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史】遼國統治時的“唐山”地區

說句實在的話,雖然當時的唐山被所謂的外族統治,可是卻比那幾個混蛋漢族皇帝統治下,可是好多了。


遼國統治下的唐山

916年契丹建國,後稱遼。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於天贊二年(923年)率契丹軍南下,攻克平州,改平州為盧龍軍,設節度使。開始統治今唐山部分地區。同年,分平州地設置灤州永安軍,仍屬平州節度使管轄。這是灤州得名的開始。灤州治所在古黃雒城(今灤縣城關),轄義豐、馬城(今灤南縣馬城)、石城(今唐山市開平)三縣。阿保機還從北宋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安喜縣遷大批俘戶至此,置新安喜縣,屬平州。936年後唐滅亡,薊州之地也納入契丹統治之下。遼朝統治今唐山各縣之地長達200年之久。遼的地方行政區劃為道、府、州、縣等,道為一級行政區,府、州為二級行政區,縣為三級行政區。此外,還有一種特殊的建置,叫“投下軍州”或名“頭下軍州”,是契丹諸王、外戚、大臣及各部為安置俘虜的漢人、渤海人所置的。遼朝時,今唐山市轄境屬南京道析津府(治所在今北京西南)薊州(治所在今薊縣)、景州(治所在今遵化)、平州(治所在今盧龍)、灤州(治所在今灤縣)之地。

【唐山史】遼國統治時的“唐山”地區

遼朝的統治地區廣闊,其經濟部門主要是契丹族的畜牧業。自耶律阿保機佔領今河北東北部特別是平州、薊州等地後,逐漸認識到農業生產的重要。從遼太宗耶律德光時起,不斷髮布勸課農桑和保護農田的詔令。到遼聖宗(982年~1031年在位)時,“募民耕灤州荒地,免其租賦十年”,還派遣使者察看各地農作物生產情況,詔令各州縣長吏勸農。冀東平原地區有著較好的農業基礎,加之此時戰爭較少,契丹統治者比較重視農業,到遼道宗耶律洪基清寧年間(1055年~1064年),這裡的土地得到了大面積的開發,農業生產有了較大的發展。

【唐山史】遼國統治時的“唐山”地區

手工業和商業也有了恢復和發展。除冶鐵以外,這裡頗為發達的手工業是陶瓷業和紡織業。遼瓷製作技術精巧,造型新穎,位於今遷安市沙河驛鎮附近的上爐遼墓出土瓷器27件,胎骨潔白,質地精細。其中雞冠壺、鳳首長頸瓶為典型遼代風格的瓷器,不但繼承了唐代的傳統,而且又獨具民族和地域特色。遼朝的紡織業主要在南京道析津府。薊州位於這一地區,平州則為毗鄰,均有較高的工藝水平,史稱南京道(今河北省北部地區)“錦繡組綺,精絕天下”。析津府是遼商業最發達的城市。南京道各州縣也都有商業城鎮和集市。遼早期設灤州後,灤州的商業和交通逐漸發展起來,起到了溝通平州和薊州經濟與商業貿易的作用。遼宋之間,自 1005年澶淵之盟後,雙方在邊境上設置榷場互通貿易。在各族人民的進一步融合中,今唐山一帶的經濟有了新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