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史】澶淵之盟是功還是過?對於宋遼邊境的唐山意味著什麼?

澶淵之盟後,宋遼和平共處,處於兩國邊境處的唐山地區經濟貿易發展迅速。


澶淵之盟

1005年,經過多次戰爭後,宋遼終於訂立和約,準備和平相處,也就是著名的澶(chán)淵之盟。

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張避敵南逃,宋真宗雖然治國還是比較有方的,但在面對外族入侵時就比較膽小了,也想南逃,經過宰相寇準的千勸萬勸,才不情不願地到澶州去督戰。宋軍堅守遼軍背後的城鎮,又在澶州城下射殺遼將蕭撻覽。遼害怕腹背受敵,提出和議。雖然戰局對宋有利,但宋真宗比較膽小,害怕打不過能爭善戰的遼軍,不顧寇準等大臣的反對也主張議和,先通過降遼舊將王繼忠與對方暗通關節,王繼忠本為宋國大將,在一次與遼大戰中被俘獲,宋真宋本以為他死了,契丹請和,命令王繼忠上奏奏章,才知道他還活著。後派大臣曹利用前往遼營談判,於十二月間(1005年1月)與遼訂立和約。雖然在宋軍有利的情況下議和的,但條約的內容卻是對遼國有利的,條約規定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稱澶淵郡,故史稱“澶淵之盟”。

【唐山史】澶淵之盟是功還是過?對於宋遼邊境的唐山意味著什麼?

有很多人看這段歷史時,都很憤怒,覺得屈辱,宋真宗澶也備受指責。不過和平對於經過多年戰亂的土地和百姓,特別是宋遼邊境處的,確是是絕大的福音。北宋向遼每年交納歲幣,看似屈辱,但是歲幣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費用百分之一、二,這對於北宋的經濟規模而言並不算沉重,相反遼國拿了歲幣的目的還是要向北宋購買商品,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貿易和經濟的發展和民族的融合。

澶淵之盟結束了宋遼之間長達四十餘年的戰爭,宋遼以白溝河為界(白溝河發源於太行山,途經山西東部、河北張家口、保定等地區,最後流入白洋淀)。此後宋、遼之間百餘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宋遼邊境長期處於相對和平的狀態,促進了宋遼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禮尚往來,通使殷勤,雙方相互出使共達三百八十次之多,遼朝邊地發生饑荒,宋朝也會派人在邊境賑濟,宋真宗崩逝消息傳來,遼聖宗“集蕃漢大臣舉哀,后妃以下皆為沾涕”。

【唐山史】澶淵之盟是功還是過?對於宋遼邊境的唐山意味著什麼?

宋遼邊境貿易迅速發展


期間宋遼戰爭長達25年,其目的在於爭奪燕雲十六州。由於燕雲十六州是一個先進的農業區,它的農業、手工業和其他文化活動都比契丹本部地區發達。因此契丹統治者對這一地區的重要性有著足夠的重視,他們把燕雲十六州中的幽州升為南京,改皇都為上京,把原先的南京(遼陽)改為東京,又在南京幽州建立了相應的許多官職,視為腹地,當時的唐山就屬於南京道。

北宋農業、手工業十分發達;遼國盛產畜牧業產品。而“燕雲十六州”地處遼國中心地帶與北宋之間,因此便成為宋、遼經濟貿易、物資交流的集散地。比如灤州(唐山灤縣),處於灤河下游的入海口。當年,灤河水量很大,契丹人將他們的皮毛製品、木材、山貨等,用船隻或木筏運到灤州,再從灤州運回布匹、糧食等。

唐山境內現存的遼代建築也很多,比較典型的有:天宮寺塔。在豐潤縣城,建於遼道宗清寧年間。天宮寺塔在1976年地震時受損,1987年開始修復,修復過程中,出土了大批珍貴文物。

車軸山無樑閣和藥師靈塔。無樑閣位於今豐潤縣車軸山,建於遼興宗耶律宗真重熙元年(1032年),無寸木,無樑架,故得名。無樑閣共3層,正面各有一拱券門,第二層有月臺,環以漢白玉欄杆,頂為九脊歇山頂。藥師靈塔為11層實心磚塔,建築奇異。

觀雞寺。位於豐潤縣,原佔地面積很大,後代經過改建。現存山門、三層大殿、鐘鼓樓等。

不過最後要說的是,澶淵之盟不僅使雙方邊境的和平穩定,也促進了民族融合,使契丹人民大量吸收漢族文化,為契丹民族最終消失、主流融入漢族打下了基礎。所以很多時候,文化與和平的力量,反而大於軍事力量。契丹在軍事上沒有被漢族征服,但卻被漢文化所同化,並最終大多融入漢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