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也有列国时代?佛教在印度曾一度灭亡?

公元前7世纪,印度政治上的发展出现了诸邦林立的局面,被称为印度的列国时代。公元前6世纪初,古印度形成了摩揭陀、迦末罗等16国林立的局面。诸国各行各业都在发展,婆罗门也开始从事农业或者工商业的一些行当,刹帝利通过不断的征战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实力,而第三等级的吠舍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发家致富。据此,各阶级的思想勃兴而发,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开始出现反婆罗门教的思想倾向。


印度也有列国时代?佛教在印度曾一度灭亡?

宗教改革

列国时代奴隶制的发展,决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不再只取决于种姓制度,其经济地位也决定其社会地位,这样的发展促使宗教进行改革,公元前6世纪和5世纪,印度的婆罗门教进行了改革。

顺世论、耆那教、佛教兴起

顺实论创始人是毗珂跋提,主张世界的本原,反对一切顺世轮回说和杀生祭祀,抨击种姓制度,是与婆罗门教截然对立的唯物主义学说。耆那教约公元前6世纪兴起的宗教认为世界是永恒的而不是婆罗门教所谓神创造的,否认人的种姓制度。早期的佛教的创建者是乔达摩.悉达多,是释迦族首领净饭王,的儿子,属于刹帝利,其于前601年创建了佛教,被尊称为佛陀、释迦摩尼,其在恒河流域传教40多年,去世后,佛教继续传播,继而成为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


印度也有列国时代?佛教在印度曾一度灭亡?

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主张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还提出了具体实践四谛的“八正道”,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佛陀在世时,便创建了僧伽制度。佛陀去世后,经弟子口传背诵形成了记载佛教教义的三藏,即佛经、佛律和佛伦。后经阿育王的支持和传播,佛教教义逐步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印度也有列国时代?佛教在印度曾一度灭亡?


孔雀王朝的兴起

在列国时,恒河流域下游的摩揭陀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364年,磨珂帕.德摩.难陀统一各国,在印度东部建立难陀王朝。公元前326年,旃陀罗汲多利用人民的力量推翻了难陀王朝,建立了孔雀王朝,到孔雀王朝的第三王国阿育王统治时期,进行了大量的征讨,孔雀王朝进入极盛时期。


印度也有列国时代?佛教在印度曾一度灭亡?

阿育王在征讨结束后,需要一种思想可以缓和各阶级、各种姓、各部落之间的矛盾,阿育王选择了佛教,阿育王在全国各地修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

佛教退出印度

公元前5世纪,外族入侵,统一王朝瓦解,地方势力兴起,崇尚非暴力的佛教已不宜当时的政治社会发展。不少僧众从禁欲走向了纵欲,不再被群众拥护,此外印度改革了婆罗门教,佛教优势不再明显。最后公元前1200年,突厥穆斯林的入侵,对佛教进行镇压,到1203年佛教基本在印度本土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