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互聯網保險的風口已至,保險行業該不該走的急?

用戶68734454


我國的互聯網保險萌芽於上世紀末。2013年互聯網保險進入爆發期後,近六年互聯網財產保險市場一波三折,至2018年迎來了蓬勃發展時期。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裡,互聯網財險保費收入838.62億元,同期增速高出財產保險市場同期增長近10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互聯網財險保費在互聯網保險保費中的佔比卻從2012年的91.15%逐步下降至2016年的17.17%,經歷兩年回暖後最終在2019年穩定至31.1%。這與互聯網人身險的飛速發展有關,更與互聯網財產險的穩步調整有關。

1

互聯網財險市場分析:

市場競爭愈加充分,第三方平臺崛起

經營主體看,互聯網財產保險市場經營主體主要包括開展互聯網業務的傳統保險公司、開展保險業務的互聯網公司、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2019年,開展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的70餘家保險公司中CR8(指8個最大企業佔有市場的份額)為76.56%,相較2018年增長了1.23%;但CR3為45.58%,較2018年下降4.27個百分點。另外,在眾安保險、安心財險、泰康在線、易安財險四家互聯網險企中,保費收入的同期增長率也持續放緩,整體而言

市場集中度穩中有降,市場競爭趨於充分。從渠道結構看,互聯網財產保險渠道結構主要包括保險公司自營平臺(保險公司PC官網、保險公司自營移動端)、第三方(第三方網絡平臺、保險專業中介機構)。2019年度,互聯網財產保險渠道延續了2018年以來的市場化趨勢:第三方業務佔比不斷上升,保險公司自營平臺業務佔比不斷下滑。第三方網絡平臺更是發展成為首屈一指(佔45.78%)的互聯網財險銷售渠道,併為互聯網非車險貢獻了63.32%的業務。這也是《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徵求意見稿)》擬對第三方網絡平臺重新定位、分類監管的原因所在。

不難發現,財產保險在愈發依賴互聯網渠道同時,也在積極運用互聯網思維對市場進行改造,推動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更大作用。

2

互聯網財險產品分析:

車險業務萎縮,非車財險增長迅猛

產品結構看,2019年互聯網財產保險迎來重大轉折點:互聯網非車險的保費規模超過互聯網車險——互聯網非車險業務佔比於年初突破50%後持續走高,至年底已高達67.26%,相較2015年的6.8百分比增長近9倍。這直接源於商車改革引起的互聯網車險業務迴流傳統渠道:五年間互聯網車險的年度保費初步經歷了上升發展、下滑萎縮、調整回暖三個階段,後又在2019年繼續下滑。其間互聯網車險的業務滲透率(互聯網車險業務保費收入與全渠道車險業務保費收入的比值)也持續走低,明顯進入轉折期。與此相對應,互聯網非車險的戰略地位一路凸顯:五年間互聯網非車險業務年複合增長率高達90.80%,明顯進入增長期。其中的創新表現尤為亮眼:基於長尾效應,互聯網非車險開發了豐富的產品線,如各商家於雙十一期間推出的覆蓋產品質量、物流保障及售後服務的消費保險;基於用戶思維,互聯網非車險整合了碎片化需求,如嵌入線上旅遊消費場景的交通意外險、旅遊意外險。值得注意的是,與2019年財產保險公司“保證保險>健康險>責任保險”的非車險保費收入格局相似,2019年互聯網非車險各險種中意外健康險保費收入最高(267.39億元);信用保證保險業務增速最快(148.24%),並攀升為第三方網絡平臺中業務量最大(佔28.91%)的險種。

3

互聯網深刻改變保險行業

正如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所述,保險科技的應用價值已經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互聯網財險已走過線下向線上渠道轉換的過程,開始步入“互聯網+財險”深度融合的階段。從產品看,基於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生命科技和數字經濟七大前沿技術,互聯網財險正呈現出場景化、生態化的發展趨勢;從服務看,互聯網財險已著手運用科技助力核保、定損、理賠各環節的提效降本,旨在為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碎片化、高水平的服務,全面提高用戶體驗。另一方面,隨著保險科技的優勢凸顯,保險行業也開始利用互聯網開展業務、經營公司。除了全時段服務全國客戶、標準化提供保險業務、差異化打造競爭優勢外,以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為首的經營主體還積極運用保險科技彌合信息不對稱、延展業務邊界、擴大規模效益。2020開年的疫情也啟示互聯網財險業:保險科技的價值不僅在於渠道轉型、服務升級、產品創新,還在於公司運營優化、管理模式轉變。當然,保險行業也應主動突破產業壁壘:當前,互聯網財險多為保費低、保額小、保期短的標準化產品,而險企業務中佔據核心地位的高保費長期限產品,仍多依賴代理人、經紀人和中介等傳統銷售渠道。另外,如何逐步推動保險業向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實現全景升級,也是保險行業需要探索的命題。

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保險行業已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人海戰術”將逐步讓位於“科技賦能”。尤其在保險科技飛速發展、持續落地的今天,唯有儘早佈局,在產品設計、精準營銷、用戶體驗、客戶服務、合規遵循等領域不斷升級,方能在時代洪流中勇立潮頭。


工保網


一、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目前排名第一的是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這是一家世界500強企業,是國有的大型金融保險集團,業務範圍涵蓋了壽險、財產險、養老保險、資產管理、海外業務、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二、中國平安PINGAN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十大保險公司之一,目前排名第二,成立於1988年,也是一家世界500強的上市公司,他是一家集保險,銀行,投資三大主營業務為一體,並行發展核心金融與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個人金融生活服務集團。三、中國人保PICC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世界500強之一,是國內一家較大的非壽險公司,它歷史悠久,是國內第一家整體上市的大型國有保險金融集團。四、太平洋保險CPIC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這也是十大保險公司之一,成立於1991年,也是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它是領先的財產保險產品和服務提供商,大型綜合性保險集團。五、新華保險NCI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十大保險公司之一,始於1996年,世界500強之一,主要為廣大客戶提供各類便捷/人壽保險/健康保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及養老保險服務





小濤愛吃肉


首先互聯網保險正在快速穩定增長中,保險行業雖然是傳統行業但面對大數據互聯時代不得不學會適應時代發展進行迭代換新。風口已至,保險行業不可能大轉型,傳統保險例如中國人壽,太平洋人壽,平安保險,泰康等保險公司,都在不斷的嘗試藉助互聯網開拓新的市場,保險代理人雖然是目前社會主流但保險經紀人卻是未來趨勢,畢竟一家產品不可能滿足所有消費者。其次線上產品可以縮減運營成本。百萬代理人能快速推廣產品,但人工成本也很高,這也是為什麼平安福,華夏福,國壽福等主流線下產品相對線上產品貴的原因,畢竟保險公司要盈利,保險代理人需要吃飯。相對線上產品,平臺搭建成功後,產品推廣費用和人員費用降低等,保險公司利潤也會增長。其次,大數據風控,保險公司能通過大數據很準確的分析投保人消費/健康等情況更好的控制風險。最後:消費者在升級,人們越來越習慣依賴互聯網,隨著消費者年輕化保險公司會先一步準備。畢竟消費主體漸漸成為80後/90後/00後,被網絡養成的一代。無論保險行業怎麼變,自身專業性才是最重要。畢竟保險產品不是普通產品帶有金融屬性,需要專業人員指導購買。努力提升自身專業,這樣才不會被淘汰!


juda好險推鑑


前面幾年,互聯網+保險就有了。


說是風口已來,我是不覺得。保險的普及之路還遠呢,大家還處於挑選品牌的時候,當然這不是否認口碑的力量。保險行業每年萬億的銷售額,不存在急不急啊,已經很大了。而且網購保險很早就有了,互聯網保險也存在好幾年了。只是渠道之一,即使互聯網科技帶來變革,也只是技術更新,重點在於怎麼讓人買對買好保險,少吃虧。重要的是條款之於普通群眾。


主要應該解決的觀念問題,還有就是網購保險時的購買問題、格式條款解答,是否設置陷阱,存在條款與宣傳不符。很多人都是看不懂就買咯,靠的都是人情。

一般人看不懂,自學不易。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專業的解讀保險產品的公司,個人和 團隊是有的。但是解讀條款只是他們服務的一環。市場上缺少一幫專業的第三方,專門給大家系統的上保險課,解讀條款,答疑解惑。所以,你看,在網上提問,回答者從來不曾見到官方的機構,都是民間、商業組織、團體、個人。


專注條款解讀的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