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方方: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最近由《方方武汉日记》引发的硝烟四处弥漫,我觉得用“枪响之后没有赢家”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关于方方日记,每一篇几千万的阅读量,说明大家对武汉的关注,对疫情的关心,对生命的关注。这些读者群,大多都不认识方方,既不是她的朋友,也不是她的敌人,留言区和点赞量都是数以万计,这就是读者的认可。大家都期待疫情早点结束,就可以做喜欢的事儿,做想做的事。

就像方方日记所言:“好好活着,就是幸运者。”对于被疫情夺走生命的不幸者来说,我们都是幸运者,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好好活着。但不要影响他人,不要伤害他人。“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因为伤害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从来不曾分离。

这句话诞生在2019年央视《主持人大赛》新闻类总决赛的舞台。比赛中,选手王嘉宁抽中了一张图:一个持枪猎人与凶猛的野熊在平衡木上对峙,他们的身下万丈悬崖,情势凶险。

选手演讲结束后,董卿在点评选手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伤害与被伤害,有时候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伤害他人,有时候也意味着在毁灭自己。如果我们失去了平衡,那对不起,枪响之后没有赢家。”节目结束后,“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上了热搜。

题目中:一场狩猎者与被狩猎者间的博弈,最终的结果只会是两败俱伤的惨烈后果。网友们更多地在思考,隐藏在这句话背后的深刻与高度。

当下武汉肺炎疫情逐渐好转,人们聚焦的目光开始转移,从《方方武汉日记》的热捧到冷怼,好像势头汹涌,难分胜负。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可当下,势头逆转,有些抨击方方的言论愈演愈烈,不可阻挡,恶语中伤,个人觉得没有多大意义。在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说话的自由,但要实事求是,不能臆造,不能恶意中伤,更不能一棒子打死。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会因为某个人的言论而随波逐流,更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批评而雪上加霜,最可悲的就是落井下石。

很喜欢一句话:“人性的悲哀,就是做着最坏的事,却说着最善良的话。”这句话适合每个人,言论自由,但要站在正义和事实的天平上,维持平衡。

发声者一旦偏向与某个极端主义,或以偏激固执的情绪,强加于他人,就会把卑鄙导演成一场戏,那些“演员”即使涂抹各种颜色变着花样上场,但世俗和伪善都清晰地留给每个观众。只是,观众习惯沉默,沉默并不是赞成,更不代表掌声。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你拿刀捅别人一下,别人也会拿刀捅你一下,你们都流血,观众便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许有些人还装成无辜的小绵羊一样,说自己善良和无辜,善良的人是不会拿刀捅人,充其量只是实话实说。

善良无法伪装,英雄李文亮,冤屈地走了,一个多月了,他的微博上,祭奠者数万人,这才是真正的善良。

即使你已不再,也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而导致李文亮医生悄然离去的理由呢?是他自己的原因吗?当然不是。数万人等着调查组给一个真实的结果,读者等着,人民等着。影响的人是不会被忘记的。

而那些伤害过别人的人,却总以为善良的借口,掩饰着自己的过错和不敢承认错误的虚伪。“病毒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善良和道义本身应该是修养自己心性的根本,有时也成了某一些居心叵测之人刻意标榜自己的工具。

高尚是高尚者的座右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灾难面前见人性。这次疫情爆发,在中国的大地上,让我们看到了各行各业里,如英雄般无私奉献的逆行者们。他们不论生死,不计报酬,奔赴一线,抗击疫情,让人敬佩。

在疫情即将结束之际,我们更加渴望恢复自由生活,更加珍惜活着,好好生活,真的不想看到隐藏在灾难阴影的灰色,不想看到利用网络制造的谣言和矛盾,看似漫不经心的阴影,影响将是被几何倍数放大。

在著名的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中,曾经列举过了群体的种种弊端,群体会消灭个人的思考能力,从而使得群体的智商低于个人;群体会摧毁一个人的心理防御,让人们变得疯狂而暴力;群体极容易受到暗示,只会跟着狂热的情绪行事。就像当下,敌对方方的那些唾沫,就像病毒一样四处乱窜,也很危险,影响到正常人的生活。

我不知道这些“唾沫”因何而起,但是在当下好转的形势下,干净的言论,清新的空气,魅力的风景,真诚的关心,和谐的氛围,才是人们走出困境的源动力,也是人们经历灾难后站起来的助力器。

愿每个人都能心存善良,真诚待人,至少不把“伪善良”当成卑鄙的通行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