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到N突破,柔宇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亮相,技术量产"厚积薄发"

自2019年开始,随着折叠屏手机的出现,柔性显示创新应用成为众多行业关注的焦点,从上游供应链到终端厂商都有相关产品接连问世,真正让以往只存在于科幻片中的形态走向实际生活。作为一个十分检验创新力和技术研发的新领域,柔性显示行业的玩家并不多,早前以三星先发布局,好在国产厂商的跟进并不晚,目前包括柔宇、京东方、TCL、深天马等等品牌均有成熟的方案展示应用。其中,柔宇科技更是走出了独立自主的技术路线。


第三代全柔性屏"技惊四座",彰显雄厚量产实力

2020年刚来临的这个春天,柔宇科技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技术正式亮相,为柔性显示技术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也让大家眼前一亮,看到了不一样的创新实力——据了解这项技术最大的亮点是达到业界最薄的0.01mm厚度,并针对目前全柔性屏应用中的折痕、滑移、弯折后显示失效等主要痛点,在可靠性、显示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技术升级,多项核心指标达到业界最佳水平。

从1到N突破,柔宇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亮相,技术量产

最为关键的是,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技术的诞生,预示着柔宇科技在柔性屏的量产上提升到新的台阶,因为终端产品上市意味着生产供应已具备成熟的规模,这是行业共识。事实上早在2018年第二季度,柔宇就完成了0.01mm全球最薄全柔性屏大规模量产线的投产,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出货。。

从1到N突破,柔宇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亮相,技术量产

这得益于柔宇开创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由于采用不同材料体系和不同制程工艺,整体生产流程大为简化,设备投资成本大幅降低,良率大幅提高,产品弯折可靠性极强。


打破行业巨头壁垒,成就国产终端厂商优选

要知道即便是折叠屏全球巨头三星,根据外媒的报道直到2019年底三星可折叠屏的生产能力(CAPA)仅能扩大到每月100万台的水平,换算下来年产量在1200万台左右,加上三星的折叠屏肯定是优先供应自家,这种情况下柔宇科技的柔性屏产量供货上的优势就十分显现了,无疑能成为国产终端厂商更优的选择。

在柔宇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技术的发布会上,这一点得到印证——柔宇宣布将于中兴通讯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为后者提供全球领先的全柔性显示屏、柔性传感器以及柔性电子产品相关的技术、工程、设计及解决方案;中兴则为柔宇提供全球领先的5G通讯技术及解决方案、智能终端的设计与生产制造等支持。

从1到N突破,柔宇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亮相,技术量产


柔宇和中兴的合作可谓是强强联合,两家均是具备出众的技术研发实力代表,目前手机界中兴也正欠缺能刺激市场的创新力终端产品,柔宇的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切中需求。或许有人说柔宇与中兴合作将成为手机市场一股新势力,但其实柔宇的眼光不仅聚焦手机市场。随着5G时代的全面普及,屏幕形态的改变将不局限于手机上,还有众多移动智能设备、消费电子领域等等,"万物皆可折叠"。


斩断传统屏幕限制,引发多业态1到N质变

不止手机厂商,目前柔宇已经与全球500余家企业客户共同合作,包括国际知名品牌如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空中客车Airbus、Cleer、中国移动、李宁、丰田、PSA、广汽、罗格朗Legrand、泸州老窖、深圳机场等。特别是在奢侈品世界中,甚至出现了柔性屏的手镯、腰带、手袋,甚至T恤。除了折叠电视、折叠笔记本外,柔宇还曾经展示过配备环绕式柔性触摸屏的 Mirage 智能音箱,如今正在走向更多领域。

从1到N突破,柔宇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亮相,技术量产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柔性可折叠屏将为人们追求最大可视化面积和便携性之间的冲突,提供合理平衡,"柔性+"也会逐渐走向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合5G应用于智能移动设备、智能交通、文娱传媒、智能家居、运动时尚、办公教育等多个业态,届时我们将享受到全新的人机交互体验。也期望更多终端厂商将柔宇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技术普及落地,折叠未来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