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孩子天天在家待着、不出门,你们家孩子受得了吗?

糖果果152442686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经过了这次疫情的特殊情况,我相信很多孩子在家也都待够了吧,天天待在家里,孩子们和大人们肯定都会受不了的。

这次疫情,我和孩子留在乡下住了近三个月,最近才开始周边的广场走一走,平时基本是待在家里的。在家里又不能一直让孩子看电子产品,那能干什么呢?我女儿早上起来需要学线上英语,练硬笔,这两项加起来就一个半小时过去了,下午孩子需要练跳绳,拍球。剩下就是自由时间,可是孩子还是不让我自由…她会要求我一直陪她玩游戏,陪她玩捉迷藏,玩过家家,玩积木,玩乐高,玩科学实验[捂脸][捂脸]如果不陪她玩,她就一直跟在我屁股后面,一直说着我无聊,我要出去溜达,疯狂的一直说着。

前两天看着天气晴朗,莆田的武侯山也开放了,就带着女儿去爬山了[呲牙]孩子高兴得都要飞起来啦,一路奔跑上山,我很宅后面小跑追着。看着她脸上的欢喜,希望疫情快快结束,我们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

所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们还是应该经常带孩子外出运动,去游乐场,去骑平衡车,去爬山,去旅游看风景。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调整大人和孩子的心情。




植物花小丑


受疫情影响,不得已我们只能呆在家里。

然而这一待,足足2个多月月,未来还不知要待多久,很多人已经在家待不住了,总觉得烦躁和焦虑,不知该如何度过剩下的时间。

特别是孩子,延迟开学,长时间呆在家中不能出门,我们明白若是时间短还可以,可时间长便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前几天,看到了这样的一条微博。

一位网友在家实在待不住,烦躁地说: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已经十五天没有出过门了!长时间不出门人就感觉很丧!我真的快坚持不住了啊!

看到她的心声,很多网友表示赞同,有网友说:我也待不住了,快要憋疯了!

其实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对我们父母来说,越在这种时候,就越要格外注意对孩子的培养,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

儿童心理学说:经常处在封闭的环境,对孩子的伤害非常大,会让孩子的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暴躁、焦虑、消极,另外很不利于孩子的社交能力发展,以及阳光性格的养成。

可是我们明白,如今的情况我们不得不让孩子待在家中。

知乎上曾看到过这样的一个问答:疫情下,孩子不得不待在家中,对孩子的伤害大吗?

其中有一名网友的回答,令人焦虑,她说:我的孩子今年9岁了,在家足足待了半个月,因为过年食物准备的充分,于是这半个月从未让孩子出门,连楼都未下过。

一开始还好,可是如今孩子越来越烦躁,早上不愿起床,起床后总是不爱说话,甚至你稍微催他一句,他就很暴躁。

每天口中总喊着无聊,着急,特别是最近这几天,让孩子学习,他总是烦躁地翻翻书,无法学进去。

真的不知道再这样下去,孩子会变成什么样。

看着这位妈妈的担心,非常理解,我们怕孩子在家闷坏了,却不得不这样做。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儿童应有良好的环境,凡是可以给孩子接触的物质和人都是他们的环境,环境对儿童影响非常大。环境是幼儿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在幼儿的生活、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孩子能接触的只有父母,家和父母就是他们的环境,虽然时间短,可是依然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等孩子可以出门的时候,孩子会变的很丧,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恢复,所以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其实,对我们来说,我们不允许孩子出门,是在保护孩子,可若是因此而伤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对我们父母来说,即便在家也要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变得尤为重要。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呢?

我们可以通过做以下这些小事,丰富孩子每一天的生活,让孩子即便在家,也能保证身心健康。

(1) 阅读

首先我们可以给孩子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让孩子阅读一些课外书。

比如为孩子购买孩子还未阅读的,或者我们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历史、地理、天文等一些知识,让孩子每天自由阅读。

丰富孩子生活的同时,让孩子可以吸收更多知识。

(2) 看有益的电影

另外,我们还可以带孩子看一些有利于孩子身心成长的电影,每天看一部,或者两天看一部。

其实很多成年人或者文学家都会经常看电影,电影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舒缓情绪,更可以引发孩子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网上曾有一份小学生必看的电影单,推荐给大家:《千与千寻》、《机器人总动员》、《龙猫》、《寻梦环游记》、《天空之城》、《飞屋环游记》、《狮子王》、《幽灵公主》、《驯龙高手》《雪人》、《丁丁历险记》、《爱·回家》、《哈利波特》、《伴你高飞》。

(3) 亲子游戏

我们还可以和孩子做一些亲子游戏,比如一起做拼图,一起做设计,或者全家人玩成语接龙、歌接龙等一些游戏。

陪孩子一起玩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开发智力,还有利于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更会让孩子即便在家,也觉得有意思。

(4) 种小植物

我们还可以带孩子在花盆中种一些小植物,比如豌豆、蒜、辣椒等一些小植物,让孩子在家感受一株小植物从播种到发芽,再到逐渐成长的过程。

让孩子感受生命的奇妙,从而更爱生活。

(5) 听音乐

我们还可以带孩子听音乐,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听的歌曲。

比如:《明天会更好》、《童年》、《校园的早晨》、《龙珠》、《虫儿飞》、《加油歌》、《鲁冰花》、《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青春舞曲》、《月光光》、《友谊之光》、《我的朋友》、《铃儿响叮当》、《好朋友》、《歌声与微笑》、《小小少年》、《花儿与少年》、《只要我长大》、《当我们同在一起》。

听歌不仅能帮助孩子舒缓情绪,让孩子心情舒畅,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医学研究中发现,经常的接触音乐节奏、律动会对人体的脑波、心跳、肠胃蠕动、神经感应等等,产生某些作用,进而使身人身心健康。

(6) 适当运动

还可以让孩子在家做适当的运动,因为若是不经常运动,总是坐着或者躺着不利于消化和血液循环。

所以即便在家,我们可以带孩子做平板支撑、仰卧起坐、俯卧撑、原地跑步等一些运动,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

(7) 和朋友聊天

最后,我们还可以允许孩子和同学朋友聊天,因为孩子若是长时间不和他人交流,对孩子的社交能力影响会很大。

等到突然可以交流的时候,孩子会不习惯,甚至就此变得较为孤僻。所以平时我们可以让孩子和同学、朋友打电话、视频聊天或者网上聊天。

让孩子即便在家,也能和他人有交流。

其实,在疫情期间,想要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只要我们丰富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不要总处于无聊中,孩子就不会感觉焦虑烦躁了。

只要孩子有事可干,那么孩子的身心就不会受到影响。

前几天,教育部发布了一条重要的信息: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严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提前开始新学期课程的网上教学。

也许看到这条信息,很多家长会觉得耽误孩子的学习,但其实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很有益。

本来每个人的心情都被疫情所笼罩,再加上长期在家,不能出门,人人心理压力都很大,孩子也不例外。若是还安排孩子提前学习,会加剧孩子内心的负担。

前两天,李小璐在网上分享了甜馨在家的日常,并配文:不给社会添乱,在家里好好享受日常生活。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甜馨在家学习、弹钢琴、练习劈叉、和妈妈一起做饭、一起做运动,生活丰富而精彩。

小小的甜馨即便在家,状态也非常好。

另外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针对疫情期间中小学生的居家学习生活,分别给全国广大家长和中小学生提出了建议。

  建议1:积极进行自我调适,不向孩子传递负面情绪。恐慌和紧张情绪和“新冠病毒”一样有一定的传染性,家长如果不能调节好自己的负面情绪,也可能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更加不安和紧张。请保持与外界的沟通,主动关注各种积极信息,可以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方式与亲朋联络,互帮互助。

  建议2:帮助孩子改善情绪,树立良好心理状态。疫情期间,孩子需要持续待在家里,外出活动减少,不能和同伴一起,他们的负面情绪也可能会持续累积和积压。请家长理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及时进行正面疏导和缓解,可以引导孩子运用简单的“腹式呼吸法”“肌肉放松法”等改善情绪。

  建议3:

帮助孩子判断信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家长要直面孩子关于疫情的相关问题,积极与孩子沟通,不回避疫情状况,以恰当方式、以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讲解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目前我国的防控措施以及延期开学情况。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关注权威真实的新闻和信息,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指导孩子学会对信息进行判断,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建议4:制定全家日常作息表,做到规律有序生活。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把全家一日的生活、休息、健身、学习、娱乐等安排做成一张时间表,还可以列出每日愿望清单,如做手工、画画、亲子游戏、室内运动、制作美食、打理植物等,由全家共同来完成,共度美好的亲子时光,使居家生活变得更健康更有序。

  建议5:给孩子一定独处空间,多一些理解信任。随着与孩子在家里共处的时间增多,亲子矛盾和冲突可能也会增加。家长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独处空间,尤其是对青春期的孩子,要尊重他们对独立和独处的需求,学会看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更加包容、理解和信任孩子,多一些商量和鼓励,少一些管制和唠叨。

  建议6:制定电子产品使用规则,防止孩子沉迷网络。为丰富孩子的居家学习生活,在目前情况下,家长不需要完全禁止孩子使用手机和上网,但要与孩子确定好双方都认可的规则,明确使用手机和网络的时段、时长和内容等,并要求认真遵守,保护好孩子视力和身体健康。

  建议7:配合学校开展居家学习,做到停课不停学。延期开学期间,各地各校将指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居家学习,家长要及时了解、掌握学校教育教学的有关要求,帮助学生完成居家学习计划。小学生的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做好网络学习准备,学会网上学习的基本技能。

  建议8: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提高自我学习管理能力。家长可以督促孩子进行网络学习,报告自己的学习情况,与班里的伙伴互帮互助、共同监督,分享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收获。遇到不会的问题,鼓励孩子通过网络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或通过网络查找相关信息解决问题。

  建议9:

加强生命教育,增强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家长可以利用孩子从媒体上看到或亲身经历的抗疫事件,引导孩子认识生命的价值,建立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与热爱。指导孩子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做到关爱生命,关爱健康,关爱大自然。

  建议10:分享抗击疫情感人事迹,传播社会正能量。要让孩子了解,在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战斗中,有无数工作者牺牲了休息时间,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坚守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守护着大家安全。引导孩子关注那些奋战在一线的抗“疫”勇士和感人事迹,学习他们勇于担当、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疫情当前,为了身体安全,每个人都不能出门,心情很容易受到影响,特别是孩子,很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一些不良的心理。

只有我们父母面对这些情况,想办法丰富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即便在家也觉得有意思,才会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对我们父母来说,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

所以,即便如今不能出门,我们也要想办法,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孩子健康成长。


噢特慢的妈妈


孩子整天闷在家里不出门,是不是得了抑郁症?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放暑假后孩子一直闷在家里不出门。怎么喊都喊不出去,说不喜欢跟小朋友玩。我担心他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如果孩子“闷在家里不出门”,要先检查一下是不是得了精神分裂症。因为一旦得了精神分裂症,就必须要药物治疗,放任不管,很难康复。当然,抑郁症也有可能会导致“闷在家里不出门”。 同样是“闷在家里”,如果是抑郁症,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如患者本人看上去很痛苦,或者一副“对不起大家”的表情。例如,朋友来访时,如果是抑郁症患者,即使觉得麻烦,也会尽力和朋友见面。但如果是精神分裂症,根本就不会见。总之,首先要跟校方进行协商。如果突然将孩子带到医院,尤其是精神科,孩子会出现很强的抵触情绪。另外,从年龄上看,他们也进入了叛逆期,因此贸然的举措有时反而会使治疗复杂化。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刚开始的时候父母也可以单独先去咨询医生。



闽南小倩爱生活


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天天呆在家不出门孩子受得了吗?哪里会受不了,只要每天有手机看有游戏玩半年不出门都受得了,甚至在家玩游戏不出门一天一顿饭都可以!我不是说所有的孩子绝对都是这样的,但至少在我身边我所看到的都是这个样子的!在城市还好点在农村的话,你怕孩子玩手机上隐你不给手机孩子,孩子就跑去别人家看人家玩游戏,有些甚至连晚上都不回家[捂脸]我就看过真实的例子!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这样的,反正我儿子和周围我所看到的孩子都一个样,让大人特别的头疼,管也管不了,都是不出门整天呆在家玩手机玩游戏!我之前去哪里都会叫我儿子一起去,就是想让他少玩点手机,叫他一起去他还发火还不想去,宁愿呆在家里,所以我感觉我儿子天天呆在家肯定受得了还巴不得!


阿凤妈妈的日常


孩子的天性是什么,是好动呀!怎么可能天天在家待着,一定是各种理由闹腾,我家孩子前两天就想出去玩,想在外面跑一跑,我们都是给孩子讲讲为什么不能出门,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居家待着,大小理由说一通。慢慢孩子就知道了为什么会是现在这样。其实我们先不说孩子,

先说说我们大人吧,问问自己能受的了吗?回想以前,如果没有这次突然到来的疫情,大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上班族忙忙碌碌加班无数,建筑打工者每天还是拼命的工作只为给家里的人多一些保障,学生还是天天这个补习班那个兴趣班,想一想,各行各业的人们哪个不是每天为生活忙啊!可是就今年,就在今年过年期间,一下子停止了所有的活动,没有了吃喝玩乐,只能在家待着,因为为社会,为大家的生命负责,我们都选择了居家。刚开始觉的以前没有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刚好趁这个空档和家人好好培养感情,,慢慢的觉的日子难熬,枯燥,各种烦。所以为了避免尴尬,我老早的就开始这样做了,该待在一起的时候就在一起,每个人都有想做的事,都需要一些空间和自己的私人时间,那我们就不要互相打扰。孩子上网课不打扰,安静的空间适合孩子学习。老公或老婆打个游戏淘个衣服。就是该玩一起玩。其次就是,尽量让孩子觉的在家不孤单,多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他做或者让孩子参与我们的事情,大家一起来。


倔强的小鸟依人


目前还行。

1 孩子出门玩儿,主要是找乐子。

当不能出门,比如疫情期间,在家里给孩子找点儿乐趣,只要孩子适应了家里的快乐方式,就不会想出去了。

即使偶尔怀念外面玩耍的时光,只要家里不是太无聊,孩子能“挺住”。

2 人在狭窄空间待久了确实烦躁

大多数人在一个狭窄空间待久了,就会烦躁。

这是人的本性。因为我们从远古时代到几千年前都是生活在广阔的空间中。

这已经隐藏在基因中。

若是这色原因想出去,那不好办,只能听音乐,看点电视,窗外的美景等,来舒缓心情。


宝妈丽丽在修行


如果让孩子天天在家,不出门,孩子当然受不了。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孩子对世界是充满好奇的,他们都有一颗探索与发现的心,总会想出去看一看新鲜的事物,每天在家看同样的东西会不耐烦!

2、孩子玩耍是天性,而且是需要和同龄人一起玩耍的,而跟家长玩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只有同龄人在一起才有共同语言,才能玩到一起。

那么,出去走走和同龄人一起玩有什么好处呢?

1、孩子多出去走走,看看,对孩子的认知是有好处的,还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还可以开阔视野和眼界!

2、多和小朋友一起玩耍,能增强孩子的沟通交流能力,让孩子变得活泼开朗,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是很有好处的!

当然也要看情况而定,像最近这疫情还没完全过去,尽量让孩子也少出去!



蘑菇猫仔仔


如果让孩子在家待着不出门,短时间可以,长时间孩子肯定会焦躁不安。只是要安排好和孩子玩的时间,上午精力比较充沛,就看书写字,下午做游戏,晚上讲故事。

把时间排满,大人要多学习,这样孩子也会模仿大人不会感到枯燥。也就不会闹了。



雨竹323


疫情防控特殊期间对孩子和家长都是个特殊的考验,不只是孩子,我们成人在家里也快憋疯了,孩子精力旺盛,天天待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无从发泄,更容易产生急躁等多方面的一些情绪。去外面活动多接触大自然对孩子身心发展、人际交往、性格培养等大有裨益。

虽然疫情不方便外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困扰,但换种思路在家也能和孩子玩到嗨,作为家长我们安排好孩子的日常生活,如作息规律、一起锻炼、一起做游戏、一起做甜品等。

给大家分享几个游戏都是这段时间我家宝贝最喜欢玩的,我家宝贝5周岁。

1.猜谜语

我们可以和宝贝互换模仿兔子🐰、大象🐘、袋鼠的行为动作,让宝宝猜一猜是什么动物?这样可以激发宝宝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我家宝贝自己还会总结出平时观察到的其他动物的一些特性,孩子兴趣很高,玩的很开心。

2.好久没逛商场了,是不是有点蠢蠢欲动了……

给宝贝一个小篮子,一张任务清单,把家里当超市,让宝贝帮忙采购吧,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熟悉家里各种物件的存放位置,增强记忆力。

3.孩子的每次成长我们都有记录,每个瞬间都不想错过,宝爸把我们以前拍的所有的照片拿出来和孩子一起去回忆,去感悟,回忆这些照片背后的每一个故事,我觉得这也是对孩子亲子的一个教育,是一个很好建立亲子关系的时机。

特殊时期,只要用心,呆在家我们和孩子一样可以玩的很开心[机智][机智]




墨墨妈咪爱生活


如果让孩子天天在家不出门,我们家孩子受得了。天生的小宅男只要屋里有吃的十天半个月不出门都可以,遇到这个疫情就更少出门了,天天在屋里上课做作业,每周五六去爷爷哪里吃饭,平时都在屋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