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想的人眼里必定有光


有理想的人眼里必定有光

浪潮滚滚朝着一个方向,但总有人照着自己的节奏来活。

众生前行,而我偏要往后退步。

退到最自我的生活,留给自己一颗最笨拙的心。


半生之中,常感到孤独。而生命的慰藉,常常以我始料未及的方式出现。

这些年我总在北京跑。一年又一年,以前那个还能够伸手触摸的城市,现在变成了高不可攀的所在。时间改变了一切。

我去参加笔会。去给大学做讲座。

我去领文学贡献奖。去出席星光大赏。

我去给小学的孩子们做讲座。去出版社跟编辑们谈合作。

正式密集的工作之外,偶尔才能和老友聚会。

昔日校园同窗,老友是校报的记者,也是我的学妹。我谈文学,她谈新闻,她向往伟大的无冕之王,我好奇文学的终极意义。我们居然也能聊到一起。

苏东坡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岁月匆匆,多年以后再相见,我们都已年过三十,青春不再。

她一直做着记者工作,朋友圈里转发的那些重大新闻报道,我常常看到她的署名。她始终一个人独来独往。

而我一直在写作,写那些涓滴意念,写那些山间不为人知的草木,还有人世不为人注意的平凡人。我早已经辞职,作息时间跟平常人相反。万籁俱寂的时候,我才清醒写作。白昼喧嚣,人们去上班,我则蒙头大睡。

我们并没有太多的联系,也没有经常嘘寒问暖,除非工作需要,从来不打电话。其实有朋友问过,该不会是什么红颜知己的关系吧?

我就“噢”了一声,心中有一丝嘲笑。

准确说,我跟老友,是一种同类之间的赏识,是惺惺相惜,是她还未开口,而我早已懂得。

坦白讲,我有很多的作家同行。但我并不认为很多人配得上“相与细论文”。这跟名气没关系,跟金钱地位也没关系。

只跟一个人眼睛里的光有关系。

有理想的人眼里必定有光

理想

我总是默默观察很多人的眼睛。因为当一个人谈起一件事情,而这件事情又恰恰是他骨子里最喜欢的时,他的眸子里,必定有光。

谈到人生的理想时,老友眼里,仍然有光。

这光很珍贵。大地充满灰尘,走着走着,很多人的眼睛里,阴云密布,落满尘埃,忘了自己来时的誓言心志。

一个人如果不曾真心喜欢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曾相信自己追求的道路,那就真等于白活一场。

那一次探望她,时值冬天,整个北京城格外清寂,我在做完一场小学的讲座之后,心中百无聊赖。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不如去拜会一下老友,看看她到底过得怎么样?

这么一个专门做社会调查报道、捍卫道义和公正的女性记者,我对她的日常生活,其实是有一点好奇的。

于是我穿过所住酒店门前的马路,沿着五道口,一直走到清华园。

经过那些热气腾腾的餐厅,我这才想起来,登门拜访,出于最基本的礼仪,总不能空着手呀。我买了一份烤鸡,当作伴手礼。她说别带吃的去,她不肯吃宵夜,毕竟是女生,放不下减肥大业。

我偏要试试她的定力。

她开门迎接我。

有理想的人眼里必定有光

早就听说了,在北京租房贵。听到她说跟两个女孩子一起合租,那么狭小的面积,她这个单间就要3000多元,我忍不住叹息了一下:“北京就是这样的,不易居,寸土寸金。”

等我回过神来,放下烤鸡,坐到她卧室里的一张椅子上,环顾四周,整个人惊呆了。

这大概是我人生中最奇妙的“目睹”。

整个卧室最多十平方米,矗立着密密麻麻的书。她就坐在书堆里,像一个皇帝坐在龙椅上。

我必须非常小心,以保持自己转身的幅度不超过五厘米,否则肯定会撞到那些书,掉下来砸到我。我张了张嘴巴,欲言又止。

她马上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放心,不会倒下来的。你肯定想起那条新闻,香港有个开书店的人,被自己书店里的书砸死了,过了好多天才被人发现。再说了,我觉得就算被书砸死,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

有理想的人眼里必定有光

老友

老友还是那个老友,一点儿也没变,对她来说,读书大过天。

她的语速飞快,非常有记者的职业特色。我被她逗得哈哈大笑,差一点笑出眼泪。

因为,在她言之凿凿地说被书砸死也是一种幸福的同时,身边居然有一只标准的实木浴缸。

我从来没有见过,有人在自己的卧室里,放下一只浴缸,而且是在无比紧凑堆满上千本书的卧室。

我发自内心地赞叹:“辉哥,你太牛了。”

她笑着嚷嚷:“我就是想在家里,舒舒服服地一边泡澡,一边看书。有什么问题吗?我就喜欢看书。”

接下来我跟她交换了角色,我像个记者一样向她各种提问:

请问入水口出水口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请问你要是出国留学,这个大浴缸打算怎么处理?

请问你该不会当二手物品卖掉吧?

在我一个接一个好奇的疑问之下,她哑然失笑,开始吃我带来的烤鸡。

有理想的人眼里必定有光

书痴

她说:“我走的时候,这些书,原封不动都要带走,都是我的心肝宝贝。”

她说:“读书最开心。快给我介绍下你最近几年读的好书!”

时至今日,有多少人如此用心读书?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被她感动了。

别来已久,不问功名利禄,但问读了什么好书,我这个写书人,甚至也被她鼓舞了。

明明是北京的老小区,明明是陋室,明明书多得快要无立足之地,她一定要按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做自己最喜欢的事,享受读书。所以,会把浴缸摆在卧室里。

这世上总有一些看起来很迂腐的人,内心有着灵透的光。他们做着一些呆呆笨笨的行为,却透着一股庄重肃穆的欢乐。对待自己的精神生活,那么认真,一丝不苟。

她就坐在书山之中,浴缸之旁,给我泡茶。用她最好的杯子,她的艺术家朋友亲手烧制的瓷器,待客奉茶。

有理想的人眼里必定有光

我们

曾经有人问我,如何做到出版那么多书,怎么能那么勤奋地写作。

因为我喜欢写啊。出太阳的晴天,喜欢写。下雨的阴天,喜欢写。听音乐的时候,被一段旋律触动,很想写。即便是啃零食的时候,手指头也还在敲着键盘。

有很高的稿费,喜欢写。一分钱稿费都没有的时候,还是想写。

快乐的时候,我想记录下来。哀伤的时刻,除了写作,我还能做什么?于是继续写。

有一次,有报纸专访,问我如何看待生命的尽头这个命题。我想了想,告诉记者,我希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还在写作,然后头一低,跟世界无声地道别。

我的老友,就这么有个性:被书砸死,也当作一种幸福。卧室再小,书再多,也要摆一只浴缸。

与她告辞,满街风很大,吹得我的衣服籁籁作响。天寒地冻,我心中却倍感欣慰。

我喜欢她这种不屈不挠的顽固,浪潮滚滚朝着一个方向,但总有人照着自己的节奏来活。

众生前行,而我偏要往后退。退到最自我的生活,留给自己一颗最笨拙的心。

沿途后退,发现还有老友这样的同类,我当然不会寂寞。

有理想的人眼里必定有光

结束语:把浴缸摆在卧室里的人如少年一般眼里有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