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費斯汀格法則體驗:接受10%不可改變的,改變90%可以改變的


生活中費斯汀格法則體驗:接受10%不可改變的,改變90%可以改變的


跨行通轉賬失敗故事

跨行轉賬一直用民生銀行手機軟件,方便快捷,全部免費,深得我心。

不過讓我掃興的是,最近這一次竟然轉賬不成功,歸因思維可能是下班時間,暫且等待。

第二天,想起這事,繼續操作,奇了怪了,還是失敗,想問問使用過的人,正好手頭忙起來,又放下了。

後來又嘗試了幾次,屢次不成,知道不應該,頗為納悶。

特意看了下問題提示,似乎就是“扣款路由暫時關閉”之類常規語言,擔心超額,又看了下民生銀行限額為5萬,也沒問題。

因為不是非常著急使用,也就耐心放了兩天。想諮詢專業人士時候,突然想起來什麼,把轉賬金額降低,操作立即成功。

還是限額受限問題。

急忙看之前操作提醒,明白問題就是出在自己身上,“審題不仔細”,思維定式了。

民生銀行一次轉帳限額5萬不錯,不過還有一句話提示,“實際轉賬金額以對方銀行為準”,不用說轉出銀行限額低得多。

再看轉賬失敗提示,人家前半句說的明明白白,“金額超限或......”這證明自己依然“看到的是自己想看到的”。

羅嗦這麼多,只想說明一個理兒,當我們遇到不順時候,先彆著急,別抱怨,少指責,因為問題更大概率出在自己身上。

這就是費斯汀格法則效應。

生活中費斯汀格法則體驗:接受10%不可改變的,改變90%可以改變的


“費斯汀格法則”體驗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指出,生活中10%事情發生後不可改變,其餘90%事情由這10%事情引發,屬於主觀感受引發的主觀行為,本來完全可控,遺憾的是大部分人更加失控。

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大家熟知的“踢貓效應”,帶著糟糕情緒工作,心情不好不給人家好臉,以至於引發一連串糟糕連鎖反應,都屬於此類。

我上述轉賬失敗經歷,好在沒有著急上火抱怨啥,因為曾經操作過,知道大概率自己的問題。

反之,如果因此急躁起來,也許工作或者生活就會受到干擾,引發人際關係衝突。

實際上,即便自己或者別人的確犯錯了,屬於確定不可改變的10%事情,著急只會於事無補。道理簡單,操作不易。

這就是泰戈爾說過的,“當你錯過太陽時你在哭泣,那麼你也會錯過月亮、星星。”

有個媽媽很聰明,看到孩子把牛奶撒掉了,瞬間逆人性操作,不僅安慰孩子沒事,還邀請孩子藉機玩地上牛奶,畫畫,寫字,觀察。

有個朋友分享過類似故事,孩子不小心打碎一個盤子,看到孩子臉色發白,趕緊安慰說,自己正要扔掉這個盤子呢,謝謝幫了忙。朋友說,當時自己急於安慰孩子,就胡亂瞎謅這個緣由,誰知道孩子聽懂了,笑著說那再幫忙打碎一個唄。

可見,你如何反應不要緊,重要的是表達出關心關愛,用冷靜情緒應對事情。

避免糟糕事情擴大化,就是“費斯汀格法則”給我們最大啟發。

生活中費斯汀格法則體驗:接受10%不可改變的,改變90%可以改變的


接受不確定才有可控性

社會學有個著名的“二八法則”,是指20%人事物與其餘80%人事物影響相當,比如20%人擁有的財富等於其餘人的財富總和。

費斯汀格法則也可以簡稱為“一九法則”,10%糟糕事情發生不是人力可控,其餘90%糟糕事情則是我們可以避免的,只不過容易發生。換句話說,我們要做是控制好這90%事情。

這其實是如何認識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問題。

我們有10%事情不可控,這就是不確定性,比如出門遇見誰不確定,目前疫情全球範圍控制住時間不確定,我們支持球隊可否獲勝不確定。

但是更多是可確定的,比如我們做啥飯吃,今天是否讀幾頁書,工作可否不帶有情緒,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積極心態做事情,接受已發生事情無法挽回,訓練自己意志力,等等。

還有一個關鍵的關鍵,那就是首先要接受這個10%的不確定。

一旦接受了10%的不確定性事情,也就控制好了90%其他事情,這就是確定性與可控性。

客觀事情不可改變,由此引發主觀看法、情緒、言行可以改變,這就是生活智慧,也是自我修行,也叫自我成長。

生活中費斯汀格法則體驗:接受10%不可改變的,改變90%可以改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