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復一年,UT讓全球文創“破圈”

文|李北辰

對於許多人來說,夏日來臨的標誌,從新一季UT的上架開始。

眾所周知,最近幾年,被不斷賦予新的文化意涵的UT,是優衣庫每年夏季的重頭戲。譬如你一定知道,它與KAWS的合作,或許談得上是整個快時尚市場最重要的文化事件。

但易被忽視的是,許多大眾消費者對UT文化乃至整個T恤文化的覺知,其實是最近幾年才發生的事。

我印象很深,數年前,有媒體在談到UT時說:優衣庫紐約旗艦店位於第五大道,只需拐一個彎,步行幾分鐘,就能走到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很多人會在參觀完MoMA後,去那買一件MoMA與優衣庫合作的UT(二者保持了多年合作關係),但是在中國,更多人只認識米老鼠這些知名IP。

但短短几年,情況就已發生改變,在UT的橋樑作用下,更多大眾消費者開始知道:T恤是最有“文化含量”的服裝;並試圖進一步知道,自己T恤上印的東西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在這個意義上,UT對小眾文創(尤其潮流先鋒文化)自上而下的圈層擴散功不可沒。平日忙碌的大眾消費者,能夠以一件T恤為匙,打開一扇通往全球不同文創藝術的大門。

而這一切,都要從T恤文化本身談起。


全球文創的“破圈”

後來寫出《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作家斯科特•菲茨傑拉德,在1920年的處女作小說《人間天堂》中第一次使用了T-Shirt這個詞。但直到八年後,韋氏詞典才將該詞收入。

其實早在菲茨傑拉德寫出《人間天堂》的20世紀初以前,從後來的影視資料不難發現,那時人們看起來都穿得很“正式”,出席任何場合,通常都是西服革履。

年復一年,UT讓全球文創“破圈”

而就像《First Things》雜誌在一篇文章所言:西方普遍流行正裝從19世紀早期開始,彼時工業革命剛剛造就了一箇中產階級,他們一舉一動渴望符合“紳士”做派,追求某種象徵身份的“儀式感”。用文章作者Bruce Boyer的話說,他們需要扮演“公共”和“私下”兩個角色,公共著裝都是“identify up”,也就是把自己變成一個“更好”——或者說“社會地位更高”的人。

所以你能想見,後來人們開始熱衷於T 恤牛仔,與社交越來越平等有關,中產階級的持續擴大,加之嬉皮士等運動的推波助瀾,讓過去那條服裝鄙視鏈慢慢溶解。大概從1969年40萬人參加伍德斯托克音樂節算起,T 恤牛仔正式成為年輕人標配,並慢慢向其他社會群體滲透,很多商業巨頭也響應社會情緒,允許員工每週五穿便裝,後來就完全隨意了。

從1970年左右開始,“正裝時代”宣告終結。

但T恤在全球的流行,並不意味著它就此喪失社交功能,人們固然少了“公共”與“私下”之分,卻多了更能區分彼此的“文化認同”之分。七十年代至今,T恤已成為人們表達自我的發聲器,不同文化群落尋找情感皈依的載體,任何的靈感,想法,態度,價值觀,都可以被“印”在T恤上。

因此有人戲謔道:“你過得好不好,看朋友圈就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看T恤就知道。”

而當你理解上述背景,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優衣庫將T恤視作一種全球文化的傳播媒介。

過去數年間,UT已經蛻變為一個多元化的IP呈現平臺。在我身邊,很多人擁有不同的文化偏愛,卻最終都與UT結緣。即便是在如今這個分眾時代,潮流,音樂,影視,動漫,文學……無論你歸屬於哪一種文化群落,都有可能在UT身上覓得情感寄託。

這背後是UT對全球文化的“橋樑”作用。

就以KAWS為例,很多年輕人開始重新審視T恤的文化意涵,正是始於KAWS,他們因為UT認識了KAWS,因為KAWS叩開了潮流文化的大門,因為走進這道門,忙碌生活平添一抹亮色。而很大程度上,KAWS選擇與優衣庫合作,也是想看看小眾文化與大眾品牌的連接效果,正如他所言:“優衣庫擁有很多門店和大量的消費者,這樣的合作可以看到規模效益與藝術創作的平衡。”

沒錯,由於優衣庫在全球消費族群中的大眾屬性,最近幾年,UT身上的“世界文創橋樑”角色也愈發明顯,從Line Friends(我個人對UT“變酷”的最初認知),Disney,《週刊少年JUMP》系列等知名IP,到不同領域的小眾藝術先鋒,不同的UT在大眾與小眾,主流與圈層之間,一直在尋求某種平衡,也極大加速了全球文創的“破圈”過程。


新的意涵

這種橋樑作用在今年也格外明顯。

譬如優衣庫今季首次與知名街頭潮牌AMBUSH聯名合作,推出以迪士尼米妮為主題的系列UT。在這一系列中,AMBUSH創意總監Yoon並未重複已有創意,而是以手繪風的愛心和絲帶為主要設計元素,以相對抽象的方式,完成了對於米妮這一經典IP的重新詮釋。

年復一年,UT讓全球文創“破圈”

我當然知道,在這個夏天前,一般消費者大概並不知道AMBUSH,但我相信在這個夏天過後,AMBUSH所傳遞的價值,會為更多大眾所感知。事實上,與當年的KAWS一樣,我已經看到不少媒體對AMBUSH的“科普”文章。

年復一年,UT讓全球文創“破圈”

不只是聯名小眾潮牌,優衣庫UT系列最近公佈了全IP發售時間,其中包括二次元作品,書道大師聯名,貓萌系列,全球文字創意,品牌Logo,電影片段等各種系列,涉及流行文化,藝術,音樂,影視,動漫等不同類別的全球文創作品。

年復一年,UT讓全球文創“破圈”

篇幅所限,不一一呈現,僅以動漫為例。有些IP你肯定非常熟悉,譬如為致敬《機動戰士高達》模型誕生40週年推出的高達模型系列,以及以各代奧特曼特攝劇(特殊攝影製作電視劇)為設計靈感的奧特曼系列;有些IP你可能不熟悉,譬如日本漫畫系列UT就選用三部動漫作品《咯咯咯的鬼太郎》《天才傻鵬》及《小松君》中的元素。

而也許是上了歲數的原因,在UT今年搭建的所有世界文創“橋樑”中,我個人最感興趣的“彼岸”,是書道文化系列。這一系列收集了三位書道藝術家杭迫柏樹(Hakuju Kuiseko),久木田(Hironobu Kukita)與山口芳水(Housui Yamaguchi)的作品,其中包括“豪爽”“森羅萬象”“日日是好日”等六件作品。

年復一年,UT讓全球文創“破圈”

我不太懂書道,看了UT官方對它的介紹,這些T恤是“以書道作品中包含的體諒,熱情,關懷等處世之道為設計元素”。不難發現,這些漢字傳遞出的是比所謂“Slogan Tee”更深刻的意涵。

眾所周知,在西方,興起於上世紀60年代的Slogan Tee,是將T恤作為自我表達的絕佳載體,某些經典的Slogan Tee,甚至直接折射出當時社會最關心的公眾議題(譬如40年前“I+愛心+NY”的誕生重新點燃了紐約市民的城市精神)。

但以我淺見,不同於英文Slogan Tee的“直抒胸臆”,在東方,漢字本身的雋永,加之在“筆法”之外更重要的“身法,心法,理法,道法”,讓“把書道印在T恤”這件事更富有某種不可名狀的哲學意境。

不過你可以想見,對於大多數消費者而言,由於隔著一道關於書道文化的信息鴻溝,僅憑與書道T恤的“偶遇”(無論是在網上還是實體店),其實很難完全領略到這種意境。

嗯,穿T恤不需要“說明書”,但若想知曉每件T恤背後傳遞的“意義”,可能真的需要一本“說明書”。

年復一年,UT讓全球文創“破圈”

而這也恰恰是優衣庫今年推出《UT世界文創先鋒冊》的目的,它試圖通過與全球創意藝術家的對話,讓大眾瞭解每件T恤的背後故事和文化意涵,以T恤為載體,藉由服裝去建立接觸不同文化的契機,拉近每個人與文化藝術的距離。

所謂“橋樑”,即是如此。

順便一提,4月10日起,中文版《UT世界文創先鋒冊》品牌冊紙質版將可在優衣庫全國各大門店免費取閱,優衣庫官網,掌上旗艦店及小程序也將同步提供數字閱讀版本。

年復一年,UT讓全球文創“破圈”

結語:“Wear Your World”

有時想想,人類真是追求“意義”的動物。其實僅僅在中國,一年就生產大約500億件T恤,但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被認為是承載著“文化”,就像作家王小峰所言:“大街上,人流中,和陌生人擦肩而過的瞬間,只需輕輕一瞥,多多少少也能窺見穿著者平時不輕易示人的內心。”

嗯,過去數年間,優衣庫推出了形形色色的UT,這些T恤,既可能是每個人心中“已知文化角落”的放大器,也可能是通向更廣闊的“未知文化疆域”的連接器。對全球文化的包羅萬象,讓UT成為世界文創的先鋒代表,也讓人們通向一個真正“更好”的自己。

某種意義上,我想這也是優衣庫“LifeWear服適人生”試圖傳遞的理念。或許在UT的價值主張裡:重要的不是“UT是什麼”,而是“你是誰”;人們挑選不同的UT,不是去迎合和取悅誰,而用你自己的熱愛,表達對這個世界的熱忱。

歸根結底,何時何地,“Wear Your World”這句話都是對的。

作者:李北辰,獨立撰稿人,國內數十家媒體專欄作家,曾供職《南都週刊》《華夏時報》《財經》等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