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前半生:英姿盖世,武定四方

文 / 杜豆豆



《旧唐书》第2卷讲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前半生,从出生(598年)到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是贞观二十三年(649年)驾崩的,享年52岁。

本卷阅读可分为三个部分:1、早年神武露锋芒;2、征战四方增威望;3、玄武上位开贞观。以下,按此三个部分,做重点简要解读,以期对唐太宗李世民的前半生有系统概括的了解。

读《旧唐书》卷2 | 李世民的前半生:英姿盖世,武定四方

1、早年神武露锋芒

李世民是高祖的第二个儿子,在武功的李家别馆出生。据说出生时有异象,两条龙在馆门外游戏,三天才离去。4岁时,李世民就被一仙人般缥缈无踪的相面书生预言,说他不到20岁即能救世安民,于是高祖取“济世安民”之意为儿子起了名。

李世民幼年就聪明智慧,见识高超,令周围人常觉得很惊奇。

615年,隋炀帝被突厥围困在雁门,李世民前往营救,便已展露出他不一样的军事才华。他能从突厥动用全国大军进犯的举动,分析出可汗的心理在于认定隋朝当时无兵救援,从而制定出以大张旗鼓来摆设疑兵的策略,成功救出了隋炀帝。

第二年,李渊镇守太原时,有高阳贼历山飞来攻打,李渊被困贼阵,李世军以精锐骑兵,从万人中救出李渊,可见其武功之高强。

当时,隋朝气数已尽时,也是李世民暗中谋划起义,并广结豪杰,发展队伍,使李家义军起兵顺利,一举攻下了数城。

读《旧唐书》卷2 | 李世民的前半生:英姿盖世,武定四方

在这《旧唐书》卷二中,还记载了一段故事,说李渊曾因大雨和军粮问题打算先撤回太原,以后再行动。李世民听说后,百般劝说不能撤军,并在李渊账外号哭,后李渊终于醒悟,才停止撤军。随后李世民又用激将法迫使敌方宋老生出兵,军队一鼓作气,势如猛虎,一举攻下霍邑。

霍邑一战告捷,李家军威名大振,各路豪强争相前来投靠,加之李世民又为李渊献计开仓济民,不仅得了民心,军队也迅速壮大,很快就攻入了长安。

这一段反隋的历史,被称为“晋阳起兵”。

晋阳起兵后,李渊父子掌管了隋末朝政,李世民被奉为秦国公,这一年是617年。李渊刚执掌朝政,隋将薛举就率领10万精兵前来进犯,李世民亲自出击,设三路伏兵,大败段达。

618年,李渊称帝,李世民被委任为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进封秦王。

读《旧唐书》卷2 | 李世民的前半生:英姿盖世,武定四方

2、征战四方增威望

唐创国后,统一大业尚未完成。李世民在这一时期,南征北战,东讨西伐,可谓是威名震天下。其中,有四次大战最为重要:

第一个,是618年讨伐薛举,平定了其儿子薛仁杲的陇西势力。

其中,最关键的浅水原之战,李世民用“后发制人,疲敌后择机猛攻”的策略,反败为胜,出奇制胜,令将领们大为叹服。

更为可贵的是,薛仁杲投降后,李世民仍旧让薛仁杲等统领其旧部,没有一点猜疑,这些归附的降军因而感恩涕零,纷纷愿意拼死效力。

当时李渊派刚归附的李密去迎接李世民,李密一见到李世民,就惊恐叹服地说:“真英主也!” 想必李世民真人,必是神武得很。

读《旧唐书》卷2 | 李世民的前半生:英姿盖世,武定四方

第二个,是619年到620年击败宋金刚、刘武周,巩固了唐朝的北方。

这卷二中说,李世民平了陇西势力后,宋金刚、刘武周等河东势力很强,李渊曾试图放弃这地方。还是李世民眼光长远,认为河东物资富裕,是京城的依赖,并上表请兵消灭他们,收复并、汾等失地的。

李渊将关中的兵调给李世民后,李世民在这次平定中,继续显示了他的军事神算才能,坚守营垒、养精蓄锐,来挫败宋金刚军队打算速战速决的锋芒。宋金刚果然最终因缺粮而逃跑,李世民率精兵追击,大败宋金刚贼军。这时,刘武周也逃到了突厥,失地很快收复。

第三个,是620年到621年,以虎牢之战,一举歼灭中原两大势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夺取了华北控制权。

先是攻打洛阳的王世充,两军对阵,李世民先行挑战,结果陷入重围,几乎被打败。还好李世民箭艺高超,俘获了王世充的一员大将,这才迫使王世充退兵。最终,李世民是以围攻、断粮和水攻,才打败了王世充的军队,俘获和接收了降兵降将。

王世充打不过李世民,不得不守城自保,同时向窦建德求救。李世民开挖战壕,将王世充围在城中。

读《旧唐书》卷2 | 李世民的前半生:英姿盖世,武定四方

这时,窦建德带领10多万兵前来救援,李世民手下许多将领都担心腹背受敌,恐怕不能必胜。然而李世民却有不同见解,认为王世充缺粮离心,不克自败;窦建德是骄兵,冒险进攻,必败无疑;只需依据武牢(虎牢),扼守险要之地,必然能胜。

之后,在武牢一地,李世民和窦建德对峙了20多天。窦建德受阻,王世充不断告急,已然近乎崩溃。

窦建德准备一旦唐军粮草用完,就袭击武牢。李世民得到情报后,故意设计放马游牧,窦建德中计,倾巢而出。李世民观战后,发现窦建德军队毫无军纪,轻视唐军,于是以轻骑300诱敌深入,双方大军混战,窦建德被生擒。

窦建德被带到李世民面前,李世民斥责窦建德不该多管闲事,跑来救援王世充。窦建德战战兢兢的回答差点让我笑喷:“今若不来,恐劳远取。” 意思是,我现在来自投罗网,不就是怕还要有劳您大老远跑去攻打我嘛!

窦建德一败,王世充彻底没了念想,也只好举白旗投降了,于是,华北被全部控制。

李世民进入东都后,将各项物资和宫中图书等,登记入册,一无所取。封赏犒劳将士后,胜利凯旋。卷中记载:

“太宗身披黄金甲,陈铁马一万骑,甲士三万人,前后部鼓吹,俘二伪主及隋氏器物辇辂献于太庙。”

这是何等的威风!


读《旧唐书》卷2 | 李世民的前半生:英姿盖世,武定四方

第四个,是622年平定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

窦建德被俘后不久,刘黑闼就起兵反叛,接连攻陷了数城。621年12月,李世民前往征讨。622年正月,李世民在肥乡断其粮草,坚守壁垒,和刘相持两个月,迫刘决战,以“放洪水”的绝妙战术,将刘军打得溃不成军。

当时,徐圆朗在徐州、兖州一带起兵反叛,李世民回军讨伐,一举平定了他。

自此,李世民威望值迅速提升,成了京城军民的最爱。

3、玄武上位开贞观

功高盖主,历来都不是什么好事,这或许也是李渊和李世民产生隔阂的根本原因。尽管李世民凯旋回长安后,李渊封官加赏,又特许李世民自置官属。但猜忌和谗言,也开始动摇李渊对李世民的看法。

于是,就有了后面的玄武门之变。这一政变,也成为李世民一生洗不干净的污点。

读《旧唐书》卷2 | 李世民的前半生:英姿盖世,武定四方

但《旧唐书》这卷显然并不想对这一兄弟相残的事件,有过多的记载,只是写了这么一句:

“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杀之。”

事后,李渊让权给李世民,并立李世民被为皇太子。李世民于是下一系列政令,崇尚简要清肃,要求百官以安民治国为关键,放宽避讳礼制,重新安排各关键位置的官员等,大得人心。

626年9月,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给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这就是唐太宗了。

登基后,唐太宗李世民大赦天下,官员们封官加爵,百姓们免徭役一年,宫女被放出3000余人。次年,改元贞观。

读《旧唐书》卷2 | 李世民的前半生:英姿盖世,武定四方

李世民在位的23年,天下大治,被称为“贞观之治”。《旧唐书》卷二记载的这部分历史,是贞观的前三年。

这前三年,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主要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军事方面:

  • 强兵意识。国内局势刚安定时,突厥来犯。唐太宗李世民派尉迟敬德打败突厥,突厥与唐订立白马盟约后退走。虽然胜了,但这让太宗意识到了强兵的重要,因此,他亲自带兵在殿前练习射箭,并进行考试,从这以后,士卒都成为精锐。
  • 反思隋亡的教训。太宗时时将隋亡的教训引以为戒,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要有忠诚正直之心,鼓励直谏,为隋朝的忠良之士们平反,对杀害隋炀帝的近臣,挨个儿秋后算账。其中,有一段针对裴虔通的全篇诏书,专门讲述了要奖励尊敬大义之人,严惩天下大恶之徒。
  • 有功论功,有冤伸冤。给功臣们加官封赏,给战死沙场的义士勇夫们建佛寺、写碑铭、记载功劳;亲自审理案件,清查冤屈案情。
  • 整顿吏治,调整官员人选,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 立皇太子李承乾,给儿子们都封了王。
  • 尊尚年老,敬重退休的官员,并落实到制度上。
读《旧唐书》卷2 | 李世民的前半生:英姿盖世,武定四方

(2)经济民生方面:

  • 举行农耕和桑蚕的典礼等,倡导对农业的重视。
  • 关中饥荒,有卖儿卖女现象,太宗拿出皇宫库存金钱,帮赎回被卖儿女还给父母;凡曝尸荒野的,官府加以掩埋;设立义仓。
  • 不建高阁。
  • 放出宫女,准许随意婚配。

(3)文化教育方面:

  • 统一易经占卜方法,倡导不信鬼神,认为求仙是虚假的。(由此一点可看出,早年的太宗还是圣明的,可惜到晚年却稀里糊涂地企图长生不老,吃起仙丹来。)
  • 设立文学馆;各州设立医学。
  • 复兴礼制,重视祭天。
读《旧唐书》卷2 | 李世民的前半生:英姿盖世,武定四方

(4)外交方面:

  • 接受新罗、龟兹、突厥、高丽、百济、党项、靺鞨、契丹、西突厥、高昌等国的朝贡和依附。
  • 接受夏州的归降。

至此,隋末动荡的局势方得以开始稳定。到贞观三年,据户部上奏,从塞外回来的中原人和突厥前后内附、开辟四夷成为州县的,加起来就有120多万人。

结语

唐太宗李世民的前半生,可以说是征战的半生,英姿盖世,武定四方。唯一的那个洗不清楚的污点,就是玄武门之变。

但我们又怎能为此而责怪他呢?生在帝王之家,要么生存,要么死亡。太宗不奋起自保,难道等着被人谋害吗?

太宗,已然是世上少有的几个好皇帝之一。无论是文治武功,还是品德才华,都堪称是君王典范。评君王,还是应当论其功德,而不是那某几个微不足道的缺点吧。

(本文结束)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谢您的关注。

作者简介: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曾先后研修英语、计算机、美学和心理学专业。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简书会员合伙人,万卷好书工作室、万卷好书读书会创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