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倡議書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又是一年春草綠

又是一年請明時


清明 |倡議書


《曆書》有云:“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清明 |倡議書


一年一年的清明,一歲一歲的牽掛

一次一次的想念,一分一秒的記憶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清明 |倡議書


清明 |倡議書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融合了“節氣”與“節俗”,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因此,清明既有歡樂賞春的喜慶氣氛,也有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


清明 |倡議書

清明節即將到來,在這裡,小湖提醒大家:


樹立文明、低碳、環保的社會風尚。杜絕火災隱患,爭做文明祭掃的踐行者。


倡議書


減少聚集,安全祭祀


目前,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仍不能鬆懈。希望廣大市民儘量不去實地祭祀,不搞聚集悼念,減少人員聚集帶來的疫情傳播風險。若因特殊原因需實地祭祀的市民,自覺遵守疫情期間安全祭祀要求,預約祭祀、錯峰祭祀,保持安全距離,減少駐留時間。


創新方式,文明祭祀


疫情之下,倡導開展網絡祭祀,以網上拜祭、獻花、寄語、悼念等表達清明哀思。廣大市民朋友可通過網上時空信箱、抒寫追思祭文、小規模家庭追思等多種形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情感,或通過“仁孝四川 綠色祭奠”平臺寄託哀思,以新的方式緬懷先輩,弘揚傳統。


移風易俗,綠色祭祀


摒棄不文明祭祀方式,倡導綠色祭祀、環保祭祀,採用敬獻花束、擺放綠植等環保、安全、文明的方式緬懷故人、表達哀思,不在墓園以及城市街道、綠地、居民小區等公共場所焚燒紙錢、燃放鞭炮、使用塑料祭祀品,切實減少火災等各種安全隱患,維護優美整潔的城鄉環境。


明日清明

全國哀悼

4月4日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

清明 |倡議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