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径峡随笔——行止之间

野径峡随笔

行止之间

每个人的历史都恰如一卷丹青。仰观泰山之阿,任风雨飘摇,巍然不动,侣朝霞而友山林;俯察江流婉转,只见物换星移,依旧惊涛拍岸,卷雪千堆。可见,山水最懂人的情怀——人生不过行与止的差别罢了。


野径峡随笔——行止之间

为何"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依一孔之见,山的生命是坚韧且安静的,水的灵秀也体现于它的追求与流动。仁者心怀大德,他的心灵是与山林契合的;智者心怀人世,随同人潮奔走,看见长江中涌起的浪花,便如看见人世中决不停息的自己。

行乃追求,止为超然。孰不闻孔孟老庄?孔子心理有仁的长河,庄子眼里是巍然青山。前者在人间奔走呼号,力誓达到尧舜之礼、周室之义,他的血液如同滚滚江河,是热的是流不尽的。后者在云端俯瞰川行石立自拂衣上闲云白雪,衣觖飘然,他的眼极冷,装得下万仞绝峰。孔丘行,庄周止,不知孰优孰劣,只知行止之间,儒与道造化万物来到世间。

行乃赤诚,止为淡俗。古时的人,有侠士与隐士之分,沧海横流的乱世,英雄们前赴后继纵身跃入其中,而那些止住的人,也往往成为浊流中的砥柱。唐人王维有诗云,纵死尤闻侠骨香。这一杯浊酒,暂且抚慰马革裹尸的烈士们,祷祝他们激流一般的生命与流水一般的万古长存。另一些人,他们生来枕上千年鹤,归向山林而去了,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酿出千古诗情。山川大泽,灵石奇沼也仿若有了灵秀之气。一行则造福疆土,一止则炼化诗情。

然而也有人亦行亦止。屈子一生先行后止,他行是为楚地呼告,魂兮归来,哀江南;他止,如泣如诉,对天地不仁声声控诉。谢安却是先止后行,只有体味了山林的闲适,洗净铅华,才知人间沧桑正路,后人以他为鉴少走了不少弯路。行止之间,有人忧劳终老,有人留得生前身后之名。

举手投足间扶人一把、拣去拌脚的砖块、擦却一处污渍,随意而发污了人的眼耳、意气用事伤人害己,行否?止否?观今世,一行一止无论巨细,当举阴阳相合。

行,足下的道路厚重;止,耳边的浮云轻灵。行止之间,不见了巨浪滔天,风起云涌,留下的是一纸繁华处。


2020年2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