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武汉日记所有稿酬将全部捐出来


方方:一时间不适应这么多人阅读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在被疫情笼罩的这段时间里,这句话被频频引用、传播。其出处,来自65岁的武汉女作家方方的一系列“日记”。自1月25日至今,方方的“日记”共发布约36篇,累计超过六万字。

记者:为什么用“日记”的方式来记录和跟踪疫情?

方方:我女儿去日本旅游,走之前,跟她父亲一起吃了饭。结果她回来的时候,她父亲一直发低烧,有可能被感染。而我女儿觉得自己也有点感冒,所以我很紧张,担心她被感染。同时,我自己元月中上旬,曾经三次去过医院,两次没戴口罩,我自己有没有被感染,也不知道。22日夜晚我去机场接她,飞机还晚点,我们一路都戴口罩,以避免相互感染。送她去她的住处,我再回家,中途加了汽油,到家时,已经一点左右,开电脑,很快就看到“封城”的信息。

一开始就只是想记录一下封城的生活,也没打算天天记。到后来,突然有很多人告诉我,他们都在看,而且很多人转,有人说一大早起来,首先看我的日记。这让我觉得简直不可思议,而且也深感荣幸。我从来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读。这样就一直记下去了。

记者:日记中经常提到“医生朋友”,大家都很好奇,这样的“医生朋友”有几位?能不能描述一下他(们)?

方方:都是以前认识的医生。平时倒也往来不多。因为想打听疫情进展情况,所以经常找他们。具体是有三四个人吧,从不同角度给我信息。他们也很忙,但对我的提问,还是尽可能回答。不暴露他们的身份,是不愿意打扰到他们。

记者:您早前也当过记者,请问日记中所陈述的内容,其消息源来自哪里?

方方:我的信息是综合性的,我也每天看疫情进展情况。我只是个人记录,不需要把握疫情全貌,如果有人想通过我来把握疫情全貌,那是他自己犯傻。

我和记者不同的是,我对武汉这座城市更为熟悉,几乎熟悉它的一切。实际上,我了解起武汉人真实的生活,应该比记者更方便。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怎么会有人认为不亲临一线就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呢?我在武汉生活了六十多年,我认识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我的线人。而网上,有文字、有视频、有音频,对我来说,是很容易判断真伪的。

记者:作为一名作家,面对重大的社会事件,应该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方式介入?

方方:我只是按照我一向的立场和眼光来看问题。我只按我自己心里的内容去写,就足够了。

日记里有很多扯家常的事。有些是纯粹我自己需要的事件记录。我的议论自然是就事论事,没有什么标准,就是我自己心里所想的,是自然的流露。当然,也是与我自身的经历和我日常的价值观相关。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以及个人气质和品格,是在这样的文章中最容易显示出来的。

这么多人阅读,说老实话,我感到有点恐怖。到现在,我仍然还没有习惯。疫情后,应该会出书,我准备给它取名为《武汉封城日记》,这本书的所有稿酬将全部捐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