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么多年轻人“误会”方方,我就放心了

最老的80后已经40岁了,传统意义上已经算不得年轻人了。所以我看到方方日记的时候,有个很担心的事情,就是这些仗着年岁以及已经获得名望,用自己的熟能生巧的文字穿花般地搬弄是非的老人,用自己偏狭的世界观,误导还未能深谙世事的更年轻的人。

不过很好,我接触到的大多数的更年轻的人,对方方要么是根本不知道,要么就是坚决的反对态度。我一下就觉得自己简直是杞人忧天,现在的年轻人聪敏绝不逊色任何时代的中国青年。

有人说过,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磨难,因此对方方们所受的磨难,虽然知道在他们三观形成的那段时间,确实有着无法磨灭的苦难,以及那种他乡似天堂,自身如在泥潭的那种落差。但我也只能想象无法共情,自然也无法理解方方老师在行文当中的那份特有的阴晦暗涩,读来只会觉得浑身不舒服。

我相信有很多读了方方日记的人,跟我有同样的感觉,但是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我呢,幸好也算是从事文字工作,所以大致能看出方方文章埋的雷在那些地方。

其实方方的记录是否真实,并不重要,因为在那样的情况下,各种极端的情况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只不过有些没有能进入我们的视线罢了。

方方日记让人不舒服的第一点,是她行文的基调——灰暗,这并不是她看到的灰暗,而是她内心希望的灰暗,她在提笔之前就已经确定了这个基调,她真的不是在光明中翻开黑暗,而是她从一开始就是没有想过要看光明哪怕一眼。

而第二个让我觉得不舒服的是,方方对逝者的冷酷无情。方方在文章中重笔渲染悲伤之后,会迅速地将矛头指向政府和体制,而不是更为具体的某个原因,她的文字里也不去探索避免的方式方法,或者补救措施,也没有为仍在困境中的人呼号。我在读她的文字的时候,深刻地感到她对她笔下生命的漠视,对她来说渲染这些悲伤,仅仅是对她的预设目的有用而已,我读她的文字,对她的内心感到毛骨悚然。

第三个让人不舒服的点是,方方虽然在文中多次提出希望追责,但同时又在文中多次,多处以一种过来人的口吻告诉大家不要对追责抱有希望。她这是从一开始就在散布怀疑论的种子,所以,之后就算有追责,可能她更希望(煽动)人们站出来质疑,而不是追责本身。按照我们国家的传统,每次大灾大难之后,必然表彰是主旋律——这很正常,难道在这次灾难中有卓越贡献的人不该被表彰吗?但是同时,我们国家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追责——只不过不会像表彰那么大张旗鼓而已,毕竟不是每一个有错的人都该死无葬身之地。

第四个让人不舒服的地方是,方方在文中表现出来的狡猾,她不会有理有据地指出错漏之处,而是以一种似是而非的暗示,让读者去猜去怀疑去对号入座去强行关联,如果读者因为她的提示补全出了什么真相,那她自然是有功的。如果不小心补全出的是个谣言,自然也是算不到她头上的,所以在她的行文中,这种胆大妄为随处可见,她甚至不需要有理有据,只需要埋个伏笔,等同样被阴谋论洗脑的人帮他补全就好。

在20年前,我血气方刚的时候,那会儿有人对我说过:“你现在太年轻,我们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是挺爱国的,不过等你进入社会就会改变了”。算来,那个说这话的人,大约也是方方的同龄人了。20年过去了,一切都在变,但我却发现,除了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外,道理和三观没有任何的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