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否真實,在你瞭解的歷史中,有沒有讓你熱淚盈眶的瞬間?

ZjK東北Ren


先讓大家看看一組照片,有沒有熱淚盈眶的感覺,反正我是真的有,有一種被感動到哭的感覺。

如此大的年紀了,還在做報告,鞠躬盡瘁。

周恩來總理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為了國家,為了民族付出了自己的一切,有一次自己生日的時候,當時還在加班,很多人都看不過去了,就準備了一些瓜子,糖,水果給周恩來,但是周恩來拒絕了,而是說吧這些東西給其他加班的同治,然後自己又去加班了。

我們都知道中國自古以來對祖墳看的是比較重的,但是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哪裡都缺土地,當時周恩來就說在老家幾代親人的墳墓託人平掉 把土地交公使用。

到了1958年的時候,周恩來去杭州視察的時候還是自己帶的被子,褥子,床單等等,而這些用品還是在解放戰爭的時候的,已經是泛白了。

周恩來也從來沒有利用自己的權利為親人謀取過一絲福利,周恩來總理也是親自說:只要我當一天總理,鄧穎超就不能在政府任職。

周恩來總理去世之後也沒有留下任何遺產,留下的只有十里長街老百姓的淚水。


中國歷史研究所


耿忠十三壯士歸玉門

公元74年,漢明帝永平十七年,竇固率一萬四千精騎擊退匈奴、擊降車師。至此,西域天山南北再次插上漢旗。竇固班師回朝後,東漢重新設置西域都護府,陳睦為都護,耿恭為戊校尉、關寵為己校尉,分別駐守金蒲城(今新疆吉木薩爾北)和柳中城(今新疆吐魯番市附近)。

公元75年3月,漢明帝永平十八年,北匈奴鹿蠡王,率兩萬騎兵捲土重來,擊殺車師后王、降服車師前王,圍困金浦城和柳中城。

戊校尉耿恭,僅率數百人固守金浦城。即便如此,耿恭及漢軍壯士誓死不退,死守堅城、對戰數十倍於己的匈奴大軍。毒藥喂箭,會暴風雨,耿忠趁機舉兵,擊退匈奴圍兵。

見匈奴勢大,西域諸國紛紛改旗易幟、歸附匈奴,並殺死西域都護陳睦。西域再次落入匈奴手中。

5月,耿恭放棄金浦城、移至疏勒城,擁澗水固守。7月,匈奴人圍攻疏勒城,並絕斷澗水,以困死耿恭所部。

城中無水,耿恭則與士兵一起挖井;城中無糧,耿恭便與大家煮食鎧甲。將士齊心、同甘共苦,誓死不降,堅守疏勒城,數百漢家將士打得只剩幾十人。

大漢援軍之所以遲遲不到,主要是因為這一年漢明帝死而漢章帝立。所以,直到公元76年正月,漢章帝從張掖、酒泉、敦煌及鄯善抽調的七千援軍,才抵達西域。而進入疏勒城的時候,耿恭所部僅剩26人。被援軍救回、行至玉門的時候,耿恭所部,僅剩13人。

十三將士歸玉門,“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強漢之所以強,並非只在皇帝雄主、將帥勇武,更在於英雄節義、士卒勇烈。悲壯之所以悲壯,是因為有烈士。

殺賊、殺賊,辛棄疾至死不休

1161年,金主完顏亮為籌備南征大宋,在北方橫徵暴斂。於是,河北、山東義軍風起雲湧,反抗金人壓迫。

1162年,義軍領袖耿京派掌書記辛棄疾前往臨安、聯絡宋廷,形成南北圍殺之勢,徹底消滅北退金軍。

但是,在辛棄疾完成使命返回山東的時候,卻得知:義軍領袖耿京為被叛徒張安國殺死,義軍已經潰散。猛丈夫辛棄疾,當即組織五十名敢死之士,襲擊數萬人的金軍大營、生擒叛徒張安國,並將其押回臨安處斬。

此後,25歲的辛棄疾便在南宋步入仕途。雖然一心求復疆土、北伐金人,卻一直遭遇朝廷冷漠。高宗和孝宗皇帝,只是欣賞辛棄疾的才幹,卻對他的北伐建議毫無響應。宦海沉浮、人生起落,幾次北伐將行,到最後卻都是有始無終,幾次朝廷重用,到頭來卻總是曇花一現。直到1207年,宋朝決議北伐,任命辛棄疾為樞密都承旨,詔令其趕緊到臨安赴任。但是,此時已經68歲的辛棄疾,卻抱恨離世,臨死之前,拼盡全力大呼:殺賊、殺賊。

壯士暮年,雖烈心不已,無奈天不予時。但兩聲“殺賊”,既悲從中來不可斷絕,亦英雄豪邁透徹千古。

崖山之後無中國,閻吏之後無漢人

公元1279年,宋元崖山之戰,南宋戰敗。宰相陸秀夫揹負小皇帝趙昺,君臣一起投海自盡,而後,十幾萬南宋軍民一起跳海。戰後,元軍打掃戰場,崖山海上浮屍十萬。

兩宋雖然羸弱,但興興亡亡多少朝代,但是,卻只有大宋亡得如此悲壯。所以,南北兩宋,雖然強時止步幽雲十六州,弱時只守半壁江山,但崖山之戰,足以給宋冠以一個大字。

公元1645年,江陰典史閻應元,率江陰十萬軍民,對戰二十四萬清軍鐵騎。江陰軍民,頓敵堅城之下八十一日,殺清軍三王十八將、滅敵七萬五千人。閻應元戰敗身死,其家中十餘人,皆不降而被殺。江陰縣衙,男女四十三人舉火自焚。滿清屠城兩日後,江陰只餘五十三人。大明風骨之冠,不再朱棣橫掃漠北、也不在什麼“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就在江陰、就在閻應元。

投敵全身且生為王,困戰無望且死無名。耿恭和漢家壯士寧死不降,誓要馬革裹屍還。

個人生存與家國大義,是一種取捨。辛棄疾取的是家國大義,雖死不休,殺賊、殺賊,響徹千古。

崖山之戰、江陰之戰,是民族風骨的璀璨釋放,也是我們薪火千年從不斷絕的最好註釋。

為有犧牲多壯志,因為烈士雖死、其魂猶生,此情此義足叫日月換新天。


減水書生


戊戌變法失敗後,清廷四處羈押改革派人士,空氣中瀰漫著血腥味。危機時刻,改革派知道,只要被清廷抓住,就一定會丟掉性命。因此,為了保命,當時很多原本支持改革的人都噤若寒蟬,連康有為、梁啟超這兩位變法主要推動者都急忙逃到國外去避難,在當時,只要能走的,幾乎都逃走、躲避起來了。

譚嗣同是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他的父親譚繼洵是湖廣總督,他出身名門,父親身居高位,本人才華橫溢,只要本本分分、老老實實,有著不可限量的前途。但他卻偏要冒險投身於變法事業中。譚嗣同早年在家鄉湖南倡辦時務學堂、南學會等,主辦《湘報》,倡導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推行新政。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

後來,譚嗣同參加領導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譚嗣同本有機會逃走,但他卻毅然決然的放棄了逃走的機會。面對勸他逃走的人,他說出一句讓我熱淚盈眶的話:“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9月24日,譚嗣同在瀏陽會館被捕。死前在獄中,他寫出《獄中題壁》: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詩中,他運用張儉和杜根的典故,揭露頑固派的狠毒,表達了對維新派人士的思念和期待。後兩句抒發作者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雄心壯志,著實令人動容。


孤舟釣江雪


最近在讀戴名世的著作,雖然是繁體字還是豎著排版的,但是還是被深深地吸引了,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裡面的一篇弘光乙酉揚州城守紀略。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戴名世以飽含深情的筆觸詳細介紹了南明弘光政權成立後史可法短暫卻可歌可泣的一生,憂心國事,鞠躬盡瘁,忠貞不二,至死方休。

一、國事艱難,臨危受命

崇禎皇帝煤山自縊的消息傳來,舉國震動,權臣馬士英等人推舉皇室朱由崧為新君,年號弘光。然而面對內憂外患,這些手握重兵的朝臣終日所想不是安定國家,而是怎麼爭權奪利,打好自己的小算盤。

當時南明政權有一位將領名叫高傑,是馬士英招降的流寇出身,縱兵搶掠,無惡不作。高傑想駐兵揚州,但是揚州民眾自發蹬城守護,朝廷想派人去揚州任督師,馬士英害怕自己離開朝堂會大權旁落,不肯出行,史可法臨危受命,沒有半刻猶豫來到揚州城外,面對殺紅了眼的流寇大軍,手無寸鐵的史可法面無懼色,倒是把高傑嚇得不輕,於是稍稍收斂一些。

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史可法到揚州之後調兵遣將,積極備戰每天天不亮開始辦公直到午夜也不得休息,身邊的護衛都困得挺不住,他卻依然堅持,有人勸他要多吃飯少勞心,被史可法拒絕了。

等到豫王多鐸兵圍揚州,很多將領選擇帶兵投降,而城外駐守的李成棟等人也是按兵不動,不肯救援揚州,孤城困守,裡無糧草,外無救兵,史可法抱定必死的決心。多鐸多次給史可法送來勸降信,他看也不看便付之一炬,以示寧死不降。

城破之前,史可法召來部將史得威,託付他照顧自己的老母,並且在自己殉國之後將遺體葬在太祖高皇帝墓前,如果實現不了就葬到梅花嶺上。

三、生則有勇,死則成名

清軍攻城甚急,史可法登上城樓,命令用紅衣大炮打擊敵人,然最終城破被俘。多鐸知道史可法在漢人心目中的威望,對他曲意勸降,許以高官厚祿,史可法不為所動,多鐸又以死相威脅,史可法大義凜然,但求殺身成仁,為國盡忠。

多鐸身邊的兵士一擁而上,將史可法殺害了,之後便是駭人聽聞的揚州十日,可憐江南富庶地哀鴻遍野。

由於當時天氣炎熱,史可法的屍體很快被埋沒在屍山之中,無法辨認,史得威在梅花嶺為史可法建立了衣冠冢,遙相招魂,魂魄毅兮為鬼雄。

我反反覆覆將這篇文章看了很多遍,忍不住熱淚盈眶,史可法在國事艱難之時頂住壓力,不畏委屈,兢兢業業,盡心國事。危難當頭,捨生忘死,氣節如皓月當空。連他的敵人也對他充滿了深深的敬意,贈與他"忠正"的諡號,乾隆皇帝為他修建祠堂,褒獎他為國盡忠的高風亮節。

我想,史可法身上體現的就是中華民族的氣節,那種為國家可以赴湯蹈火、粉身碎骨的忠正之氣。





月輪皎皎


看歷史能夠看到熱淚盈眶,說明你已經正真的把自己融入到歷史中去了,也說明了你是一個富有感情的人,通俗點講就是一個淚點很低的人。這種人都是善良之人。

在我所瞭解的歷史中,讓我感動的瞬間也很多。尤其是在看一些歷史題材的電視劇的時候,經常都會被裡面的故事情節感動的熱淚盈眶。

比如諸葛亮去世的瞬間,可能是對《三國演義》情有獨鍾吧,受小說和劇情的影響,看到諸葛亮為了蜀國的千秋大業,不辭辛勞率領蜀漢軍隊六出祁山五次北伐,但終其一生還是沒能實現自己的偉大目標,最終病逝於五丈原,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的確令人感動,去世的瞬間也讓人感到無比的惋惜。所以每次看到這裡,也會不經的流下幾滴淚水。



還有讓我感動流涕的就是《亮劍》這部歷史題材的電視劇了,李雲龍因為殺掉土匪謝寶慶,然後被上級撤職的時候,與趙剛的那翻對話,李雲龍身為一個鐵錚錚的硬漢,在這一瞬間說出了壓抑在內心深處已久的肺腑之言的確很讓人感動。

《亮劍》這部歷史題材的電視劇看了已經不下二十遍了,每次觀看真得是把自己給融入到其中了,感覺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員,所以對於李雲龍這樣的一個角色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的,喜怒哀樂幾乎與其混為了一體。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歷史故事都有讓我瞬間熱淚盈眶的時候,但就是這兩個劇情是最讓我記憶猶新的瞬間,所以我比較喜歡看這中歷史類型的電視劇。


小程看歷史


三十多年前,一個17歲的孩子,在戰場上犧牲,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外敵入侵我國邊界,在雲南的老山地區,解放軍戰士與入侵者爆發了激烈的戰鬥,年僅17歲的小戰士李慶軒在這次戰役中壯烈犧牲,戰友們在整理他的遺物時找到了一張紙條兩包煙,紙條上寫著,謝謝你來收拾我的東西,請抽菸,從這張紙條上可以看出來,李慶軒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上的戰場的。

他只有十七歲,不免讓人扼腕嘆息。他是怎麼犧牲的呢?李慶軒的隊友負傷倒下,這時敵人向他的戰友那裡投擲了手榴彈,李慶軒為了保護戰友不受傷,撲在戰友身上,保護了戰友,但自己卻犧牲了。




雲笈生


四十年前,當我剛入伍來到部隊,成了一名真正的戰士的時侯,我沒想到我也有了象巜上甘嶺》巜英雄兒女》等真實的戰場經歷。

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我入伍二個多月後隨部隊走進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場,我所在的部隊三十七師擔任穿插任務,我們過紅河,攻老街,打穀柳戰保勝一路向前直指越北重鎮柑糖,給了越南小霸殲滅性的打擊,從三月五日開始我們綠續回插祖國。

在這場戰鬥中和我們一起入伍的老鄉有八位戰友永遠留在了南疆,變成了屏邊烈士陵園的碑林,他們是我縣革命老區人民的驕傲。幾十年過去了每當想起他們我們就淚流滿面。

這張照片是我師師長王引生親臨前線指揮戰鬥,他是全國戰鬥英雄,另一張河口大街迎親人。

巍巍大瑤山為您接風,清清南池河為您洗塵,拍一拍身上的泥土,摸一摸臉上的煙塵,聽一聽邊疆各族人民共唱的一首歌那就是:看見你們格外親,這就是當年的情景。

敬禮我的老師長,願您長壽

敬禮我親愛的戰友們




艾谷137209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當國歌奏響,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那一瞬間,我同全國人民一道熱血澎湃、熱淚盈眶,自信、自豪洋溢在燦爛的笑臉上,為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點贊,為偉大的祖國點贊。

△經過70年來的建設發展,中華民族真正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飛躍,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形象、昂揚的精神壯態、滿懷豪情的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經過70年的建設發展,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顯示出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我們堅持“四個戰略”佈局,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世界上高高舉起社會主義旗幟,為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開闢了新的途經。

△經過70年的建設發展,國家的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國泰民安,政通人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精誰扶貧成效凸顯,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寬闊。

△經過70年的建設發展,人民軍隊的戰鬥力顯著增強。如今,這支部隊從最初的幾千人,發展到今天的200萬,從單一的陸軍,發展到今天的海、陸、空、戰略支援、火箭軍部隊,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世界一流人民軍隊。

△經過70年的建設和發展,黨的凝聚力、戰鬥力顯著提高。我們黨從成立之初的13名代表、57名黨員發展成一個擁有450萬個基層組織和9000多萬人的大黨,是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

一樁樁,一件件,輝煌的成績說不完、道不盡。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已經成為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共識和自覺行動,我們意氣風發,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我由衷地:祝福偉大祖國更加繁榮昌盛!祝福中華民族昂首走向復興!

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萬歲!


zj史海拾貝


很多人聽說過真實歷史:西漢時,衛太子劉據因“巫蠱之禍”全家被殺,只剩下年僅幾個月的孫子劉病已被關進大牢。在九死一生的惡劣環境中,這位嬰兒在廷尉監丙吉的無私照料、保護下才得以活命,飽嘗人間疾苦,後來成了帶領西漢走上巔峰的漢宣帝。

出生數月進監獄,靠著監獄官的照顧才活命的“皇曾孫”

當初,漢武帝劉徹的兒子、衛太子劉據納史良娣為妾,生下兒子劉進;劉進後來娶了王夫人,生子名叫劉病已,因為他是漢武帝的曾孫,人稱“皇曾孫”,他也是劉據孫子輩的唯一後代。

公元前91年,劉病已出生僅僅幾個月,“巫蠱之禍”爆發,劉據本人以及三個兒子、一女兒以及所有妻妾都被殺,幾乎被滅門,只剩下年幼的劉病已躲過一死,被關進了監獄。按理說,這種尚在襁褓之中的嬰兒,身處暗無天日的大牢裡基本沒有存活的可能,但好在他遇到了一位有良知的官員—廷尉監丙吉。

丙吉參與審查巫蠱之案,心知太子的謀反罪名純屬空穴來風,但當時此案已經漢武帝定性,自己能做的只有偷偷照顧太子唯一的血脈。為此,他挑選了性格忠厚又恰巧在哺育期的女囚胡組、郭徵卿專門照顧劉病已,並且給她們安置了一個乾淨整潔的房間,自己每天則兩次前來親自探視。

以身抗命,丙吉保全整監獄犯人的性命

巫蠱之案審理了近一年還未能結案,在此期間,漢武帝心情煩悶再次生病。而望氣者(也就是風水師)聲稱,皇帝之所以身體不適,是因為長安的監獄中有天子氣,以後甚至有可能會威脅帝位。

在科學落後的當時,古人對這種占卜之事深信不疑,本著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原則,劉徹分派官員巡查長安城內各監獄,關在獄中的犯人無論罪名輕重一律滅口。

負責處理劉病已所在監獄的官員名為郭穰,他連夜趕來,卻吃了個閉門羹:丙吉將大門緊閉,堅決不放來者入內,而且義正詞嚴的怒斥郭穰等人:

皇曾孫在。他人無辜死者猶不可,況親曾孫乎!

其他人尚且不能濫殺,況且曾皇孫劉病已在此?!雙方僵持了一夜,無奈的郭穰返回後,上書朝廷彈劾丙吉違抗皇命。幸運的是,此時的漢武帝劉徹也醒悟過來:“這是天意啊”,為了彌補這次罪過,他下令大赦天下。而當時長安城中,只有丙吉所在監獄的犯人們逃過了一劫。

歷經劫難,劉病已終於走出監獄

其後,丙吉想趁機把劉病已送出監獄,讓朝廷撫養,然而由於沒有漢武帝的命令,長安城的負責官員不敢接受,此事最終不了了之。後來女囚胡組刑滿釋放,丙吉自己出錢聘用她留下來繼續照顧劉病已。

隨著劉病已逐漸長大,光靠女囚的母乳已經不能滿足他的生存所需,丙吉於是按月提供口糧。在這期間,由於監獄條件所限,劉病已多次面臨死神的威脅,丙吉竭盡全力照料才得以化險為夷。

後來,探得史良娣的母親(名叫貞君)和兄長仍在世,丙吉親自把劉病已送過去撫養。從此,劉病已終於脫離了監獄生活,得以在親人的照顧下長大。

長於民間、飽嘗疾苦,劉病已成為一代明君

後來,生活在民間的劉病已得到了劉據老部下張賀的照顧。在他成人後,張賀出聘禮,幫他娶許廣漢的女兒為妻。在岳父以及曾祖母家的照料下,劉病已有條件學習知識;由於天資聰慧,他在詩書等方面的學識頗深。同時他天性喜歡四處遊走,鬥雞走狗無所不精,飽嘗人間冷暖、知悉世間百態,因此對民間的疾苦、百姓狀態以及政府官員的為政得失一清二楚。

劉病已18歲時,朝廷中的重臣霍光等人廢除昌邑王劉賀,正為皇帝人選發愁。此時已在中央為官的丙吉向朝廷官員講明瞭劉病已的情況,同時杜延年等大臣對其也早有耳聞,他們一直推薦劉病已接任皇位。

考慮到劉病已生於民間、孤立無援,容易掌控,霍光、張安世最終同意了這個建議。就這樣,劉病已從一位幾乎命喪監獄的嬰兒,機緣巧合的登上了大漢帝位。

而丙吉卻對自己當年撫養皇帝一事閉口不提,直到十年後,由於當初在獄中參與了照顧劉病已的女犯上書求封,漢宣帝才終於明白身邊的大臣丙吉竟然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上親見問,然後知吉有舊恩而終不言,上大賢之。

漢宣帝生於民間,深知民事之艱難。他親政後,厲精圖治,整頓官場,對官員嚴加考核;對於刺史、守、相等高級官員的任免,都親自審查,聽其言觀其行,名不副實者一律辭退。西漢的官場至此滌盪一清,史稱“漢世良吏,於是為盛”。在漢宣帝統治期間,西漢對內政治清明、土地兼併得到有效控制,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百姓安居樂業;對外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北方的邊患得到解決,漢王朝綜合國力達到了頂峰,史稱“漢宣之治”。

而這一切,都要感謝當初那位基層官員丙吉的善良。當初,誰也想不到那位監獄中的嬰兒竟能成為日後大漢的皇帝,丙吉的舉動,僅僅出於個人的正義和良知。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建功立業的萬戶侯們固然令人傾佩,而丙吉這種官員的善良舉動,則更是閃耀著體現人類文明的光輝,正是這種人性,維繫著中華文明數千年不絕。


正史漫談


讀歷史最讓我感動的幾個瞬間

1、川軍死字旗

這是是一名父親在兒子上前線之前送給他的。死字旗現在藏於建川博物館。

“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據統計抗戰期間,川軍幾乎全體出動,平均每15個四川人就有一個上前線,最終60餘萬官兵陣亡,4位中將殉國。

2、張自忠將軍以身殉國

日軍設在漢口的廣播電臺在張自忠死後當日發出報道稱張自忠為“壯烈戰死的絕代勇將。”

周恩來寫下文章稱讚張自忠“其忠義之志,壯烈之氣,直可以為中國抗戰軍人之魂。”

1991年李先念書:“抗日名將,民族英烈。高風亮節,氣壯山河。”

張自忠將軍在日軍四面圍攻之下,身中七彈,彌留之際只說了一句話,

“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可告無愧,良心平安”,憑這一句話,張將軍排名第一,當之無愧。

每每讀到即眼眶溼潤!

3、南京保衛戰

鎮守水西門的是第51師153旅306團。日軍見久攻不下,就組織了敢死隊,向守軍發起自殺式進攻。守軍眼看抵敵不住,某排排長找到團長邱維達,申請組織敢死隊,跟日軍敢死隊以死相拼。

邱維達望著這個排衣衫襤褸但神情堅定的將士們,問:“你們知道當敢死隊意味著什麼嗎?”將士們齊聲回答:“死!”邱維達熱淚盈眶,大聲喊道:“是以死報國!”

全排將士子彈上膛,刺刀上槍,列隊出發,再也沒有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