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詞壇:蘇軾、張先、王安石

張先的朋友圈:蘇軾是好友,王安石為他點贊

張先


北宋詞壇:蘇軾、張先、王安石


在北宋中前期的精彩紛呈的詞壇裡,

有這樣一位詞人,

他有一個強大到令人驚歎的人脈系統。

朋友圈裡是大咖雲集,

有:梅堯臣、歐陽修、蘇軾、晏殊、

王安石、宋祁、梅堯臣等人,

常與趙抃、蘇軾、蔡襄、鄭獬、

李常諸名士登山臨水,吟唱往還。

陣容如此豪華,堪比那個時代的“大佬”。

他就是北宋著名詞人張先,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

人脈資源豐富的風流詞人的

朋友圈裡的紅塵趣事。

北宋詞壇:蘇軾、張先、王安石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天聖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

晚年退居湖杭之間。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著有《張子野詞》(一名安陸詞),存詞一百八十多首。

他身上的光環,不僅僅是因為他是北宋前期的詞壇高手,更是因為他擅長繪畫,畫《十詠圖》更是精妙絕倫,加之他的一些軼事,讓他這個人物在歷史長河裡熠熠生輝。

提及張先,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張三影,他嗜好寫“影”,花影、月影、人影、燈影皆入詩中。

《古今詩話》中:子野曰:“何不曰之為張三影?”客不曉。

公曰:“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此餘生平所得意也。後來,人們就稱呼他"張三影"。

據統計,他的詩詞中用“影”字多達29處,當然,他所有帶"影"的詞作中,最為著名的要數“雲破月來花弄影”這句。

它出自《天仙子》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

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

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

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

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此詞上闋寫春愁無限及人生遺憾,回憶往事歷歷,只有空懷舊夢;下闋通過月弄花影烘托出人生之無奈;

全詞將作者慨嘆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與暮春之景有機地交融在一起,調子沉鬱傷感,情蘊景中,用語精準,工於鍛鍊字句,體現了張詞的主要藝術特色。

這麼有名的一個詞人,總該要有幾個筆名才像樣,這樣才能顯出他的成就與地位,除卻他自謂張三影,他還有張三中、張子野、張安陸、“桃杏嫁東風郎中”等雅號。

北宋詞壇:蘇軾、張先、王安石


北宋詞壇:蘇軾、張先、王安石


歐陽修

北宋詞壇:蘇軾、張先、王安石


北宋詞壇:蘇軾、張先、王安石


張先初以《行香子》詞有“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之句,被人稱之為"張三中"。

其次就是歐公贈雅號,即為歐陽修所贈“桃杏嫁東風郎中”。

歐陽修雖和他同年及第,卻不曾相識,張子野《一從花令》 “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在北宋文人圈裡廣為轉發。

歐陽修特別喜歡這首詞,歐陽修為這首詩瘋狂點贊,一打聽才知道作者是張先,便想辦法結識他,卻苦於無緣拜見這位前輩。

有一次,張子野去拜訪歐陽修,門人通報後,歐陽修到穿著鞋子出門迎接說:“這就是‘桃杏嫁東風’郎中”啊!

不僅留下一段“倒履迎客”的文壇佳話,還使張先又獲得一個“桃杏嫁東風郎中”的雅號,不失為一件一舉兩得的美事。

北宋詞壇:蘇軾、張先、王安石


說到他的《一從花令》,不得不扯出子野的一段“獵豔”故事來。

張先年輕時,曾瘋狂地喜歡一個小尼,定下“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可是,庵裡的老尼非常嚴厲,把小尼關在池塘中一小島的閣樓上,不准他們相見。

這可難不倒張先,他讓小尼在牆頭放張梯子,自己在夜深人靜之際,偷偷划船過去,登上梯子,翻過牆頭,溜進屋子,天亮之前再悄然離開。

這樣約會了多日,老尼竟未發覺。

後來,張先膩歪了,就另尋新歡,不再來赴約,並杳無音訊。

小尼姑望斷秋水,“日日思君君不至”,鬱郁成疾。

張先對這一段偷情經歷,也十分懷念、引以為豪,填了一首《一叢花令》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

離愁正引千絲亂,

更東陌、飛絮濛濛。

嘶騎漸遙,征塵不斷,

何處認郎蹤雙鴛池沼水溶溶,

南北小橈通。

梯橫畫閣黃昏後,

又還是、斜月簾櫳。

沉恨細思,不如桃杏,

猶解嫁東風。

此詞主要描寫女子對遠方心上人的無限思念和愁恨之情。這個主題太常見,想要出彩,似乎沒那麼容易。

但張先別出心裁,用"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表達女子對愛情的向望,令人耳目一新。

張子野雖入朝為官,位卑言輕,不參與黨派鬥爭,沒有宦海沉浮、起起落落,甚至痛遭貶謫之苦,故一生安享富貴,詩酒風流,頗多佳話。

他是北宋詞壇最長壽的詞人;

雅號最多的詞人,這個上面我們已經提到過;

最花心的詞人,從他對小尼姑和花魁的感情可以窺見;

還是最喜歡娶小妾的詞人。

北宋詞壇:蘇軾、張先、王安石


蘇軾

北宋詞壇:蘇軾、張先、王安石


北宋詞壇:蘇軾、張先、王安石


張先之所以被稱為年歲高的詞人,是由於他出生於公元990年,亡於1078年,長壽為89歲。

這在古時“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時代,是少見的,在文人中,更為少見,北宋的蘇東坡只有64歲,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比他壽命更長的文人。

1070年,80歲的張先仍然耳聰目明,家裡還畜了很多聲伎,他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並以此為榮,大擺宴席,招待賓朋。蘇軾在婚宴上,大聲問老頭有何感受。

子野滿面春風地隨口賦詩一首:

我年八十卿十八,

卿是紅顏我白髮。

與卿顛倒本同庚,

只隔中間一花甲。

瞅著老張頭那個自豪勁,蘇軾以玩笑的口吻,當場和了一首:

十八新娘八十郎,

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疊夜,

一樹梨花壓海棠。

蘇東坡這兩句詩全以與張氏有關的典故來打趣張先,惹得在場賓客鬨堂大笑。

張先八十高齡娶十八歲小姑娘的的光輝事蹟,因為蘇軾的一句“一朵梨花壓海棠”而“名垂千古”,成為老當益壯的可愛老頭子,後世只要想到“老牛吃嫩草”這個詞語,大概便只會想到張先了。

張先對娶小妾似乎有些偏好,在85歲高齡時,又娶了一個小妾,蘇東坡聽說後,作詩一首《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寄給他:

錦裡先生自笑狂,

莫欺九尺鬢眉蒼。

詩人老去鶯鶯在,

公子歸來燕燕忙。

柱下相君猶有齒,

江南刺史已無腸。

平生謬作安昌客,

略遣彭宣到後堂。

蘇軾但凡提到他這個高齡長輩,也戲稱:“能為樂府,號張三影者。”

不得不說,蘇軾真的是北宋前期段子界的一把手呀!他倆雖為忘年之交,但是蘇軾敢拿朋友開涮,這交情匪淺呀!

張先讀了此詩之後,馬上和了一首,為自己辯白:

“愁似鰥魚知夜永;懶同蝴蝶為春忙。”

說自己夜長寂寞,無人相伴,故娶小妾,聊以解悶而已。能把花心說得如此清新脫俗的,估計也只有張三影能做到了。

北宋詞壇:蘇軾、張先、王安石


晏殊

北宋詞壇:蘇軾、張先、王安石


北宋詞壇:蘇軾、張先、王安石


張先交友甚廣,且以結交文人居多,他與晏殊的交往也是不得不說的一段佳話。

雖然張先和晏殊年齡相差無幾,但張先考進士時,晏殊已是主考官,怎麼說,二人也應該是師生關係,不過晏殊對張先的文采十分欣賞,經常邀其到家中作客,一起飲酒賦詞。

在飲宴中,晏殊最喜歡聽歌妓演唱張先的作品,詩詞唱和,翰墨還往是常有的事。

晏殊雖年長於張先,可是張先仍舊還是讓晏殊為之傾倒,而晏殊是張先眾多粉絲中頭號粉絲。

三影的作品中,有一首《碧牡丹.晏同叔出姬》,從中可以窺見倆人之間的友情:

步帳搖紅綺。曉月墮,沈煙砌。

緩板香檀,唱徹伊家新制。

怨入眉頭,斂黛峰橫翠。

芭蕉寒,雨聲碎。

鏡華翳。閒照孤鸞戲。

思量去時容易。

鈿盒瑤釵,至今冷落輕棄。

望極藍橋,但暮雲千里。

幾重山,幾重水。

這首詞的詞牌名把寫作的緣由很直白地展示了出來:晏殊心愛的小妾被夫人賣掉後,悶悶不樂,又不好發作

張先來訪,得知此事,便當場寫下這首《碧牡丹》,出神入化地寫出替好友抒發相思之情的詞句。晏殊聽後,對小妾思念至極,遂又瞞著夫人贖回小妾。

可見,倆人不光是很鐵的哥們,還是好基友呀,可以一起開懷暢飲,也可以幫著好基友撩妹,關係真的不普通。

晏殊的作品《珠玉集》,其序言是張先所寫。我必須要感慨一番:此生若得如此一摯友,死而無憾

北宋詞壇:蘇軾、張先、王安石


宋祁

北宋詞壇:蘇軾、張先、王安石


北宋詞壇:蘇軾、張先、王安石


在張先的朋友圈中,陣容之強大,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有他與紅杏尚書宋祁的友情。

據說紅杏尚書宋祁去拜見他,便對下人說:“尚書欲見‘雲破月來花弄影’郎中。”

張先在屏風後聽到宋祁的聲音,高興地出來迎接,並說:莫非是‘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到了?

兩大文壇才子遂把酒言歡,不亦樂乎。

紅杏尚書是北宋著名文學家、史學家和詞人宋祁的雅稱。

描寫春天的詞更是為人稱羨,其《玉樓春·東城漸覺春光好》的“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尤為流傳。

“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使全詞有畫龍點睛之妙,故同時代的詞人張先稱宋祁為“紅杏尚書”。

北宋詞壇:蘇軾、張先、王安石


除此以外,王安石、梅堯臣與張先也有往來,並留下過詩作。王安石曾寫過《寄張先郎中》,來表達對朋友的送別之情。

有言,張先“善戲謔,有風味”,詩酒終年,是個崇尚及時行樂、追逐“一夜情”的“花心文人”,與後世那些動輒愁眉、悽苦困頓的“牢騷文人”完全不一樣。

張先的一生,詩酒風流,為人坦率,極富才情,性格開朗樂觀交友甚廣,曾和許多文人唱和贈詩。

與友人見面,要麼吟詩作對、要麼聽曲賞舞,要麼相伴遊覽山川,這種社交方式跟今天的微博、微信朋友圈大相徑庭,兩人見面總要拍照留影寫下幾句感想並喊話對方。

許正是這樣一份豁達、淡定的心境,才讓張三影"

詩及樂府,至老不衰",人生快意不足百年,子野卻是過著自己肆意快活的生活,真是羨煞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