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覺得是否有必要取消傳統節日的祭祀活動?

滄海一粟1491082


這個問題我們不能說別人,因為確實是很敏感的話題,我就拿自身的例子來說一下我的感受!

我覺得絕對不要取消傳統節日的祭祀活動,尤其是個人祭祀!我的父親離開我們已經二十一年了,我承認除了一些特殊的日子,我們也很少特意去祭祀,不是不在意,而是因為我們總是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牽絆,總有一些事打亂你的節奏,就是因為這樣,如果再取消節日的祭祀,是不是我們心中的懈怠更有理由了?這樣好嗎?這樣不好!

每年的春節前後,清明節,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下元節(農曆十月十五),祭日,這些日子是一定要去的,快臨近這些日子的時候,我會提醒媽媽,提醒哥哥,我們家還有一個成員我們需要去看看,當然,他能不能聽見,能不能收到我們的思念,但是我們不能淡忘他,哪怕他已經離開我們二十一年了,每年的這個時候,內心總會有個聲音告訴我,父親在我生命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要感恩,我也想在父親的墓前親自告訴他,孩子長大了,沒有忘記他,我想你了!


雪流星落


沒有必要,老祖宗幾千年創造流傳下來的東西必然有其合理性。


釋去執


不可取消,因為傳統祭祀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國學文化與養生智慧


祭神

其意是城隍出府視察人間善惡,活動由當地會首每年輪流主辦,請道士吹打唸經,用八抬大轎將廟內的木頭城隍(人偶像)抬出,前護後擁,鳴鑼開道。蓼泉將人偶像送城西行宮,沙河送城東門外臨時搭設的綵棚;板橋則將木偶城隍送西灣廟、北灣廟祭祀三天,爾後抬回放置原處。據說板橋堡子裡的木頭城隍爺把鞋也穿爛了,衣服穿破了。實際全是老鼠所為。

另外,農村各地還有祭龍王、祭土地神、祭灶神、祭財神等活動。還有各地寺、廟、祠、觀的各種祭祀活動。其意都是為了祈禱平安,保佑一方,風調雨順,或消災滅病。另外還有木匠祭魯班,鐵匠祭老君,氈匠祭陰仙,買賣人祭財神的活動。還有油房、醋房、染房、皮匠、鞋匠、掛麵匠等,都各祭有主,不一細說。

祭祀,涉及博大龐雜的神靈體系,關聯到祭祀文化的諸多元素


流落江湖的雪刀


假如,繁衍後代開支散葉也是一種事業的話,拜祭祖先的意義更多是感恩先人創業之不易。該取消的是拜祭時放鞭炮等會造成野火的拜祭行為,而不是一味的取消拜祭行為。


唐文讀書筆記


1、文化的象徵。

祭祀是中華文化中一部分,因該要大力提倡。

我們中華文化到現在,不知遺失了多少比較好的東西。

因此萬萬不能再丟了。

2、孝道。

祭祀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孝道精神。通過儀式教育下一代,以及傳承孝道。

3、傳承文化。

祭祀另一層目的是弘揚傳承與發揚中華文化,讓它源源流長,不斷絕。

4、教育。

祭祀的活動,即教育的活動。學習與實踐相結合。


知周萬物道濟天下


我非常不建議甚至反對取消傳統的祭祀活動。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人之所以為人,之所以是智人,是因為我們有豐富細膩的情感。這也是我們區別於動物最根本的原因。我們生而為人,有很多的情感需要寄託,需要追憶,需要表達,所以才會有各種各樣的祭祀活動。這些祭祀活動的背後,實則是一場場行為藝術。是我們對自己的一種情感表達,一種心靈按摩與慰藉。一旦取消,沒有更好的方式可以替代。

第二,各種各樣的祭祀活動,讓我們人類對自然,對文化,對歷史時常懷有一顆敬畏之心。正是通過這各種各樣的祭祀活動,讓我們人類時常懷有一顆感恩之心。這些年社會中層出不窮,令人咋舌的驚悚事件已經數不勝數。這些事件的背後就是我們缺乏敬畏,缺乏感恩的體現。

第三,各種各樣的祭祀活動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我們人類繁衍生息幾千年的文明,也是在這種各種各樣的祭祀活動中被傳承下來,一個民族沒有文明,那這個民族是沒有靈魂,沒有血脈的。

基於以上三個方面,我認為應該更加文明的去進行傳統節日的祭祀活動,不應該取消傳統節日的祭祀活動。


二十八畫先生


清月殘,路邊火

明乾坤,上紙錢

時相同,行相近

節儉安,人安樂

雨無度,欲悲喜

紛飛羽,斷滅盡

紛飛羽,魂安處






蓋平3


傳統節日的祭祀活動,大家會不同意取消,要敬畏祖宗,感恩先人,懷念先人,取消了又怎麼去寄託情懷呢?國家要祭祀先烈,家庭要祭祀先祖,是感恩,是孝道,而且作為一種文化流傳了幾仟年,想取消都取消不了



憶史情


其實每個人一輩子,都會遇到點需要祭祀的人甚至祭祀的事,可以說,這個是少不了的,你說這個與迷信有關嗎?我覺得這不是迷信,只不過是我們表達寄託的一種方式。祭祀如果有特定的日子,會讓這天變得與眾不同,人們覺得在這天做這樣的事,會有一種心理上的肯定,會認為自己的祭祀是有效的有用的。我自己是一個非常純粹信任科學的人,但我一樣能接受這樣的活動,是因為我覺得,這樣的活動是我們需要的,我們需要這樣的心靈寄託來懷念已經逝去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