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鼎、甑、釜、鬲,斝,這些燒飯的傢伙你認識幾個?

我們的老祖宗們,可謂是勤勞的人民,在漫長的人類發展道路上,不斷創造著各種的文明。作為一個吃貨,今天我們說說老祖宗燒飯的傢伙什們!

鼎、甑、釜、鬲、甗、簋、簠、盨、敦、豆這十種做吃食用的傢伙,大家都知道叫什麼?是幹嘛用的嗎?別急,我們一個個說。


1、鼎


老祖宗的鼎、甑、釜、鬲,斝,這些燒飯的傢伙你認識幾個?

最早的鼎是黏土燒製的陶鼎,殷周以後開始用青銅鑄造的銅鼎。

首先它是古代用來燒肉和盛肉類的器具,你看鼎的上沿有兩個耳朵,這樣就可以穿進棍棒抬著走了,可鼎腹下面燒火。

老祖宗的鼎、甑、釜、鬲,斝,這些燒飯的傢伙你認識幾個?

漢代彩繪陶鼎

小的鼎則沒有耳朵了,一般燒製一家吃食沒問題,而大的鼎甚至可以把整頭動物放進去燒。

老祖宗的鼎、甑、釜、鬲,斝,這些燒飯的傢伙你認識幾個?

而下面沒有足的鼎則叫做鑊,今天的南方還有人把鍋叫鑊(音同貨)。

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從一般的炊器而發展為傳國重器,鼎也被認為是最能代表至高無上權力的器物,國滅則鼎遷。夏禹時的九鼎經殷代傳至周朝,象徵國家最高權力,被作為傳國之寶。

老祖宗的鼎、甑、釜、鬲,斝,這些燒飯的傢伙你認識幾個?

民族團結寶鼎

同時,鼎還是記績的一種禮器,周代開始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記載盛況。這種禮俗一直沿用至今,例如五隻民族團結寶鼎就是象徵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團結和睦的一種禮器。

2、甑

老祖宗的鼎、甑、釜、鬲,斝,這些燒飯的傢伙你認識幾個?

甑(音同贈),它是甗(音同眼)的上半部分,放在釜或者鬲(音同力)上蒸食物,和今天的蒸籠、籠屜差不多,最早用陶製成,後用青銅製作,底部有許多孔眼。

老祖宗的鼎、甑、釜、鬲,斝,這些燒飯的傢伙你認識幾個?

甑裡裝上要蒸的食物,水煮開後,蒸氣透過孔眼就可以將食物蒸熟了。

老祖宗的鼎、甑、釜、鬲,斝,這些燒飯的傢伙你認識幾個?

木甑蒸飯桶

發展到如今,就變成了我們可以看到的木甑桶了,用於蒸酒或者蒸飯等等。

3、釜

老祖宗的鼎、甑、釜、鬲,斝,這些燒飯的傢伙你認識幾個?

釜古代稱為鬴,實際就是鍋的前身,它產生於新石器時代中期,最初是陶釜,到了商周時期有銅釜,秦漢以後則有鐵釜,帶耳的鐵釜或銅釜叫鍪(音謀)。釜的形狀和一個罐子差不多,斂口束頸,口有唇緣,鼓腹圓底,口徑小於腹徑甚多,戰國時期的釜多設一耳,秦漢時期的釜為兩耳,並且一耳較大,另一耳較小。

兩耳釜在移動環境使用時,可以直接掛起來在底下燒火,而固定環境中,釜可以直接放灶上燒,"釜底抽薪"一詞就是從這個釜演變而來。

魏曹植曾做過一首七步詩: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這間接證明三國時期,釜已經成為一種很普遍的炊具了。

4、鬲

老祖宗的鼎、甑、釜、鬲,斝,這些燒飯的傢伙你認識幾個?

鬲這個字有兩個讀音,讀為立時大家應該知道說的是器物,而讀為格時則是國名。它與鼎很像,唯一的區別就是它的幾個足是空的,並且和腹相通,這是可以更大範圍地接受傳熱,使食物加快煮熟。

鬲與甑合成一套使用稱為“甗”。鬲只用作炊具,體積比鼎小。

炊具可分為陶製、青銅製兩大類。一般百姓多用陶製,青銅炊具為貴族所用。但是由於三足都是中空的,所以食物很容易卡在足內,不易清洗,所以慢慢就被淘汰了。

5、斝

老祖宗的鼎、甑、釜、鬲,斝,這些燒飯的傢伙你認識幾個?

斝(音同賈),它其實屬於溫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禮器,通常用青銅鑄造,三足,外形似鬲而腹與足分離明顯。

陶斝產生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當時也屬於空足炊具,但到了夏商周時期,斝變成了三條實足,且多青銅製成,變成了一種酒具。作為炊具的陶斝只存在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幾百年間,作為酒具的斝則盛行於商周兩代。


由於篇幅有限,今天先說到這。

明天我們接著說剩下的簋、簠、盨、敦、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