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资料和人工成本上涨,粮食生产难度加大,如何提高农户种地积极性?

龙百晓生


中国农业的唯一出路是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至于成本,什么东西不涨价?菜蛋肉奶什么不涨价?钢材水泥沙石人工房了什么不涨?水涨船高而已。粮食价没涨,可以通过规模化机械化降低成本。


自由论谈


农业生产资料和人工成本上涨,粮食生产难度加大,如何提高农户种地的积极性?

我国是以农业大国起家的,作为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我们没有依靠国外的粮食援助。相反,在解决了国内吃饱穿暖的问题上,还为国际粮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可是,现在农村农民都有一种同感,那就是越来越不想种地了,因为种地成本不断增加,农作物病害问题越来越难防治,而农民辛苦种出的农产品受市场行情影响太大,其价格跌涨不停,若遇极端气候可能连本都收不回来。

因此,如今农村出现抛荒土地的问题比较突出。很多农民不愿种地了,离开家乡进城打工。虽然他们进城打工大多也是干些体力活,但至少付出的劳动是有保障的,工作一天就有一天的收入。在一些建筑工地干活一天能挣两三百块,远比种地要强。


或许,在几年前我们还会以自给自足的大国农业而自豪,可是现如今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粮食问题却不由地让老百姓所担忧。

一、粮食进口比重逐年增加

“粮食安全关于国家稳定”这个道理大家都懂,粮食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学者曾说过“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危机,不是房地产泡沫,不是中等收入陷阱,而是粮食安全”,我认为这话有一定道理的,不管怎么讲“房地产泡沫、中等收入陷阱”至少难以出现群众饿肚子的问题,而如果出现粮食安全,其后果远比前两者要严重得多。

尽管粮食安全不会发生,但不未雨绸缪肯定是不行的。随着这些年的大豆、小麦等粮食的进口量逐渐增加,今后会不会出现粮食进口量超过国内生产量?我们吃饭问题会不会被人卡脖子?没有远虑必有近忧。


二、农村土地抛荒问题严重

在农村的朋友,通过十年前和今天的对比就知道,现在土地抛荒问题的严重性。在过去,土地是被人争着种的。举个例子,小编小时候就亲身经历过,如果周围有那户人因为出去打工了,周围邻居会主动找他家商量,想种他家的地。可是现在,别人主动让你种他的地,你会说自己的地都不想种了,那还有心情种他的。

短短十来年的时间,大家对土地的态度转变之大,让人叹息又心酸。其实,不是农民不想好好种地,而是现实让他们无奈地抛荒土地。


那么,如果才能重拾当年的种地热情,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呢?如果在家种地就能挣钱养家,谁还愿意远离家乡进城打工?所以,我认为首要工作是,让农民觉得种地有赚头,应该围绕这个目标制定政策和措施。

1、提高种地的补贴标准,美国农场主的收入大部分来自国家的财政补贴,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这一经验。

2、研究出台“农作物种植保险”,如果粮食价格没有卖到规定的价格,政府就给予差额补偿。


不管怎么做,千方百计保障种地农民的劳动价值,提高种地积极性,才是重中之重。


乡鉴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也是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一项难点。

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粮食的市场化、与国际接轨是一个大趋势

——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这块,为什么我们必须要与国际接轨、降低粮价,其实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我们自己能感受到,人们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农民收入主要是打工收入,其实这些改变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所以,我们的粮食市场化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也成为现实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我们利用农业刺激了工业的发展,目前随着工业发展达到一定规模,从消除工农剪刀差出发,工业反哺农业的时代也已经来到。

我们先是实施了托市收购,后在2006年全国取消农业税,给予各种粮食直补等,当然,最大的改变是这几年开始在农村地区推行养老和医疗保险。

这点我们也必须为国家说几句,以医疗保险为例,很多农户强调每年的医疗保险金会年底清零,买药价格会贵,其实,这种情况并不是仅仅针对农民,对于城市来讲,医疗保险可不仅仅是一年百十块,而是每月都要缴纳,买药的话,同样价格也不便宜。

农业更大的出路在于规模化

目前,针对农业,国家除了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增加补贴项目外,还没有更好的解决的方案。

在目前来看,国家主力推广的是规模化经营,以此促进农户规模化经营,获得规模效益,保障粮食生产的问题,但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则是,由于我国农民天然对土地的依赖性,加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难度大,造成很多农户对这一政策的抵触。

因此,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是,谁都知道靠四亩地难以发展致富,但另一方面又谁都不愿意退出土地。

这也是我们目前农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可能只能通过时间去慢慢改变。


每日粮油


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很难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原因如下:

一、提高粮价缺乏客观条件。

自古以来都是物以稀者为贵。现在国内粮食产量连年丰收,供大于求,市场粮价平稳,客观上不存在粮价上涨的条件。能保持住现有粮价,己经很不错了。

二、为什么要进口粮食。我国进口的粮食,以大豆为主,去年进口九千多万吨。这是因为我国对大豆的需求量太大,且价格便宜,每市斤大豆到港价格才1.7元左右。而我国若自已种植大豆,如果要满足需要的话,仅大豆占用耕地需要耕地7亿亩,一是占地太多,我国红线耕地只有18亿亩,如生产大豆占地过多,影响粮食生产,不能保证粮食安全。二是成本太高,每斤大豆进厂价是2.3元之多,厂家不可能舍溅买贵,提高成本。三是不进口这么多大豆不行吗?不行。不能退回每人每月二两油的年代。

三是认为种地收益不好的,绝大多数是人多地少的小农户。人多地少,规模太小,必然加大成本,减少效益。而以黑龙江等产粮大省大区,粮食生产有规模,效益还是很好的。拿我们延边地区农村来说,我们村里有很多一个人种几十亩,几百亩耕地,全部机械化,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收入很可观的,有楼有车,生活富裕。


珲春徐飞768


原有的家庭土地承包模式对农民基本失去意义,几亩地搞得好就几千块收入,不怪农民无积极性,一想到种一年地的钱抵不上看一次病,就没有劲种地了,而且随时间推移,看病越来越贵,日用工业产品越来越贵,种地的价值趋向于零,所以年青人拥向了城市,老人没办法在城市找工作,只有回家种几亩薄田维持生存,一旦生病,基本就是等死。好在国家大力开展农村扶贫工作,使农民生活有所改善,但是要提高农民种地积极性,还必须改变现有承包模式,政府必须拿出具体措施。1,提高农民种地积极性,必须解决农民规模化种地问题,即种一亩净收入1千,则给农民30亩地种,使他一年种下来有3万净收入,农民种地才有盼头,种地才有力气种。2,政府要让农民有能力种得了30亩地。这就需要政府提供农资后勤保障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农业机械服务,农业灌概排涝基本生产条件服务,在农忙时提供免费劳动力服务。3,如果农民种蔬菜,政府还得提供农产品运输服务,农产品销售服务,确保农民种得了,运得起,销得出。


老乡2439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农民是靠生产农产品销售获取利润来维系生产生活的o当生产资料、劳动力工资上涨,粮食价格下跌,农民生产极积性肯定减弱o要想提高农民生产极积性我想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调整种植结构,改变种植品种o在有条件地区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改种瓜果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o

二:减少高产米质差杂交水稻品种,改种低产米质优常规水稻,提倡优质优价,提高农民收益o

三: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提高农产品转化利|用o

四:清除人为阻碍农产品顺利流通的一切障碍O

最后想说的是:适当减少农产品进口也是一项不错选择o


蔡青木


中国农民中50~60岁的占很多人,总量相当庞大,进城务工年纪也太大,无人要,也只能在家守着一亩三分地,再干点其他活。再个还有几亿农民工,因城市房价太高,真正落户城市的微乎其微,迟早也会回农村!中国这些年来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农民工!如何让农民也能享受到一点发展红利,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由于中国的制度及农村实际情况,若农村完全与国际接轨,可能是国家灾难性问题!但愿中国有太多懂国情实际情况的专家!而不能听信灌了点洋水的书呆子砖家话!天佑中华,天悯农人!!!


铁关漫道


我是公职人员,前段买复合肥给老家油茶树施肥,每袋价格超2OO元,难怪农民不愿种田的,生产资料太贵了!!!!!


用户1842818831575


工业品都是通过精打细算,核计成本,审计出价格,然后出厂销售,稳赚不亏。而农民生产的粮食,无任何核算,一唯控制粮价,稳定市场,不管农民亏本赚钱,一刀切,农民无权定价,一切绝对服从国家粮食政策。为什么只准洲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用农民的利益当牺牲品,变相剥削农民的剩余价值,服从国家利益!


孟庆五


先讲我自己的情况,世代农民,多少代了不知道。现在是有八口人,包括老父母,兄弟家一起算。四亩地,按一年二季收,高点算,一亩地一季赚二千元,一年总收入一万六千元,人均二千元。大家觉得我这数据水份大吗?问题来了,提高种地收入,还是四亩地,假设能提高二倍收入,即三万二千元,人均一年四千元,这不够孩子上大学报名吧。其它不谈。在现在土地制度下,想提高农民种地饭入其实都不实际。讲真办法很多,但我们说了没用,这才是问题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