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醫”小潭潭——(我與慈禧太后的日常)

“神醫”小潭潭——(我與慈禧太后的日常)


茶源於中國。

《神農本草經》中寫道:“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中國自古流傳一套養生體系所強調,養生不但是追求身體器官的健康長壽,還要講究精神心態的舒適愉悅,這就是身心合一,修身養性

茶,不僅僅滿足了身心雙修的養生邏輯。因為茶所包含的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物質,還屬於一種文化現象。

我是一名晚晴道光年間的一名宮廷茶藝師小潭潭,專門負責為後宮泡茶,當時的規模十分的龐大。宮廷中生活的帝后嬪妃每天生活都離不開茶。皇帝每日的恭備份例中有茶葉七十五包(每包二兩),皇后每日茶葉十包,妃、嬪等人日用茶葉均為五包,皇子及福晉每位例用外再加茶葉八包。而我主要負責為我們的慈禧太后泡茶,我們的慈禧太后對於“養人”這一塊十分重視,而當時對於她的茶道來講,便是“東方古法,以茶養人”。她需要我們泡茶的手法一切都需要純手工,不能依靠任何工具,她信賴的是慢工出細活,一口好茶也需要耐性。因為熱愛,她開創了很多的獨特飲茶方法,在平日飲茶時入少許金銀花調味,這樣以來,茶香更深。除了金銀花,還有菊花、蓮花、梅花、桂花、玫瑰花、茉莉花等,都可作此用。我們將這種方式總結為“以花點茶”,在京城開始興盛起來,便是從這裡開始,“養生茶”便開始衍生了各種各樣的形式。


“神醫”小潭潭——(我與慈禧太后的日常)


今天晚上慈禧吃了好多西洋進貢的火雞腿,坐在鳳椅上一直不停的打嗝,邊打邊摸著她的肚子,看來是真的吃撐了,便喊來了太醫,太醫道:“《本草綱目》言‘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請太后吩咐御膳房煮少許小米粥即可。”慈禧聽太醫言,進食小米粥卻無好轉。

這時太醫又道:“羅漢果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潤腸通便之功效,太后不妨再試試。”

慈禧皺眉:“哀家不想吃羅漢果,太涼了還有一點澀。”

慈禧身邊的貼身宮女便說道:“太后,您可以讓小潭潭給你來一杯羅漢果荷葉茶阿,清甜可口,又可以治療你的積食症。”

於是太后的懿旨便到了我這邊。小潭潭就開始表演啦!首先先將羅漢果敲開,取出少量果實,再將荷葉切成小方形狀,取少量茶葉,開水先和茶葉煮開,再倒入羅漢果果實與荷葉碎片,文火煮個三分鐘即可。一杯清熱明目、消腸養肝的養內羅漢果荷葉茶就誕生了。

果不其然,慈禧太后喝完之後連著如廁兩次,也打賞了我一些銀子。


今日小潭潭與慈禧的日常先分享到這啦~

“神醫”小潭潭——(我與慈禧太后的日常)

“神醫”小潭潭——(我與慈禧太后的日常)

“神醫”小潭潭——(我與慈禧太后的日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