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利安人来了

第二章 吠陀天启


但笃其行,

休论其果。

只求无违于道,

不必心存成败。

——《薄伽梵歌》


On action alone be thy interest,

Never on its fruits.

Abiding in discipline perform actions,

Abandoning attachment,

Being indifferent to success or failure.

_Bhagavad Gita


雅利安人来了

《摩诃婆罗多》战争场面想象图。在史诗中,毗湿奴神化身车夫“黑天”,为主角之一阿周那驾车。

大战开始前,阿周那看见许多亲戚朋友都在敌对阵营,感到难过而困惑,向黑天寻求指导。黑天讲述了印度教的道德观念,比如履行责任是行动的根本准则,最终成功说服阿周那参战。

这段对话就是《摩诃婆罗多》中最有名的一部分——《薄伽梵歌》。


第一节 雅利安人来了


1783年,一位才华横溢的英国人被派到加尔各答担任法官。加尔各答位于印度东部海滨,是当时英国在印度殖民地的首府所在。


这位年轻的英国法官名叫威廉•琼斯,他无疑是个语言天才,通过自学,琼斯除了精通希腊语、拉丁语等欧洲语言外,还掌握了波斯、阿拉伯、希伯来等东方语言。


当他把这种天赋带到印度,了解当地语言后,学界对印度历史与文化的认识将发生彻底的改变。


雅利安人来了

威廉•琼斯(William Jones)


到印度后,琼斯很快就被当地浩如烟海的梵语文献给迷住了,为了看懂这些文献,他央求一位婆罗门教授他梵语——印度最重要的古典语言。


在学习过程中,琼斯惊奇地发现,这种语言和自己熟悉的希腊语、拉丁语等欧洲语言非常类似。比如“父亲”一词,在拉丁语中是pater,而在梵语中是pitar,这样相似的词汇还有很多。经过进一步研究,琼斯发现,不只是在词汇方面,梵语的语法和欧洲语言也有许多共通之处。


琼斯觉得,印度和欧洲虽相隔万里之遥,但在语言上却更像是表兄弟。

雅利安人来了

梵语与一些欧洲语言的词汇对照表


1786年,在加尔各答新成立的亚洲协会(Asiatic Society)的演讲台上,琼斯阐述了他的研究发现:


“梵语虽然古老,却有着美妙的结构:比希腊语更完善、比拉丁语丰富,而优雅洗练更胜一筹。三者间多有共性,绝非偶然。由于联系十分紧密,语言学家在考察研究之时,必定会认为它们出自同宗同源,尽管这一源头也许已经不复存在。”


文化:梵语


梵语(Sanskrit)属于印欧语系的印度-雅利安语支,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古印度人相信梵语是由梵天神发明。实际上,梵语是古印度学者在当时日常口语的基础上,精炼而成的一种学术用语,“Sanskrit”原意就是“精致的、优雅的”。


梵语的语法构造精美而复杂。比如同一个名词,就有三种数及八个格,也就是说有二十四种拼法,对应着这一名词所指代事物的数量和状态。


公元前4世纪,古印度学者波你尼(Panini)撰写了《八篇书》,总结梵语语法,是世界上最早的语言学著作之一。


和拉丁语一样,梵语已经成为一种属于学术和宗教的专门用语,不再是人们日常交流的语言。


但由于大量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的经典文献,以及各类古代文学作品,都用梵语写成,所以对于研究印度文化的学者来说,梵语仍是必修科目之一。


今天印度共和国也采用了一句梵语作为国家格言,即“Satyameva Jayate”——“真理必胜”。


雅利安人来了

印度共和国的国徽与国家格言


既然梵语和欧洲语言同宗同源,那么说语言的人就很可能出自同一祖先。琼斯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指出印度人和欧洲人之间可能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


这在当时的西方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信奉“种族优越论”的欧洲白人不愿意相信,南亚地区棕色皮肤的“半开化民族”,会是自己的近亲。


但是因为语言同源铁证如山,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在远古时代,印度人和欧洲人一定存在着某种密切的联系。


从这一观念出发,在19世纪,“雅利安人迁徙”的理论逐渐兴起。


据推测,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史前时期,在今天的俄罗斯南部一带,黑海与里海之间,生活着一群“雅利安人”。他们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为了在大草原上快速行进,雅利安人驯化了野马,作为座骑。


后来,为气候变化和人口压力所驱使,雅利安人开始向亚欧大陆的其他地区迁徙。一支向西挺进欧洲,另一支则向东南来到伊朗高原,随后又越过阿富汗境内的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印度次大陆。

雅利安人来了

雅利安人的发源地和迁徙路线


这些雅利安人的后裔就是今天大部分欧洲人和一部分印度人的祖先。他们所说的语言被统称为印欧语系,这一语系分布极广,包括英、法、德等欧洲语言以及印度北部的印地语等。


在印欧语系中,“雅利安”(Aryan)一词意为“高贵”。不光是印度人用它来标榜自己,远在欧洲西端的爱尔兰,这个词汇的变种(Eire),也被当地人民自豪的用来命名自己的国家。


时间回到公元前1500年。大约在那个时候,雅利安人从西北方分批次的进入印度次大陆。他们虽然不习农业,也不懂得如何建造城市,但却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技术。


雅利安人善于使用青铜武器,并拥有快速机动的双轮战车。这在那个年代的战场上,装备有弓箭手的战车给敌人的震撼,不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坦克。


那时,印度河流域文明已经衰落,但仍有不少居民生活在河流沿岸的村庄或小城镇。对于翻山越岭而来的不速之客,他们并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


而当习惯于游牧生活的雅利安人来到南亚,也必定深深震撼于这片土地的富足、宁静与祥和。


两个文明的碰撞,会激起什么火花,会给神奇的次大陆带来什么新的故事呢?请期待《插图印度小史》的下一节——“吠陀时代的印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