浸在喜悦中的她脖子也奇迹般的好了,紧接着1B也传来了捷报,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片CPU芯片。

一晃十五载,龙芯的每一块芯片中都凝聚着黄令仪的辛勤汗水和认真执着的付出。

龙芯的研制成功实现了复兴号高铁100%国产,让歼20的雷达装上了中国芯,让北斗卫星装上了中国芯!在中国大大小小的领域我们已经离不开中国制造的芯片,那个进口芯片的日子已经正式成为历史。

中国一年芯片进口超万亿:她宁愿不退休,82岁高龄为中国造出龙芯

碧血丹心,大国脊梁

黄令仪的童年深深的体会过国破山河碎,敌机在头顶的扫射,四处逃难的恐惧深深的印在她的脑海中,她最大的愿望就是伏身趴在祖国的大地上把之前国家受过的耻辱一点点的擦干净,而她也用自己毕生的行动做到了!

如今的中国外事硬气,内事团结,无处不展现出大国的格局和气度,一次次的令世界刮目相看,大国崛起的背后是这些国士无双的硬挺脊梁和赤诚丹心,历史和人民将会永远铭记这位巾帼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