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欢努力,父母可采用"罗森塔尔效应",让孩子快人一步

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高中大学,人们会很清晰的发现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人越来越少了。

孩子不喜欢努力,父母可采用

幼儿园小学里面的同学们为了争夺老师的表扬把手举得老高,到了高中大学的学生们就表现得很无所谓,爱举不举的样子。

为何孩子们越来越不喜欢举手,越来越不喜欢努力了呢?归根到底有三个原因:

1竞争压力大

孩子不喜欢努力,父母可采用

小初高的教育体制,知识由浅及深,层层筛选之下,最后参加高考的人数仍有很多,而且个个都是从顶尖的学校一路选拔至今。

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觉得竞争压力大,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多睡了十分钟,在成绩上就被狠狠的甩在了后头。长期的压迫环境下,孩子就很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不想为之努力了。

2父母施压

孩子不喜欢努力,父母可采用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本身就心理压力巨大,有些父母还会打着爱孩子的名义强制报补习班,让孩子每天学习。

在孩子成绩挂着大红灯笼的时候,父母的脸上更是愁云密布,无形之中给孩子的心理增加了负担。巨大的恐惧害怕之下,孩子慢慢产生了厌学心理,不想去为成绩努力片刻了。

3不明白学习重要性

孩子不喜欢努力,父母可采用

很多家庭给孩子提供的学习环境并不差,有吃有喝有睡,孩子在父母的臂膀下成长,无忧无虑的,自然感觉不到生活的压力。

他们亦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不明白自己学习的意义,也不懂学习改变命运这句话,所以他们就养成了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对于学习怀着佛系的心理,也不会想到要去努力。

孩子不喜欢努力,父母可采用

对于孩子不愿意努力的行为,很多父母都很是头大,想尽了办法但是效果却不见得很好。

不过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却提出了一个建议:父母对于不努力的孩子可以给予表扬和期待的心理暗示,从而使孩子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来达到自己想要他们努力的要求,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所以父母可以由此受到启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激发孩子的潜能:

  • 父母以身作则
孩子不喜欢努力,父母可采用

孩子睁开眼睛看到的第一个人便是父母,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也是父母。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强大的,好的父母可以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在孩子不喜欢努力的时候,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孩子。

比如说带着孩子一块学习,一起泡图书馆,一起看部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并写观后感分享彼此的想法等。父母在孩子的人生方向上起到了正面积极的作用,那孩子也会跟着学习父母的美好品质,积努力奋斗,好学上进。

  • 帮助孩子解决难题
孩子不喜欢努力,父母可采用

孩子在人生成长路上总会遇到不同的挫折,有些挫折一下子就解决了,有些挫折却是暂时的让孩子感觉沮丧,有些挫折却让孩子陷入了深渊,自暴自弃。

作为父母,应该及时为孩子排忧解难,对于不懂的难题帮助解决,不让问题反复挤压在孩子心上,以便让孩子产生负面情绪,不愿去努力改变的事实。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有意识鼓励孩子去大胆尝试新的方法,暗示他们能够做的更出色。

  • 帮助孩子获得自信
孩子不喜欢努力,父母可采用

自信心会让孩子们在做一件事时更加开心更加喜欢去做,"罗森塔尔效应"让父母要学会对孩子加以鼓励赞美和期待,但这份期待赞美需要不时的采用,因为挫折和困难总会在某个角落出现,学习任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当孩子有了新的麻烦时,父母要能及时发现帮助解决,并加以褒奖。这个反复的过程是为了帮助孩子重拾自信心,让孩子对学习重拾激情。激情有了,自信心有了,孩子自然就会很喜欢努力拼搏,不断取得新进步的感觉了。

孩子不喜欢努力,父母可采用

"罗森塔尔效应"为父母帮助不喜欢努力的孩子提供了一个新方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在使用效应的时候,需要作出正确的引导,用适合的词语夸奖孩子,对孩子的评价要客观。

这样"罗森塔尔效应"才能发挥出孩子最大的潜能,而不是停留在理论的表面。

孩子不喜欢努力,父母可采用

中国式父母都很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每一位伟人背后都会有一对很了不起的父母。孩子喜欢努力拼搏,父母必然倍感欣慰,但孩子若是不喜欢努力,那也不要沮丧,顺着美国心理学家给出的方向,不吝啬自己的夸赞,为孩子重塑自信心,让孩子爱上学习喜欢努力的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