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看了電影《剩女》,中國的女孩子,要更勇敢

紀錄片《剩女》出來有一段時間了,今天終於看了。大齡未婚的女性,在婚姻的壓力下,是抗爭還是妥協?這個紀錄片似乎想回答這個問題。

作為一名十分有資格的“剩女”,這個詞真的曾經讓我感到很多羞辱。我也發過這樣的天問:難道不結婚,我就沒有價值了嗎?

女人只有兩項數值有用,顏值和年齡

《剩女》這個名字戳心的很,但是記錄的很多場景都過於真實,隔著屏幕都直擊我的痛點。

三個女主角都在北京,個個經濟獨立,工作出色。但是看起來完美的畫布上被人突兀的劃了一筆:她們都沒有結婚。

第一個出場的女主角華梅最觸動我,她從農村出來上大學闖到北京。三十多歲,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是個能言善辯的律師。

想法 看了電影《剩女》,中國的女孩子,要更勇敢

你認為你的年紀在婚戀市場上還是一個很好的年紀嗎?

但是到了相親諮詢師那裡,經濟獨立根本就不存在,在她眼裡,女人只有兩項數值有用,顏值和年齡。“你也不是什麼美女。而且你年齡真的很大了。”她想讓她認清“現實”。

到了公園大媽那裡,她出色的工作也變成了弱點,“要是我跟你吵架,你一下就搬出個民法啊刑法啊來跟我吵,我能吵得過你嗎?”

父母的逼迫難受一萬倍

即使是這樣,面對這些諮詢師、公園大媽毫不友善的語氣,她是隨時可以離開,把這些聲音關掉的。是誰,把她推到了這些路人的質疑面前?是她的父母花式催婚。

爸爸為了反駁她也可以不結婚的想法,直接說她“上學把你上傻了”。女兒考上大學曾經也是他的驕傲,讓沒能生兒子的他也是出了一口氣的。

想法 看了電影《剩女》,中國的女孩子,要更勇敢

上學把你上傻了

但是大齡單身毀所有,為了勸她趕緊結婚,爸爸倒起了苦水。“高考上了大學家裡砸鍋賣鐵都讓你上,爸爸天天在地裡累死累活,為的是什麼?”

動不動說起養育債、親情債,比來自外面路人的指責,真的要難受一萬倍。

《剩女》第二位出場的徐敏,同樣是好大學好工作,也十分陽光,年齡也不大。但是她找的對象媽媽總是不滿意。

姑娘想和媽媽談談,話不投機,媽媽也不就事論事,直接站上了道德高地,“高價給你上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

想法 看了電影《剩女》,中國的女孩子,要更勇敢

我們倆培養的你,完了我們現在就一無是處

最大的質疑和壓力來自父輩

朋友同事們,再怎麼問,一般多是善意和八卦。有過哥們勸過我要溫柔一點,做飯的時候要想著為人家搭配營養。還有不怎麼熟的人提醒我該化一化妝,這種交情,直接之後少見面就是了。

但是家人不可以。我上大學離家之後,很長時間都是一週一次電話問候家裡。我爸抓住每一次機會提醒我再嫁不出去就晚了,有時候一句話甩過來,“我現在出個門,都覺得抬不起頭來”。

華梅的爸爸也說過同款的話,“到外頭人家一問,我都沒法說。”

想法 看了電影《剩女》,中國的女孩子,要更勇敢

到外頭別人一問,我都沒法說

他似乎不太在乎我幸不幸福。在我成年不結婚的這些年裡,他似乎一直都覺得我過的像條狗。

我媽稍微好點,她總是告訴我說,希望我過得好;但是驚人的話也不是沒有說過:“結了婚再離都比這樣好。”

有過同款父母的請舉個手。

比男權社會更可怕的是父權社會

比起我們的幸福,父母親在意的,似乎是我們是不是聽話、歸順。

網飛出品的電影《反傳統》中也有一小節相親,比我們熟悉的相親方式還要殘忍。女主被帶到一家超市,假裝買東西,男方派家裡的兩個女人也同一時間去超市,一邊假裝購物,一邊觀察女主。

想法 看了電影《剩女》,中國的女孩子,要更勇敢

女主膽子很大,故意從她們身邊走過

把這個場景放在超市,這個寓意是太明白不過了。起碼我們相親的時候,再不對等也要男女雙方一起坐下來,相互聊一聊。

在這個電影裡,僅僅是女方當作超市裡的物品一樣被觀察。而挑選她的,竟也不是男主自己,而是他父輩選出的代表。

男權可能會要求女人溫順、柔弱;父權卻要求所有的下一代小的時候乖巧出色,大了之後歸順聽我的。

男權社會,束縛的是女人;父權社會,捆綁的是所有年輕一代附帶女性,所有的意志都是為了成全父權的意志,包括生個兒子做家裡的王位繼承人。

曾經受過壓迫的年輕人,包括女人,大多數如果順順利利的在合適的年齡做了該做的事,很難跳出下一步的怪圈:成為幫兇。

徐敏,才28歲,可是她找對象焦慮要去看心理醫生。電影裡,她遇見一個英國留學回來的碩士,聊的也很投機,吃飯也很開心,後來就沒了下文:被媽媽否了。

她覺得不錯的男孩子,媽媽如果不同意要佔80%的比重。

想法 看了電影《剩女》,中國的女孩子,要更勇敢

如果媽媽不同意的話,要佔80%

第三位出場的蓋琪,是位教授,也是一位女性主義者,婚前對小孩也沒有太多感覺。她在一年內迅速完成了戀愛、結婚和生小孩幾大事項。

形容自己的選擇,她說婚前的生活很有趣,婚後是平淡和幸福。

但是她選擇結婚,有多大程度也是完成母親的心願呢?蓋琪結婚的那天,母親比她更高興和興奮。母親說:“千百年來……還得走常人走過的這條路。”蓋琪平靜的接受了。

想法 看了電影《剩女》,中國的女孩子,要更勇敢

女兒出嫁是我最大的心願

中國的女性比西方更多一重壓力

女性不平等,在中西方都有。女性在全球,平均工資低於男性,家務勞動參與高於男性;女性企業高層少於男性,受到性騷擾的頻率高於男性,在全球都是女性想要抗爭的事實。

臉書首席運行官雪莉·桑德伯格也是在這種不平等的情況下寫了《向前一步》,激勵女性去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目標。

想法 看了電影《剩女》,中國的女孩子,要更勇敢

向前一步,世界需要你來改變

但是剩女的概念,卻只有中國有。把單身視作羞辱,把年輕當作女性的重要資本,來換取婚姻市場上挑選男人的權利,在父輩的眼裡是天經地義。

把對子女的撫養和愛,當作恩來施予,無論父母做的好不好,一句我是老子就要求兒女的聽從和回報。也只是在中國更甚。

所以中國的女性們,當我們想做自己的時候,要抵抗的,首先是父母。而最難抵抗的,也是父母,因為愛,因為恩,因為家。

在家因為沒結婚被罵、吵架吵的不愉快;到了外面,和我有相似困境的人如果看得透些,批評我的父母綁架我的人生,我還想要為他們辯護。

華梅也一樣。片中有另一個女生,讓華梅想一想,她父母讓她趕緊結婚的初衷是不是想讓她幸福,華梅反應十分激烈,覺得說她父母不好的話太難聽。

想法 看了電影《剩女》,中國的女孩子,要更勇敢

不同意父母的觀點,也不同意別人說父母不好

願所有的女孩子,都勇敢

華梅在片尾,選擇離開了北京,去法國深造學習。

她是逃離了嗎,還是選擇了另一條路?我不知道,因為我做了和她一樣的選擇。來了歐洲,根本沒有誰關心你的年齡,不用脫單就可以直接脫下 “剩女”的標籤。

紀錄片之外,今年的情人節那天,華梅在Twitter上推了《剩女》的預告片,更新了自己最新的狀態:

她已經畢業了,繼續做律師,和丈夫幸福的生活在德國。


想法 看了電影《剩女》,中國的女孩子,要更勇敢

看頭像裡的她,多麼陽光又成熟

我自己,出國留學收到通知後,我爸請幾家親戚去鎮上下館子吃了頓飯。

他是為了慶祝,也是為了他的面子。但也就是在這次宴請上,幾個姑媽姨媽也終於鬆口了,“他們城市裡的人是不一樣些,結婚就是要晚一些”。

而我現在敢寫這一篇文,很大一個原因也是因為我現在不再單身。可是我多麼希望,在我比此刻更年輕的那幾年裡,敢肆意地享受我不會再回來的時光。

希望所有的女孩子,都勇敢。男孩子,也一樣。



關於作者:我是荷蓋,一個有故事有想法的人,今天的想法你有什麼故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